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悟自然——论吴芳谷水彩艺术的个人风格与特征

2012-01-29 03:58:59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单晓彤
中国艺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彩画水彩绘画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单晓彤

中国现代水彩艺术的发展产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精神与技巧的碰撞和融汇中。中国水彩画家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艺术的路径是在中国式审美思维和传统绘画理论、技法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西洋绘画艺术的精华,其结果是在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基础上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现代水彩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应有的地位。我们深入地研究广东潮汕地区著名的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吴芳谷的水彩艺术及其发展过程,研究吴芳谷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精到的、优雅的、抒情的绘画风格,研究其在中国水彩画坛上,特别是在粤东地区所具有的承先启后的作用,研究其对中国水彩艺术发展所作的贡献,研究其在广东,特别是在粤东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水彩艺术特质。“心悟自然”,是对吴芳谷水彩艺术较为准确的、概括性的评价。

一、吴芳谷其人及其艺术活动

吴芳谷是广东潮汕地区著名的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生活在古典与现代艺术交替、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对西方艺术有着深刻的认识,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同时又经历了“文革”磨难,是广东(粤东)水彩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并且对当代粤东地区水彩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芳谷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当时校长刘海粟的“涵包并蓄,容纳百川”的办学方针感召下,他在打好绘画基础的同时,又吸纳西方现代绘画理论,努力探求,以绘画表现自己的情感,形成个人风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家处于外侵内乱的年代。吴芳谷顺从父亲的安排到新加坡避难。在新加坡,他努力参加当地美术家的各种活动。1947年,吴芳谷回国定居广东后,开始从事长期的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工作。1950年,他积极绘制抗美援朝宣传画、漫画,创作歌颂工人的水彩连环画,参加画展。1959年,吴芳谷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设计的堆花素色餐具被国家选中,受到褒奖。1966年开始的“文革”使文艺界的无数知名人士一夜间成了反面人物,受到了各种冲击和批判,吴芳谷也不能幸免。他被扣上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被无休止地批斗。他后来回忆道:“在那样的岁月里,只能以绘画寄托精神,从中获得一些慰藉和满足,使自己可以熬下去。” “文革”后的吴芳谷在错案尚未得以纠正、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投入水彩艺术创作中去。他满怀激情地以床铺为画室,以枕头、被子为画架,创作了大量出色的作品,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其个人艺术风格也趋于成熟。

自幼受潮汕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地区文化特色与传统精神的熏陶和濡染,在极大的程度上滋养和影响了吴芳谷的人品、气质和审美修养,并对其水彩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是其在以后的水彩艺术活动中执著地融汇祖国文化传统的原因。吴芳谷的这种学养积淀与艺术经历,烙下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苦难征程的共同印记。正是这种不平凡的经历——从事美术教育与培训,参与民间艺术活动,以及对水彩艺术的热爱,丰富的阅历、生活的磨砺和创作的实践,形成了吴芳谷作品的个人风格,成为造就其大师级水彩艺术的主要契机。

二、吴芳谷的水彩艺术特色

吴芳谷的水彩艺术偏向于写实与抒情。吴芳谷之所以形成了以写实为主的画风,除了深受英国水彩画风格和潮汕地区的文化氛围影响之外,其实还另有其他社会历史根源。20世纪50年代,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的苏联绘画艺术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艺术的成长,并直接影响着当时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在那个年代,不论老一辈还是青年一代的水彩画家,都力求深入生活,了解群众,用写实风格的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吴芳谷的绝大部分水彩作品,也毫不例外地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诚然,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借鉴与发现一种形式并不十分困难,但要使它变成能自然地、准确地反映自己内心体验和文化认识的富于感性的有机语言,却并不容易。不同的画家,由于其生活经历、个人性格、内在气质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受和审美取向,进而在作品中呈现艺术风格的差异。只有强调艺术家各自不同的主体真实,贴近画家的内在气质,才能流畅地在作品中表达真情实感。吴芳谷独特的水彩艺术语言和诗意化的表述形式,正是贯穿着他深蕴内心的文化情结和哲思,是他对水彩本体语言及其表现力的探索。他的绘画形式语言是伴随着创作冲动而产生的一种灵感闪现和表达。

1.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人的艺术情境

吴芳谷的许多表现广东潮汕地区的风景作品中,都善于借助人物的描写和点缀来烘托主题,使画面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但写实并不是现实风景的再现,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高水平的作品,能营造出画家的所思所想,表现出画家的某种情感,并唤起观众的共鸣,这就是意境。能使人感受到意境的绘画,一定是艺术家以自然为依据,以内心感受为依托,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艺术情境——情感与意境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理性意境。绘画有无内涵和意境,可说是艺术水平高低的分水岭。杰出的水彩作品,应表现出对水彩语言的理解,应使观者获得视觉上的领悟、精神上的愉悦和理智上的启示。

