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肖
昌邑市卜庄镇中心初中 山东省昌邑 261313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卢洪肖
昌邑市卜庄镇中心初中 山东省昌邑 261313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制作),并与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自从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之后,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常规的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被打破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起来。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教学的质效大幅度地得到提升。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有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还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他们的名言里都已经被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他们而言依然是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的无穷动力,是引导他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才能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深入文本了解内涵,去探究语文学习的奥妙,去感悟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去体验获得成功的欣喜。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如笔者在教学《孔乙己》一课前就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精心制作了课件“苦苦挣扎的孔乙己”,上课时先通过呈现课件,让学生观看关于孔乙己的4幅画像,以及旧中国末世大众,在封建统治思想、秩序的重压下,麻木、冷漠,毫无生气和活力的一系列社会生活图像。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画面,课文的写作背景的再现十分直观、形象,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情上的强烈共鸣被引起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被有效地激发了。
翻开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增加了。毋庸置疑,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他们的思维也能得到发展,他们的语言也能得以丰富。但教学这些文章时,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就算是讲得口干舌燥,估计学生也只是一头雾水,因为学生对生活没有足够的体验;但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能较容易地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灵感。
如笔者在教学《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文本通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对于把握诗的主题可能有难度。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先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场面,去深切感受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配以朗诵录音,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接着,笔者把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交代了出来,学生顺理成章地里理解了海燕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
由此可见,多媒体能使学生观察现象简便、快捷,真切、自然,能让他们如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诱发,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得以开辟,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传统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似乎就是靠着教师的口头传授与提醒,而多媒体手段的介入,重点、难点的展现会变得非常醒目,多媒体图像与声音资料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教师语言无法企及的空白得到有效的填补,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了,“教”与“学”的距离缩小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增强了。如分析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配音朗读,或相关的片段对话,之后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得到听说写的训练。
如对泉声的理解与描述是《鼎湖山听泉》一文的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多读兼学生自己想象。而一位教师借助了多媒体,录制了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同时配上文中所提到的“草丛中”“石缝间”“空谷里”“深潭下”的各种泉水的声音,学生在比较品味中感受泉声的美好更为真切,他们在千里之外却又如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着山水之姿、泉声之美。巧妙地运用好多媒体,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了,时空阻隔在无形中消除,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很好地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再如人教版教材中的有些说明文,由于相关的实物学生没有见过,如若缺乏必要的工具,要想讲清是极为不易的,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使他们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
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春》的教学中,笔者利用Authorware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在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从不同的角度飘入了课题,作者的头像与简介在清屏之后随之出现;在学生对作者的形象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之后,笔者又对作者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补充,这时学生对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头像与文字逐渐隐去之后,屏幕上5幅小画的出现更是精彩纷呈 ,分别是文本中的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迎春图。笔者将5幅小画设置了按钮,可以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选择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有机地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组合在一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被有效激发。更重要的是,信息传递的渠道拓宽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增大了。
总之,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下的死板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初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分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2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