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春 胡娟 李迎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北京 100024
利用PDCA提高互连设备与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
李焕春 胡娟 李迎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北京 100024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互连设备与互联技术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利用质量管理中的通用模型PDCA循环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PDCA循环;质量管理;互连设备与互联技术课程
Author’s addressBei j ing Col 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Beij ing, China 100024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培养时其职业性特点非常明显,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互连设备与互联技术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但目前此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达不到要求,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学家休哈特(Wa l t e r A. Shewha r t)提出,后被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加以改进与完善,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管理中,促使产品质量持续改善,成为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通用模型。PDCA循环又被称为质量环或戴明环。
PDCA循环中P(PLAN)代表计划,D(DO)代表执行,C(CHECK)代表检查,A(ACTION)代表行动。PDCA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PDCA按照P-D-C-A的顺序进行,并不断循环下去,每一个循环结束都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生产质量得到提高,对还未解决的问题与出现的新问题放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使得生产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急需解决的是要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利用PDCA循环控制本课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PDCA循环在执行过程中包含4个阶段8个步骤。
第一阶段:计划(PLAN)阶段,确定目标及制定计划
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主要讲授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调试、管理与远程接入技术,使学生掌握中小型网络的组建与管理技能。目前此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解决组网与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步骤2:分析原因。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对行业的调查研究,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
1)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职业需求。目前大部分的教材讲授的网络技术知识有些比较陈旧,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如在讲路由协议时,教材以RIP协议为重点,对OSPF协议介绍得比较简单,但是网络上运用得较多的是OSPF协议,教材中讲授的帧中继技术目前已使用得较少。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本课程在讲授时大部分情况由教师首先讲解理论部分,然后由学生上机进行实验。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内容与实验目的,不会解决配置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有待于提高。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而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最好能够成为行业专家,了解网络技术及发展趋势。
4)考核方式不科学。现在此课程在考核时大部分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部分的理解,对实践操作部分的考试涉及较少。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只是死记硬背,对网络组建与管理并不能真正理解。
步骤3:找出主要原因。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职学生招生质量的下降、教学内容陈旧、考核方式不科学等,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上提到的4个方面。
步骤4:制定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应制定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1)明确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的网络技术,能够对中小型网络进行组建与管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主要面向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设备销售员等相关岗位。
2)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始前,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要求学生掌握网络设备使用与配置,能够完成中小型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与调试。
3)修改教学内容。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需求,修改教学内容,更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时代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交换机、路由器的相关知识及配置方法、广域网接入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增加防火墙技术等安全性的相关内容。在网络技术中缩减或删去一些过时技术的讲解,如ISDN、帧中继技术,路由协议中重点讲授目前使用较多的OSPF协议。
4)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
5)改革考核方式。由于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可以打破传统的理论考核,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最后的成绩除平时课堂表现、期末理论考试外,增加实验考核、综合项目考核的方式,以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第二阶段:执行(DO)阶段,按照制定的计划具体运作
步骤5:执行计划。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实施具体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1)进行教师行业培训及认证。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行业实践经验,在开始教学前,可以通过参加企业行业的相关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认证考试等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验与项目案例。课程讲授时可以首先将讲授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根据每个模块内容设计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中所使用的知识点可以由教师先进行讲解,设计相关的较小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练习。在针对知识点的实验练习中可以让学生采用模拟软件进行。现在大部分学校都会建设相关的网络实验室,但是由于经费等原因不可能让学生每个人使用一套设备,这样有的学生可能无法进行操作。使用模拟软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熟悉实验环境与操作命令、步骤,在每个人对实验内容掌握后,再分组用真实设备去完成项目,可以提高项目完成的进度,优化项目完成的效果。各模块实训项目完成后设计针对整门课程综合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项目最好能从实际项目中提炼,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帮助进行设计。
3)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针对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练习为主体。对实训项目讲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协作完成。在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撰写相关报告,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检查(CHECK)阶段,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
步骤6:检查执行效果。对整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
1)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作用。可以通过学生打分、学生信息员反馈、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
2)同行评价。通过教学检查、听课等方式由学校、系部、教研室、同事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
3)企业参与评价。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最终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也应将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专业的意见增加进来。
第四阶段:行动(ACTION)阶段,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步骤7:标准化。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经验,要进行标准化,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步骤8:问题总结。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放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保证教学效果的持续增强。
[1]朱带娣,黄佩凤.PDCA循环在爱婴区护理带教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5-176.
[2]杨智琼,陈哲亮.构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5):33-36.
[3]李新发.借鉴PDCA质量管理循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57-58.
Improving Teaching Qual ity of Interconnection Equipment and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with PDCA//
Li Huanchun, Hu Juan, Li Ying
Improve the qual ity of teaching is the core requirement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connection equipment and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is a focus on the cur riculum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 ities, using a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PDCA cyc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 ity of teaching.
PDCA cycle; qual ity of management; interconnection equipment and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G712
B
1671-489X(2012)21-0050-0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2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