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的最高境界,是作品整体艺术精神的体现,并富于人类情感特征。而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带有浓厚的精神理念。面对大自然,每个人由于生活体验以及地域、文化等特质不同,所流露的感情也会不同。不同的艺术家因修养、审美和内心情境的不同,所形成的绘画意境、品味与格调也迥然不同。吴芳谷的作品不是自然简单的再现,而是某个或感人,或优雅,或清新,或静谧的艺术情境的创构。

如《待汛》一画,作者取高视平线的构图,画面色调深沉而又明快。在辽阔的海面上,作者着意表现两条小船。每船有一人,他们向背不同,各有所为。期待渔汛使他们有一种情感上的内在联系,彼此照应,富有生活的亲切感。《补网》一画不仅有突出的人物描写且整个画面颇具新意。渔网摊布在泥水相间的海边,网上各色的海漂鲜明地标志着渔网的规模,并使画面活跃,有跳动感。巨网的伸延、回转以及网体的疏密重叠,色彩的冷暖、浓度变化均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两位补网的渔工,主辅有别,动态明确,发挥了点题传神的作用,令观众感同身受。

2.淡雅婉约、水色充盈的艺术技巧

不可否认,由于师承的原因,吴芳谷的水彩风格明显带有英国水彩画风,他早期甚至用纯正的英国水彩技法作画。虽然吴芳谷熟悉西方绘画的技法,同时也借鉴了印象派、表现派等的手段,注重色彩的表现力,但如前所述,他实质上是一个传统的潮汕文化人,因此,他的水彩画更多的是得到中国山水墨韵的启发,作品的色调大都处理得柔和、婉约、沉着、流畅,绝无浮躁之感。

吴芳谷能娴熟而准确地掌握下笔的时间,将水分和颜色的稀稠、流畅、渗化控制得恰如其分。画面常常云雾涌动飘逸,群峰浑厚幽远。而表现海面的波光或老树躯干、破墙残壁,则运用“枯笔”法。“枯笔”技法并不意味着画笔含水量少的干枯和运笔时的重按,而是蘸满饱和的水色,行笔时只在纸面上轻轻拖抹,使水彩画纸粗纹低凹处留下飞白,从而呈现出水波的或璀灿光辉或粗放律动的质感。无论是干画法、湿画法,还是干湿结合画法,都具备了英国水彩画的纯净性和透明度,给人一种舒畅淡雅的感觉。吴芳谷曾有一段水彩技巧之谈:“古人说,意在笔先,这只是个相对的说法。我觉得水彩既有意在笔先也有意在笔后,也就是说要注意一个机缘的把握。水彩这一材料工具不怎么爱听话,水与色互为渗化,经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想及时地把握住最佳的度,就要判断非常迅速准确,还要有自信心。”这些精辟的论断,与许多中国写意画大师的技法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画家1967年创作的《白船倩影》,明净爽朗的色调,朝阳映水,远山如黛,征帆片片,笔色晕化,浑然一体。其景如诗如歌,韵味无穷。再如他的经典之作《三条塘虱》,清明婉约的色彩特点里渗透着黑色的韵味,画笔随心挥洒,大胆落色,小心收拾,使作品水意、笔意、画意趣味盎然。品读吴芳谷的水彩画,很难不为他在处理画面整体关系上的高度技巧和充盈于作品内的创作激情所感动。

3.融汇中西的水彩艺术探索和创新

作为水彩艺术大家,吴芳谷对于西方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敏感,主张不同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吴芳谷以后主要以西方画理指导创作的想法。吴芳谷虽然是学习西画出身,但自幼饱览群书,熟悉中国传统画论,又浸淫潮汕传统精粹。他的水彩画能从传统中找到一种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相似点和结合点。我们不要忽略艺术家以其敏锐的感觉和对于异质文化的好奇,并通过已经获得的中西绘画知识来建构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可能性。吴芳谷水彩的众多艺术追求和艺术技巧借鉴于中国画论和技法是不争的事实,其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据。在绘画中讲究用笔,以笔带色,写意造型。或平实柔和,或丰富多彩的色块,或工整细致,或粗旷有力的线条,甚至淋漓酣畅如泼彩写意,都是吴芳谷作品的重要特征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特征。如1997年创作的水彩作品《饶平渔船》,融汇中西画技法,比起早期的作品,色彩更为饱满、艳丽。颇具特色的红头船、蓝湛湛的海水和明净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海水的波纹和天空的云彩相互辉映,使得画面浑然一体。运笔洒脱,笔力雄浑精到又不失自然和谐。这是画家晚年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传世之作。

吴芳谷既是西洋水彩艺术的继承者,又是中国现代水彩艺术的开拓者。他对于西方绘画传统的继承、他的构图、用笔、用色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他的作品中显而易见地创新意义如下:

一是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确立了线在画面中的支配地位,“积点成线”,充分认识到用笔的长处,打破了用笔的传统观念,用壮硕有力的线条和色彩斑斓的色块建构画面,点、线有机整合,达到画面高度的整体和谐统一。如《鱼市》,作品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构成较为强烈的现代意味。

