张耀平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许昌461000)
观察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情况,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更新、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要素整合、管理目标设定、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技巧运用等方面已占据了制高点。基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管理绩效,则必须建立管理平台。近几年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着力破解管理平台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内涵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五力模型”,积极构建“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这对高职院校建设管理平台具有导向作用与启发意义。
对高职院校来说,尽管管理平台已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字眼,但却没有言之确切的语义。从语言学来看,管理平台是“管理”与“平台”的有机组合。“平台”具有广泛的内涵与公众意识,是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管理”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发展要义,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从传播范畴来讲,管理平台是任何组织的重要资源,是最基本的制度框架。它是面向公共应用服务按照标准规范而建立的互动工作台,能够产生重大的冲击力,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综合性集成系统。
基于管理系统观点与学理分析,高职院校管理平台是在原有组织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结合实际应用与权衡利弊,对原有管理进行延伸与革新,以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能力的提升。它是针对业务的需要,组合人员、事务和时间等要素,采用多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基于业务发展匹配的多维管理空间,与组织中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
无论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管理平台。如果管理者不能迅速判断自身组织的生存环境以及存在的竞争,并迅速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管理能力,那么这个组织很快就会在残酷的竞争中走向衰退,甚至不复存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与推进,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高职院校管理能力的强弱又是事关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对高职院校管理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高职院校构筑管理平台,已成为内涵发展的关键性战略问题。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把国家高职教育的政策转化为实践,跟踪并梳理先进办学院校内涵建设的做法,形成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概念化的内容与模型。如对内涵建设与内涵发展加以区分,把内涵发展定位在高端设计上,以高职教育的使命为导向,解码自身发展的宗旨、任务、战术、市场区域、驱动项目、管理模式等,构建内涵建设发展的“五力”模型,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社会需求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
近三年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五所国家级示范院校作为跟踪研究的对象,组织开展访问活动与个案分析活动,发现高职院校之间的业务平台建设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管理平台则具有很大的差异。造成管理平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信息不畅通、人员不专业等。为此,我们提出内涵建设“五力模型”,从人员、事物和时间等角度构建多维管理,形成了“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目前,“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在理念创新、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业务考核、评估评先、合作共建、理性探索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管理学原理,依据竞争优势构成要素,针对高职院校管理问题开展逻辑式的追问,提炼高职院校成功办学的可复制与传播的方法与体系,编制出内涵发展“五力模型”的理论文本与实践工作文本。两种文本的主要内容是:
内涵发展“五力模型”的理论文本 (1)设计响应使命的自适应能力系统,构建院系发展的通力与合力,培育核心发展优势与基础。(2)内涵发展力(高职策划力、基层执行力、学生服务力、区域整合力、系统支撑力):高职策划力——在市场竞争中筹划获胜的能力;基层执行力——基层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学生服务力——持续服务赢得学生满意的能力;区域整合力——引领区域办学同目标合作的能力;系统支撑力——维持办学利益相关各方相通的能力。五种力量的积聚,构成一个相对完美的系统化的发展支柱。“五力模型”是一个360°闭环式发展模型,可以结合本身的发展阶段和现状找到全面创新或改革的切入点,建立策划控制点、执行落实点、就业价值点、整合成长点、支撑基础点。通过点与点的连线,形成多种业务结合的发展力系。
内涵发展“五力模型”的实践文本 (1)建立管理者在角色特质、知识特质、行为特质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培育自我发展的系统思考、自主管理、技巧拓展、资源导流、凝聚融合的机制。(2)内涵发展有效性=目标管理体系+过程管控标准+关键能力要素+流程优化+运行组织。基于内涵发展“五力模型”的理论,从实践层面提出使命、战略等工作性的目标管理体系;角色、技能等层次性的过程管控标准;就业、发展等职业性的关键能力要素;校企、产教等合作性的流程优化;资源、衔接等保障性的运行组织。形成了具有启发性与操作性、模块化与结构化的实务细则并编制成工具手册,使工作信息的形成、加工与使用进入系统管理体系。例如,推进工作项目时,必须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来设计具体的要求,明确具体规范与标准,明确相应的方法与监控,建立责任制度与工作制度,建立过程记录与纠查台账,组织终结评审。
基于现实与实战的角度,寻求内涵发展的“营养”元素,着眼于技术线路与文化线路建立结果导向的标准和要求。在技术线路上,围绕学院使命、宗旨与任务对工作组织有效分解,建立有效制度;在文化线路上,贯彻以人为本,切合员工需求,建设学院文化氛围。针对管理高层、中层与基层的实务工作,提炼对事管理、对人领导的素质与能力,构建责任驱动、科学评价等方面的方法与手段。注重考察组织智慧与群力行动,评价员工参与度;考察办学资源投入与浪费情况,评价资源利用情况;考察发展阶段工作的进程与结果,评价目标达成情况。这三个“注重”,使得内涵发展走上了既重效率,又有效果的发展之路。
