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科院校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2012-01-29 03:58:59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叶云袁心平李一霏
中国艺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科院校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叶云 袁心平 李一霏

我国经过2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重,同时,具有地域特征的、可以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优秀文化也在物质化的建设中逐渐丧失。

中国的环境艺术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的室内装饰至70年代的室内设计及到80年代的环境艺术,其发展有近六十年时间。特别是从80年代至今,是一个急速发展而又令人鼓舞的年代,但也是一个生存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年代。

环境艺术专业在全国各类院校蓬勃开展起来,涵盖农、林、工、理、艺术等各个类别的学校。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虽然国家教委很早就将其列入专业目录,但其专业定性却无明确界定。其实,面对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劣、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激烈的生存竞争,对于专业名词的争论也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为社会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 目前,随着环境艺术发展日趋成熟,其教育不再仅仅单层面关注功能、以人为本、生态,而是融合了各学科特长,开始寻求艺术教育的本源和学科总体发展的定位。有很多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在探讨在工科院校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是从宏观角度来进行的教学研究。

《北京宪章》中有一句话:“将我们共同的问题分裂成个别单独论题的做法,使得建筑学的前景趋向狭窄和破碎!”

故许多学者综合研究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研究构建人类生活空间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它以现代营造技术为手段,以永恒的自然法则和人类不断提升的审美价值观来构建我们的生存环境,将自然生态和建筑环境融合成为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彰显出环境艺术的整体力度。

一、学科定位、办学理念及思路

无独有偶,从最近的有关资料中得知,武汉科技大学在10年前研究开办环境艺术专业,在制定其教学理念及培养方案时发现和中国美院竟然如出一辙,都是“在以环境整体观基础上,以建筑为主线向室内、室外两个界面衍生,拓展为风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办学思路。相关学科间多元互融”。中国美院因为创立之初,从东南大学建筑学毕业的吴家骅、朱光亚、王国梁教授希望在艺术院校的土壤中以老牌建筑学院的历史经验来培养优秀设计人才,将专业跨越了艺术与理工两个学科。而武汉科技大学在创立此专业之初,是因为在建筑院校这一个大背景下,借助这一平台来开办,有得天独厚之势。另外,其负责人同时具有环境艺术学科和建筑学科的教育背景。实际上,环境艺术也离不开建筑这个主角,特别是与艺术相关的景观建筑,更何况从艺术、景观这个角度来诠释建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将建筑、室内、环境一体化,还有可能将我们日益僵化的教学体系变得生机勃勃。每年的毕业生中从事建筑、景观的占三分之二强,余下的就从事室内设计工作了,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公司及政府管理机构。这不仅是对学校极大的肯定而且也坚定了学校坚持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的信心。另外一个方面,建筑、景观、室内三位一体,不同地域应有不同的特征。强调这一点,也许对日益消失的地域特征性具有极大的影响。

二、学科特色

学科特色总结起来是:“在环境整体观基础上,以建筑为主线向室内、室外两个界面衍生,拓展为风景建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办学思路。”以建筑为平台,向室内、室外两个方向延伸,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学科创新,加强校际交流,以科研带动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过程教学法及监控与管理。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人一个印象:科学技术是万能的。但是,其产生的结果却可能是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不复存在。这种严峻的现象促使我们反思。现今很多哲学家包括阿格妮丝·赫勒·胡塞尔等都在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及环境观念等,特别是自然的审美观。综合景观、建筑、公共艺术甚至室内学科,形成“环境、文化、技术、艺术”的和谐,是我们今天特别要强调的。

以环境为前提,建筑、景观、室内三个主线相互之间应形成一个体系,然后将理论、设计基础、设计课程安排得具有循序渐进性。同时,每个学期以建筑课为主线,加入室内及景观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整体的、带策划性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教师也要进行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每个设计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有目的性的快速设计训练,比如解决形体组合、资料提炼、文脉保护及技术应用等等。在课程训练选题及工作方法上,特别是在高年级应注重带有研究性及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比如在四年级的一个设计,我们未给出具体的地块、指标、任务等,只是告诉同学们要做一个餐饮建筑设计,地段、地点、定位、规模、大小、适应对象等让学生根据调研及阅读文献自行确定。教师列了一个工作大纲及要求达到的目标、工作方法并提供阅读书目,仅仅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同学们经过调研后,有确定文化街区餐饮问题的,有解决上班族早餐问题的——他们调查了上班族有多少人未来得及吃早餐,确立在车站等处设置大量的早餐亭,并计算早餐亭的容量、规模,计算可以解决多少人就业等等。这个时候传统建筑学的形体、比例问题也许不占主要方面了。他们的研究有血有肉,在重视课程课题选择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还重视动手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形成了一个系统:针对四年制在校学习时间短的问题,制定并利用小学期,即利用每年暑假时间。一年级下乡美术实习,民间采风;二年级下工地,了解施工管理及方法,完成施工图训练;三年级进行民族建筑测绘及民居、园林考察,同时,还有6-7周的设计院所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调研和毕业设计。同时重视手头训练,在低年级时坚决不让学生上机操作,强调手绘及模型辅助设计。设计前期的推敲模型及后期的精制模型,都是要求完成的。但限于目前教学实验设施的不足,学生也并不能全部完成。我们正在争取各方面的投入,希望随着投入的增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下乡民族园林、建筑测绘及聚落环境测量分析也是一门必修课。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及民间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学生经过深入体验及仔细测绘记录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古建及园林。在开展此类课程时我们聘请民俗专家及做得较好的其他高校教师与本校教师一起带课,同时也让部分学生及教师去相关院校与学生教师一起下乡。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无论从专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学生和教师都有丰厚收获。当然,多开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对拓宽教师、学生的视野大有裨益。

再来谈谈以科研促进教学问题。我们在研究国家大政方针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成立了多个相关研究中心,比如人居环境研究中心、都市环境研究中心等,组织学科优势力量来进行科研的突破。所从事的科研课程有新农村建设、钢铁厂矿景观、城市民居环境等等。

在引进师资方面,除了艺术专业学科之外,还有景观、规划、建筑、城市设计、植物学、史论等各个学科。尽量选择不同性质高校的毕业生,这对学科交融有很大好处。同时,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分进不同的课题组,从事纵、横向课题研究,带领学生深入一线,亲自动手。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很快。

目前从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来看,整体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问题是国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没有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模型参考,以至于许多院校师资配置及课程设置一片混乱,导致不同院校学生毕业水准相差巨大,造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等的巨大浪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共享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的师资。对于许多院校来说,这个专业不缺师资,而缺少科学的教学结构,缺少宏观科学的评价体系,缺少有创意的教学模型,缺少个性化的教学思想。

三、结语及展望

对于国内环境艺术学科,农林院校通常以园林、植物、生态为主,艺术院校则以人文艺术为主,也有以工程技术为主的。武汉科技大学以环境为前提,以建筑为主线向景观、室内两个方向发展,在今天百花齐放的办学环境中,算是盛开的一朵异葩。经过实践检验,总的来说算是成功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量大,各个学科知识需要适当衔接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探索、总结。希望这些办学理念能给同仁们带来一定的启发,为创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环境贡献一点力量。

[1]钱江帆.《世界建筑导报》.112.2006.8.P11

[2]邵建.《世界建筑导报》 .112.2006.8.P7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学科院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