二是把传统绘画的用笔、造型和构图处理方式引入水彩画,注重笔、形、光、色及其在画面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努力追求和营造画面的形式感。如作品《晚炊》,是画家在韩江出海口的写生之作。画面上明暗黑白的分布和对比使平淡无奇的小景充满独特的韵味。用大笔写出的远山、野径、土坡、滩头并不是平涂,而是吸取中国画顿挫用笔的写意技巧,因而有了浑厚的质感。

三是画面向简练、感慨和抽象化方向发展,色彩与线条等构成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纯粹视觉上的形式要素。如他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批实验性作品,对水彩画的形式语言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用水彩技法画了一批抽象形式的作品,尝试探讨画面色彩的各种结构性关系,以求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融入新的元素和出现新的面貌,就是很好的证明。

4.“气韵生动”的审美结构追求

“气韵生动”是贯穿于吴芳谷作品表现技法中的生命线,是作品动情说理与观者精神共鸣的力量所在。具体地说,与绘画技法相比,“气韵”发自于吴芳谷内在的本能,就是说它带着画家本质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吴芳谷对其内在情感的抒发所创造的审美情趣。

从重现实世俗、重实践理性的儒家文化来看,山水是人的道义、理想的追求和憧憬的象征。所谓“圣人合道就物”。于是,松柏成了长寿的象征,芍药、牡丹意味着富足,梅兰竹菊成了高洁的人格象征。以重抒怀自由,重性灵感性的老庄文化来看,山水是心灵的寄托物,“贤者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这种自然哲学与佛教、道教的世界观相通,都将山水看作与世俗相对立的世界,看作是修心养性的圣地。而以重自然本体、重审美创造的艺术家来看,他们希望表现自然本体的生命和气势,强调挖掘自然中的丰富内容。谢赫的“气韵生动”,郭熙的“林泉高致”,都侧重于这方面的理论表述。从中国美学理论看来,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象征意蕴,自由神韵,自然也就偏重于写神。虽然也有“以形写形,以色写色”的形式论,但同时又有“一管之笔”可以“拟太虚之体”,“尽寸眸之明”,“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形神兼备”论,南昌又强调既要“逼真”又要“传神”,以至发展成“神似”压倒“形似”,即苏轼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

吴芳谷不刻意地去宣扬和追求这种东方的审美,只是凭着自己真情的感召去体验,去实践。由于他本身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文人儒生,诗人的气质与柔润的性格为其艺术风格先天性地奠定了基调。他仅听从自然和内心的声音,拒绝刻意的追求。中国文化的生动韵味已经自然地在作品中表露无遗。

如吴芳谷1982年所作的《河婆郊区》,虽是一幅普通的乡村小景,却画得十分感人,蒙胧,依稀,笔法多变,精致而准确,气韵生动,诗意绵绵。只有通过画家平实而精湛的技巧才得以完美地表现出来,而吴芳谷的水彩画中显现的正是“心化自然”这个中国绘画的崇高审美理想。

“画如其人”。应该说,吴芳谷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地表达了自我情感,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实践促进了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发展。从他的水彩艺术作品来看,不论其风格优雅、柔美、平和或雄强有力,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都堪称大师,都将在中国水彩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金子般的永恒艺术魅力。

三、结语

吴芳谷的水彩艺术,根植于中国,特别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中,汇聚画家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西画功力,以“心悟自然”的哲思、高超的水彩语言和技巧,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平和、柔美和抒情风格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古今艺术形态的樊篱,超越了传统价值意识形态的羁绊,超越了中西方艺术的二元对立,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对西洋文化艺术的独特认识,以身体力行的水彩艺术创作,成功地实现了中西方绘画的融会贯通,并使其水彩艺术因此而融入了较为深刻的现代特质。

此外,由于吴芳谷对粤东美术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开创性贡献,他在粤东水彩艺术迈向现代的旅途中充当了领跑者的角色,在粤东水彩艺术之林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仅就吴芳谷水彩作品的艺术地位、综合素质及其在潮汕地区的影响力而言,在用色、用水,在造型、用笔,在技巧和观念创新等方面,或许他不如许多中国当代的水彩大师和新生代画家,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水彩艺术价值和作为潮汕地区现代水彩画一代宗师的判断和肯定。可以想见,在吴芳谷艺术精神的启迪下,现代水彩艺术家们一定会大有作为,现代水彩艺术必将有着光明的前景。

[1]《海之诗:吴芳谷水彩画集》[M].国风出版社.1991年3月

[2]《吴芳谷水彩画集》[M].奇峰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11月

[3] 陈泽弘.《潮汕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猜你喜欢
水彩画水彩绘画
《霜晨》水彩
艺术大观(2023年26期)2023-09-30 15:17:15
《暖阳》水彩
艺术大观(2023年23期)2023-09-08 01:32:24
《泊》水彩
艺术大观(2023年23期)2023-09-08 01:32:24
我的水彩画
童话世界(2019年35期)2020-01-04 03:01:38
水彩的“干”与“湿”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36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