随着内涵发展“五力模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对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争论,主要是呼吁管理工作实行商业化,引进更好、更适应的员工,成果的量化等问题。我们检视“五力模型”实践的问题,辨识业务的关键问题与潜在问题,发现内涵发展现实业务中存在着约束与瓶颈,这就是管理工作系统不能匹配业务系统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管理活动的工作台。
我们从管理理论视野、内部岗位层次、内外衔接融合三个方面讨论存在的问题,把策划控制点与执行落实点连成一线,研究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把策划控制点与服务价值点连成一线,研究高职院校自我价值力的管理;把策划控制点与整合成长点连成一线,研究高职院校自我发展力的管理;把策划控制点与支撑基础点连成一线,研究高职院校自我约束力的管理;同时,把学生服务力与区域整合力有机结合,把服务价值点与整合成长点连成一线,研究高职院校品牌塑造力的管理,等等。在讨论与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业务研究对象与系统管理体系的匹配关系,组合人员、事件、时间、目标、任务、行为等要素,运用麦肯锡公司的“七步成诗法”,即问题描述、分解、找出关键问题、工作计划、论证、论点的建立、对客户沟通这七个步骤来构建管理通路,找出了管理的“营养”元素与管理平台的生成思路,形成了“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的内容。
内涵发展“五力模型”与管理“营养”元素 检索发展与管理文献,开展业务与管理研究,运用辨证观点以及管理学理论与方法,我们对“五力模型”的“营养”加以区分,设定业务的“营养”元素与管理的“营养”元素,通过以小见大的观察与由表及里的调查,对两种“营养”元素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整合,形成了内涵发展“五力模型”对应管理“营养”元素的一致看法,主要是:类型与使命的共通理念、自我管理的解码与合成、专门化组织、职责与衔接的界定、活动与时间以及机制等。我们站在高端思考使命管理与远景管理,站在底层思考实务管理与技术管理,从纵向分析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从横向分析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把内部的人员、事物与时间等要素组合为多种管理维度,开展正反分析与实证分析,对管理“停滞点”进行导航,着力构建新系统与新平台,在辨析内涵发展“五力模型”的基础上,让管理的“营养”元素各就各位,形成了“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
“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的主要内容 (1)一个系统。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与使命的规律,把握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共通特征与要求,依靠组织内部的驱动力与外部的拉动力,构建特有关键性能力、区域经济响应性、内部高效率与低成本这三个方面的协同管理系统。(2)管理平台。①战略思考平台:依托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的作用,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管理创新升级,谋划未来战略引领项目,设定战略目标转化的任务,组织绩效辨识与评估,培育自我发展的知识源平台。②高职策划平台:依托学院愿景管理委员会,发挥高层与中层管理者作用,遴选富有效率的工作与人员,序化工作目标与任务,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团队建设,设定全方位评价的机制,增强权变管理与自主改进的能力,培育特有发展的关键性平台。③基层执行平台:依托效能建设领导组织,搭建及时发布信息的渠道,实施信息定时监控与反馈,明晰正确做事与做正确事的规范,开展做人与做事的教育交流活动,推介高效率工作的经验、方法与手段,实施激励措施与自我控制,培育内部合力的协作性平台。④服务学生平台:依托院系两级学生发展中心,构建服务学生的可控标准,建立客户管理细则与制度,完善学生职业生涯体系,开展德育、素质、就业等方面系列活动,推进“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与投诉跟踪管理,培育学生成长的服务性平台。⑤区域整合平台:依托校企合作领导机构,搭建校企合作的链条,建立内外合作契合的载体,构建校企“双向、双促进”(产学、工学)的体系,实施专业建设项目合作的联动管理,拓展融合嵌入的内容与融通衔接的形式,谋求低成本产学一体化,培育内外通力的集成性平台。⑥系统支撑平台:依托院系两级组织,界定结果导向的目标与计划,确定工作事项内容与进度关系,推进专案进度表工作模式,建立检视、激励、检查与指导的措施,推进总结、评审、改进与再循环工作的机制,实施技能培训与例外管理,培育动态适应的控制性平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构筑“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以来,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层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转向对学院未来的研究与谋划之中,摆脱了具体事务;中层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转向对管理绩效的取得与内涵建设之中,增强了管理意识。基层管理者乐于开展工作创新,提升了管理能力。高层、中层与基层形成了职责明晰、系统集成、运行顺畅的和谐管理系统。学院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善于根据区域社会需要的变化向社会提供新的服务。
实践证明,“一个系统六个管理平台”具有基础性地位,应用领域广,而且相互补充,又自成一体。在具体实务中,战略思考平台应建设成为对其他五个平台的统领项目,使之发挥导航功能与引擎作用;高职策划平台要贯彻科学管理与发挥计划作用;基层执行平台要注重人本管理功能与彰显激励作用;服务学生平台要贯彻效果管理与强化评价作用;区域整合平台要贯彻衔接管理功能与凸显标准作用;系统支撑平台要贯彻目标管理,起到综合保障作用。
[1]马树超.能力 理念 基础 水平——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特点评述[N].中国教育报,2008-04-17.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米歇尔·罗伯特.新战略性思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4]孙继伟.问题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张耀平.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模型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6]张耀平.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五力模型”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7]李泽尧.有效管理:十八项技能[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