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2012-01-29 00:30李文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主体

李文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李文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实施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师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执行者,是根本的影响因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是关键的影响因素;灵活的教学管理是其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因素。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影响因素

近年来,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的现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这些改革措施都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个性化发展,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问题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实施PBL教学方法时需要深入分析来自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PBL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利用网络课程实施PBL教学方法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但其一般的操作流程都包含了教师备课、教学实施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教师备课 (1)确定问题。问题是PBL的起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意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PBL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3)对学习成果提出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教学实施 (1)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后,要让每个小组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确定好小组内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2)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布朗、科林斯(Brown&Collins)等学者认为,认知是以情境为基础的,发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活动是学习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吸引学习者。

总结评价 (1)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工具和技能来展示他们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一定的交流和解释技能。(2)反思和评价。学生要不时地反思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是实施PBL教学方法的根本因素

教师是实施PBL教学方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心理准备、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教师应做好改革传统教学体系的心理准备 PBL教学方法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教学体系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由于这一教学体系立足于教的需要,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为教学服务,重视教学过程、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在实践中深受教师的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于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便利,使得教师缺乏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愿望。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做好向传统教学体系挑战的心理准备。

问题创设与选择 PBL教学方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智探索、认知策略和情感领域等。问题是PBL的起点和焦点,教师设计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是影响PBL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创设与选择的问题要既能与教学目标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环环相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PBL教学方法需要考虑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资源、如何评价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和设计教学资源,不仅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教学资源难易兼顾,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拓展知识,既能支持自主独立、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支持自主探究学习。另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 学生在PBL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提出许多意外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思考过的,也可能是课本上根本就不包含的知识。这种问题的提出,往往会将教师置于被动的局面,还有可能使原来准备好的教学环节无法进行。这使得课程教学的可控性与可预见性程度降低,教师调控课程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知识面要广,而且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表达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具备较高的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

学生是实施PBL教学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

PBL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他人合作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等非常重要,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施活动主体的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个体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学生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发挥的水平。为此,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水平。在PBL教学法中,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决中。通过合作,小组可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这就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而且需要对问题生成深层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实际上是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反思能力 首先,PBL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PBL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形式大致包括:浏览阅读电子教材、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小组成果展示、搜索浏览相关网站等。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还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查阅各种资料进行自学。其次,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将相关概念、具体技能、策略与当前的问题类别联系起来,可以对问题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这对知识迁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灵活的教学管理是实施PBL教学方法的重要保障因素

PBL教学方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并且应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常规管理对PBL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建立和完善PBL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保障PBL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学常规管理对PBL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现在大部分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教学秩序井井有条。但PBL教学的课堂秩序却可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无序。因为上课时学生不一定是坐在课堂里,而是围绕问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或与小组同学讨论验证答案,在讨论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再继续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形式对教学安排的执行就不会那么严格,学生的表现也未必那么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秩序对PBL教学有一定的适应性。

PBL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PBL教学方法要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宜使用统一的标准,更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基本评价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考试成绩之外的进步(如能力提高)等方面的评价,要考虑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因为教学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充分考虑教学效果的特征,才能对教学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合理的归因。如果采用精确、线性、即时的教学评价,势必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带来许多消极后果,无形中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PBL教学方法的评价过程是面向多因素、多指标、多变量的复杂服务与管理过程,模糊数学方法则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多因素、多指标、多变量现象的数学统计方法,以此构建PBL模式评价体系对促进该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定性向定量转换的方法进行模糊评价是可行而有效的。

PBL教学方法对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但是,在具体应用PBL教学方法时,要对来自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做好相应准备,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改革的成效。

[1]金慧.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支持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114-118.

[2]谢幼如.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8-62.

[3]赵海涛.论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4,(12):50-53.

[4]何基生.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2-44.

[5]谢文静,彭坚.“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6,(4):65-66.

[6]李文莉.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及绩效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4):99-103.

李文莉(1970—),女,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学设计。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教学实践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编号:XH014)和校级教育课题《教育技术促进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209J4020119)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2-5727(2012)01-0141-03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何谓“主体间性”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