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涓
高职英语主题教学及其课堂教学控制
□陆 涓
主题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采用主题教学模式时,教师将以主题为核心的认知结构建构、拓展和深化的任务交给学生,通过主题与话题的建构,使意义与形式在学习中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施主题教学必然会通过设计一个或若干个主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师与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一教学状态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控制来保障预期教学效果的获得。
主题教学;课堂控制;教学效果
主题教学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变以往按章节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将教学内容按照一个个主题重新设计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主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些主题既可以是一些案例或者问题,也可以是一些任务或者活动等,不同的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对象主题,从而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建构知识,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互助与探究的能力,帮助高职学生生成就业、转岗、升学、留学等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主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与研究性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实施主题教学必然会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课堂教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内瓦学派的创立者皮亚杰先生在研究了儿童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之后,率先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系统阐述了个体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把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如何建构知识的意义?如何完成其学习行为?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毫无疑义,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学习者可以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个体建构知识体系必需的四大要素。所谓“情境”是指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的兴趣特长,帮助其创建的有利于个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意义情境。所谓“协作”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协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所谓“会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会话要成为学习者相互协作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充分的会话与沟通,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分享各自掌握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协作默契的境地,共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所学课程中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获得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实现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实现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1982年美国学者Susan J.Kovalik及其研究团队在欧美脑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之上,创建了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这一成果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若干个主题,而这些主题的确立,不仅要考虑到组织和整合课程的内容,将那些分布在课程体系中零散的、片断化的知识通过一个个主题组织起来,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需要和学科特点。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研究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与内在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主题,并把同一主题或相关主题的信息安排在同一单元进行教学。在选取主题和精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些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课前就主动地、多方面的去收集资料。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与学习伙伴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组织之下,运用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综合技能,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在分析、解决自己经过深入思考而提出的问题、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设计精当的主题来组织教学,可以将散在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为学生构筑起知识间的网络;同时,教师通过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与伙伴合作,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激发想象力,训练质疑能力,拓宽学习视野,能够跨越学科界限从多重和多维的知识天地中去汲取营养,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Bernice Gelman曾评价说:主题教学能通过对教学材料进行创设有意义的联接,为学习者建立真实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1]
实施主题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设计一个或若干个主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一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课前的准备,每个学生都将拥有其他学生不知道、但在学习时却可能需要的学习资料,如此在小组活动时,所有参加交流的学生都可以给予其他人以帮助,同时他也会在互动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彼此为了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正因为如此,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每个人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这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在运用主题教学模式时,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其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是:主题的选择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的引导、辅导与答疑;学生对教师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是: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态度,将激励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经过努力寻求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乏有独到的见解和睿智之处,这些都会给教师以启发,拓宽他们的教学视野,丰富他们的教学阅历。所谓“生生互动”则是指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些作用与影响既包括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也包括课前收集学习资料时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以及研究思考如何提出问题时的相互讨论与启发,还包括课后的对参加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各自表现的相互评价与激励。学生们通过参与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建立起团结协作与公平竞争的伙伴关系,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互助。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其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不仅是学习认知方面的,而且是情感意志方面的,后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更为重要。
主题教学模式应当是没有定式的,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内在需要、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则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考虑。就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可以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知识体系的要求,设计出若干个话题,并由这些话题组成相关的教学主题。组成话题的主要成份是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所代表的意义则是由一些具有特定内涵的关键词、重要的词组和短语来表达的。学生通过“细节—话题—主题”这样的教学链,分析学习材料、参与教学互动、进行深入交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善于选择话题,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筛选便于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话题,吸引学生踊跃参与交流。通过细节的设计和话题的选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他们去查找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研究学习材料后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深入思考,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充分刺激他们听觉和视觉的基础上,通过细节的阐述和话题的讨论,深化和拓展教学主题。
(二)精心设计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活动情境,进行示范讲解并吸引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主题得以深化、知识意义得以建构。学生在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的语言情景下,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参与交际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他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思想与情感,也可以分享学习伙伴的语言信息与学习成果。
(三)组织小组讨论,加强实践锻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兴奋点,让他们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大大增加语言交际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分解教学任务,强化角色意识。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他们分在不同的小组,并且将教学主题和相关话题进行分解,将这些教学任务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参与交际。通过扮演角色来完成交际任务,是语言学习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五)借助演绎归纳,完善知识结构。在经过查找大量的学习材料,围绕相关话题参与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将初步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认知结构的缺陷,通过设疑、提问、分析、比较、讨论、联想、演绎、归纳等方法,深化主题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是一个控制系统,只有有效地实施课堂控制,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材教法的贯彻实施。实施主题教学,自然会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之间的交往,而不是对在课堂活动方面学生行为的一种放任,师生之间围绕主题开展互动的状态也不应是混乱、无序的,因为教学毕竟是一种具有目标性、指向性和时间性极强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并不等同于课后师生之间的交往。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熟悉与了解程度,以及师生间已经建立起来的融洽、和谐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一)教学情绪控制是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前提。主题教学不仅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如英语情景教学法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教师在运用这一教法时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辅之以一定的插图、道具,并以语气、手势、动作等方式绘声绘色地模仿;同时,列出重点词组和关键性单词,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文,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复述。这样的教学情景,更容易使学生建构知识。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偏离教学主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会成为好的教师。”[2]可以说,教学情绪控制能力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是最难把握而又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自控与他控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自控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指出:“任何良好的教育,都要求有像母亲一般的眼睛,每天每时都能从儿童的眼睛里、小嘴上、额上判断他心灵中的最微小的变化,”[3]教师如果不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那就难以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一名成熟的教师应该以自己稳定健康的教学情绪去感染和引导自己的教学对象,成功地驾驭和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情绪,有效地达到自控与他控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时间控制是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主题教学必须善于总体安排,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重点、难点时间要充分,教学节奏要轻重缓急、张驰有度,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它不仅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而且要求教师必须留下相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开展主题活动,以消化、吸收教学内容。要达到这一要求,只有坚持精讲多练,既要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又要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控制是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核心。一堂课的教学安排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理解与综合能力,要能够吃透教材,高度提炼并熟悉教法,从而做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认知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法要有所变化,才能有效地实施控制。实施主题教学时要尽量运用实物、图片、表情、手势、造型等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控制有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课堂控制的根本。实施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自动、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主体性不仅是学习行为的要素,而且也是学习目标的必然。这其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而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要善于根据学科教学特点与学习对象,灵活采用不同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应坚持使用英语,适当辅之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英语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即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应答、主动参与,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1]Kovalik et al[EB/OL].http://www.kovalik.com/home.htm,200 5.03.15.
[2]吴式颖,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5.
[3]张季娟,袁锐锷,编.外国教育史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78.
陆涓(1961-),女,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性教学实践及其评价研究”(编号:2011JSJG325)的阶段性成果。
G712
A
1001-7518(2012)17-0071-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