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方法与原则

2012-01-29 00:57:38杜闽生
职教通讯 2012年9期
关键词:节奏变化语言

杜闽生

中职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方法与原则

杜闽生

中职校的课堂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中职校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能有机地将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和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使各教学环节长短得当,快慢相宜、疏密有致,从而让学生在富有变化的课堂上轻松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依据统一和变化、动静相宜、快慢交替、宽严相济、视听搭配的原则,从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入手,抓住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内容调整和学情变化等要素,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中职;课堂教学;节奏调控;方法;原则

节奏是一个音乐概念,指的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拍子、小节、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等。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人们也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指出:节奏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人体中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是一起一伏,川流不息,自成节奏的,这种生理节奏又引起心理节奏,就是精力的盈亏与注意力的张弛。由此看出,动人的音乐,正是其美妙的节奏吻合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才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如果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也像新颖别致的音乐一样,注意课堂节奏的酝酿和把握,将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和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使各教学环节长短得当,快慢相宜、疏密有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张弛有序,就一定能锻造出高效的职业学校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方法

(一)促进课堂整体和谐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使整体教学节奏与教学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少量学生身上。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间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教学环节和主题间衔接是否顺利流畅,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尽可能表述得简洁、有条理,以确保课堂整体教学节奏的流畅。

(二)善用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交替,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鲜明准确、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课堂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令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配合。

一般而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到关键点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陈述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语速,使其重新兴奋起来。此外,在教学中伺机的语言停顿,也是语言节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现象。讲语言表现力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的庄谐变化,即将庄重严肃的语言与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有机交替起来。

(三)变换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节奏差异,有的节奏舒缓,如导学法、情景法、练习法、实训法等;有的节奏紧密,如质疑法、讲读法、讨论法、泛问法等。教学方法的交替变换,可以多样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讲究教学方法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缓急有度,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理实一体,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能力和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在多种教学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也应强调相应的关键部分,以免学生只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搭配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强调难点和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结构。[1]

(四)内容安排得当

教学内容的疏密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本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重锤敲,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应合理安排,难易相间,精心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安排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一个问题还未解决好,下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疲于应付,时间一长,造成大脑皮层的超负荷,产生抑制,效果会适得其反。也有的课堂教学“疏”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拉长到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由于刺激集中大脑皮层中的一个区域,就会使大脑进入无兴奋状态,思维停滞。所以,当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时,要让学生通过或练或讲、或观察或参与的形式,使学习兴趣达到高潮。大密之后,定要导之以小疏,让学生有回味的空间。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变化的节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关注学情变化

教学过程作为信息的传导与输入过程,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2]如发现学生疲备紧张,则以舒缓的节奏加强调节;学生情绪松懈,则应加快节奏,让其情绪高涨;学习情绪低落时,要妙语连珠,激发热情;学习情绪高涨时,要顺势利导,适度拓展。面对措手不及的新难点,教师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诱,逐步突破;出乎意料的顺利处,要言简意赅,加速推进。有时,课堂节奏控制预设的方案再好,也不及课堂教学情况的瞬息万变。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突发的学情,是节奏控制弥足珍贵的调控资源,教师务必要灵活调整,这也是课堂教学智慧的表现。

二、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原则

(一)统一和变化相结合原则

在教学节奏的运用中,必须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注意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心理的统一。有时可用一种特定的节奏类型贯穿整个课堂,但是教学节奏更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活动和心理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没有统一,节奏就凌乱;没有变化,节奏就呆板。统一与变化的对立统一是节奏的规律。唯有这样课堂节奏才能自始至终地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错落有致,给学生以愉悦的课堂感受。

(二)动静相宜原则

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教学中动与静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在动态下,学生处于显性的学习状态,积极模仿,踊跃表达,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在静态下,学生处于隐性的思维状态,积极思考并理解记忆学习内容。在动态中,教师宜采用模拟、演示、实操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静态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从知识感知、技术实践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选取动态或静态方式,交替进行,使课堂的整体节奏动与静交替,张与弛错落,使课堂形成一种律动的美感,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三)快慢交替原则

快和慢是就一节课的教学进度而言的,要快慢张弛有度。对于一节中职专业基础课而言,倘若让学生在40分钟或45分钟之内高度紧张或完全放松,都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一堂平淡无味、没有张弛快慢变化的课同样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理想效果。一般地讲,快进度带来紧张,慢进度带来松懈。当一节课进到需要强化的部位(一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紧张时,教师一般是放慢进度(速率放慢或多次重复);而对于一般性内容的讲解、铺垫性内容和过渡性内容的描述,一般是在松弛的状态中加以快速完成。现在很多学生厌学,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进度太快。快进度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以及学习上的“欠账”,学生因而厌学。张而不弛就是有劳无逸,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之一。

(四)宽严并济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宽严要求的把握和处置应该宽严结合。宽严无度,会破坏课堂教学节奏的疏密流畅。何时宽何时严,则需视事情的性质和学生的情绪状态予以机智处置。对学生一味宽容、无原则迁就,势必使学生养成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尊重他人、骄横任性等不健康人格。对学生一味严厉要求、动辄批评训斥,势必会伤害学生情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发学生的厌学、厌师情绪,甚至引发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宽的度量把握,下限为不使学生绝对放松、放任自流、毫无压力和紧迫感,而上限(即趋向目标)则需达到课堂和谐的心理氛围,学生不产生高度焦虑和压抑感,敢说敢问敢操作。对严的度量把握,下限为不伤及学生情感和心理,上限(即趋向目标)为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矫正,有利于学生趋善向上。总体上讲,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宽为主、以严为辅,宽严相济,刚柔并举,是保持课堂教学节奏和谐顺畅的重要原则。

(五)视听搭配原则

视听搭配即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抑扬顿挫的表现力变化和教师举止表情变化相搭配。恰到好处的语音语调语速变化似一首旋律和谐的音乐,令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如若教师再配合以或动或静的举止,或严肃、或诙谐、或兴奋、或赞赏、或沉思的表情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一定会呈现出全新的课堂效果。二是多种图像和多种声音交替显现。课堂上只有教师和黑板两个图像,显然过于单调,倘若辅之以实物模型、视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那整个课堂就活了起来。课堂上只有教师一种声音,同样单调乏味,倘若有不同声音相配合进入课堂教学过程,那又将会是另一番情形。视听节奏的搭配非常强调适度,极端倾向于哪一方面,都会产生失调,进而破坏节奏。

如何把握好中职课堂的教学节奏,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对教学艺术的领会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更加高效。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勇,杨切吾.高效课堂评价评价标准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

杜闽生,男,镇江市润州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2)09-0026-03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节奏变化语言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从9到3的变化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这五年的变化
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鸟的变化系列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