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强,冯佐海,孙宏霞,王葆华,付 伟,庞保成,缪秉魁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教育论坛
就业多元化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康志强,冯佐海,孙宏霞,王葆华,付 伟,庞保成,缪秉魁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着眼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从内部改革入手,深化专业特色,从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三个方面开展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多元化;人才培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完善和深入,市场逐渐成为配置人力资源并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否能够正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多元化之间日趋凸显的矛盾和问题,科学的定位自身,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在就业多元化视域下,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若干探讨。
桂林理工大学前身为部属院校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是广西唯一培养地质类专业人才的高校,为20世纪80年代全国七大高等地质院校之一,原来主要面向有色和地矿系统培养找矿勘查专门人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由1956年建校时成立的矿床地质专业发展而来,历史悠久,专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2000多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精简分流,国有企业改制减员增效,人事制度改革从“计划分配”到最终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现代就业制度,本专业学生毕业去向显示出多元化趋势。统计表明:本专业50%~60%毕业生选择到地矿勘查和矿山企业从事矿产勘查工作,25%~3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10%的毕业生到科研院所从事地学研究,还有少量毕业生选择到国土资源、安监生产、矿产品贸易等相关行业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地勘事业的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了,不同性质、内容、形式和不同操作的劳动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一现状使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日益多元化社会需求趋向不相适应。
1.高校的发展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层次趋向多元化
从原来的地质学院发展到现在的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上都有不同。在培养面向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培养从事应用型研究、面向生产管理部门的应用型理工科人才,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更立体、更科学、更现实。在课程设置中,应更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合理比例,注重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特色,将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面向一线生产单位的人才结合起来。
2.单一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趋向不适应
社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趋向综合性、交叉性、应变性。传统的理工科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服务领域受到较大限制,工作转移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差,发展后劲不够。这与高校在培养环节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社会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重视将学生知识结构从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延展结合起来,注重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注意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与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在就业市场化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
3.传统教育形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群体特质培养需要
在传统的专业教育中,以书本知识为本、以教师为本位,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对经验、事实、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受到了束缚和限制,难以确立“思想无禁区、理论无权威、学术无顶峰”的主体精神,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开拓创新精神缺乏。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媒体的发展,多元化充斥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及现代高等教育。信息社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刺激,使他们拥有了更多的信息源,突破了自上而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被动模式,更加强调主体精神,传统的教化已不再为这一群体所信服。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群体特点,重视学生个性和主体精神的发展,才能使培养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桂林理工大学传统优势专业,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为妥善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我们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坚持实践“三个结合”改革措施,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
1.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十分重视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资源勘查是个非常艰苦的专业,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工具由传统的老三样变为新三样,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但野外勘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地质工作的艰苦性。由于80、90后成长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现象等等社会因素,新一代的地质专业学生 “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较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有所淡化。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老一辈的地质精神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通过开办雁山大讲坛、屏风大讲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校友来校讲座和报告,将专业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较早形成职业认同,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荣誉感,建立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从而提高对未来职业和岗位的普适性。
(2)在专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建构和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人,一个能适应社会、有着良好沟通协作能力的人,而这些是专业教育无法代替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还应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如果理工科学生只是一味埋头于专业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毕业后将不能适应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
我们鼓励学生拓宽学习领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注重隐形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从耳濡目染到自觉内化,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和岗位中的情感认识,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融会变通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3)我们也从社会责任及人类终极意义层面上特别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正面典型形象的树立,先进事迹的宣传倡导,使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具备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树立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有“胸怀祖国、面向未来”的情怀,关爱自然、善待自然,运用科技为人类造福。我们也在学生中开展班级团体心理活动、举办“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沟通与自信团体心理培训”、“完善心理素质、提升工作能力”等一系列专题培训和讲座,促进学生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达成和谐,拥有阳光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正视心理困惑,具备耐挫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结合
本专业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针对工科应用专业和基础地质教育的特点我们提出“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创新意识形成”的实验教学理念,除了开设系统的地质勘查理论教学以外,还设置了集中性实习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和综合能力训练实践课程教学。在立足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验证理论知识等“基本型(验证型)实验”基础上,增加“提高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形成三个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我们将实验课相关的理论课改在实验室上,完成了理论课程实验化;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同教师一起完成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编录、矿产标本和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工作,来实现理论知识到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通过促使学生完成大量的室内岩矿鉴定、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图件编制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还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对比实验或无标签探索式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实验课时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30%~50%,总体实践时间接近总学时的1/4,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平台和野外实习基地,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路径,建立与市场、社会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暑假去生产单位实习,在企业建立实习与就业基地,开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卓越工程师提供实践平台,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加快了学生的角色转换,通过校企合作计划,将企业的需求和理念带给学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就业情况的反馈,评估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面向多元需求的社会现实。
此外,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立项和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
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完善教学计划的同时,利用本专业教师参加的科研项目因材施教。对有意继续深造读研或有意到科研院所工作的学生我们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纵向项目;对有意到找矿勘查单位就业的学生,我们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找矿勘查横向项目;而对于有意到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单位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参加教师承担的诸如储量评估、矿山开发方案编制等社会服务项目。考虑大学生就业兴趣变化,我们一般在大四的上学期末才让学生确定毕业题目和指导教师,学生在这过程中可选择多位老师,从事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得到多方面的训练,以适应不同的就业去向。我们的改革实践经验是:如果说大课堂和集体实验教学是为了达到共性提高的话,那么通过吸引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则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妥善解决学生多元化就业去向的有效途径。
新的社会形势下对地质人才培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高校地质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我们力求通过改革能肩负起培养满足时代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地质人才的重任,只要将目标瞄准引领社会、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地深入地质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切实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就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出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实现国家地质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红宁.高校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探析[J].思想政治研究,2012,(2):86-88.
[2] 冯佐海,缪秉魁,王葆华,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21-23.
[3] 余华平.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能力[J].教育,2011,(11):56-57.
[4] 鲁建慧,祖玉明.高校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11):173-175.
[5] 刘起林.学术研究的“三无”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09,(3):21.
[6] 秦昊.改革传统高效教育模式,培养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人才[J].内蒙古教育,2007,(10):44.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Diversif i cation—Taking Personnel Cultivation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a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KANG Zhi-qiang, FENG Zuo-hai, SUN Hong-xia, WANG Bao-hua, FU Wei, PANG Bao-cheng, M IAO Bing-ku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s a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the technology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cus on employment market research of graduate, and deepen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internal reform, we also carry out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the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 three related f i elds includ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personality and commonality.
diversif i 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s;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G640, T E122
A
1006-9372 (2012)03-0001-04
2012-06-26。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2009B041);“基于国家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资源勘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0JGA030);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07]31号)。
康志强,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