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苏宁
漳州民间信仰研究
魏苏宁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漳州古称“佛国”,民间信仰之风盛行。漳州民间信仰具有多样性、兼容性、功利性等特点。其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交流,促进统一。
漳州;民间信仰;研究
所谓的民间信仰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个区域内广泛流行的,民众自发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与尊重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它是有别于宗教信仰的一种古老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象宗教信仰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化的教义与经典、专职的神职人员。它并无严格的规定限制,只是社会民众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发的行为。
漳州古称“佛国”,唐宋以来大兴寺庙。民间凡事求神拜佛,民间信仰蔚为风气。漳州民间信仰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好巫尚鬼”的传统,宫庙林立,神灵众多。这些神灵已融入了漳州的民俗生活,深刻影响着漳州地区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归纳起来,漳州的民间信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所谓的自然崇拜就是指以自然物、自然力和天体为主要崇拜对象的民间信仰[1]。
人类的信仰最早就是从自然崇拜开始的。自然崇拜始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地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但无奈总感自己渺小,无法与大自然抗衡。当时,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贫乏,认识水平处于蒙昧状态,他们无法认清事实,总是认为各种自然物都有着奇异的功能,能主宰人类的命运,进而拜倒在它们脚下,向其表示敬畏,寻求庇护,于是就产生了自然崇拜。漳州的自然崇拜可以分为三类:
1.天神崇拜。
人们相信天是自然界的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均由天定。因此无论是逢年过节亦或是婚丧喜庆都会先拜天神。从中国古代到现代,不管是下层平民百姓还是上层达官贵人,最普遍、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对天的信仰。漳州的民众对天神的崇拜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在漳州,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太白星君、文昌帝君等信仰相当普遍。
2.地祇崇拜。
地祇崇拜包括对山川河海等神灵的崇拜,这是漳州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漳州依山傍海,博平岭山脉横亘西北,乌山梁山遍于东南。据统计,漳州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8座[2]。最高峰为平和县境内的大芹山,海拔1544米。全市共有山地面积8000平方公里。高山峻岭草木丛生,山兽藏于其中,对当地的人们形成一定的威胁。故各地均供奉山神以保平安。在漳州影响较大的山神信仰主要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和三山国王。
漳州东南临海,涉及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五个县区,海岸线全长680多公里。人们靠海吃海,渔民们以捕鱼为生;而且漳州人与海外来往密切,经常在海上奔波,所以也信仰妈祖、南海广利王等海神。自南宋以后,妈祖的庙宇遍布各城乡,至今已有130多座。
3.动物崇拜。
生活在古代福建的闽越人的蛇图腾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动物崇拜。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闽”字的解释为“闽,东南越,蛇种。”这里的蛇就是“蛇族”。漳州原属闽越,山多水多,蛇患也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人们认为蛇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对它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进而加以崇拜。这成为漳州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在平和县三坪村,蛇被尊称为“侍者公”,供奉于三平寺中,平时人们也与蛇和睦相处。此外,南靖有蛇岳王公;平和九峰有蛇王神仙;华安马坑草仔山有古老的蛇形石刻;九龙江沿岸以捕鱼为生,长期与水打交道的船民,有的人也会在船上供木龙(木雕蛇像)祈祷。这些都是漳州人崇蛇习俗的表现。
佛教俗神崇拜是指以具有某些“法力”或“灵异”的僧尼为崇拜对象的民间信仰[1]。
唐中后期,佛教信仰发展得很快,自唐至元,漳州境内的寺院有600多所。佛教传入后,为了能在当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便入乡随俗,慢慢摆脱了制度化的宗教色彩,逐渐成为世俗化的民间神明,积极介入人民的民俗生活中,为人们求雨祈晴、驱邪镇妖、祈福禳灾。当他们偶然灵验时,百姓则认为他们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把他们奉为神灵崇拜,成为佛教俗神。在漳州这类的民间信仰主要有观音、泗州佛、三平祖师,清水祖师等。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起源本身就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的核心神仙说也一直影响着人民大众。神仙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存在,但百姓遇到困难时却总是希望有神仙能下凡来帮助自己。为此,百姓甚至创造出各路神仙。在唐末到宋元时期,随着本地道教的迅速发展,道教俗神就被大批的创造出来。其实,他们的原型大都是真有其人,是生活中百姓周边的人物,只不过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由凡入圣。这些道教俗神在民间是非常收欢迎的。在漳州700多座宫观中被供奉的道教神灵有近30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圣帝君、保生大帝、妈祖、九鲤仙祖。
在漳州的民间信仰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承担着某些社会生活保护职能的地方家庭保护神最受欢迎。如地方保护神土地公、城市保护神城隍、家庭生活保护神灶神、财神、门神。它们其中有的设庙供奉,有的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家中或贴画像,或设祭坛,早晚朝拜,祈福消灾。
祖先崇拜包含着对先辈们的深情怀念。人们相信虽然先人逝去,但他们的灵魂依然存在,他们的威力无时不在,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对其后代的生活产生影响。漳州的祖先崇拜源远流长。最早的祖先崇拜当属对人类始祖的崇拜,如对炎黄二帝、盘古、神农的崇拜;其次还有对闽越先王的崇拜,如开漳圣王,广惠圣王;再次,漳州是一个移民社会,自晋以来,后朝皆有移民前往漳州,每次移民都带来自己的祖先崇拜,如邹公爷、沈祖公、林祖公、胡祖公等。
在漳州这么多的民间信仰中,影响力最大、信众分布最广、香火最旺盛的莫过于关圣帝君、开漳圣王、保生大帝、三平祖师、观音菩萨。他们的庙宇约占已知神灵庙宇的近半数之多。
虽然古代漳州的地势严重阻碍了它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但先民们依然积极求访神鬼之域。据调查,漳州境内现有10平方米以上的庙宇2800多座,可知主神的庙宇2300多座,供奉着490多位主神,可称为全国庙宇及神灵最多的地区[3]。
漳州神灵之所以如此之多,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1.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漳州枕山襟海,坐拥平原。千米以上高山众多,山区多猛兽,自然多山神、兽神;山区又多降雨,洪灾时常发生,对百姓的生活影响巨大,加之漳州靠着台湾海峡,波涛汹涌,出海捕鱼、经商的人们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因此,水神、河神、海神也应运而生;平原地区则多土地神。2.社会原因:古代漳州地属闽越,自晋以来,中原多次大规模移民入闽,部分进入漳州。至此往后,每朝均有小范围迁入。可以说,漳州基本上是由移民组成的,每次移民都带来当地信仰及祖宗崇拜。
民众的求神奉祀,往往并不是真讲信仰,也很少有人对某一信仰特别忠诚。信徒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而对祈求哪路神灵并不去深究。在一般信徒的观念中,总是认为多一个神灵就多一层保护,神灵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庇护。所以,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不管是善神还是恶神,不管是本土创造亦或是外来神众均在此汇聚交融。而且不同宗教的神灵往往被供奉在同一庙宇之中,大家平起平坐,和睦相处,共同分享百姓的香火。所以,在漳州,一神多庙,一庙多神,多教合一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统治阶级力图把民间的信仰纳入社会教化的轨道,而一般的百姓却并不注重社会教化,也不具有自觉的信仰意识,而是出于十分直接的利益需求,如消灾解厄、财运亨通、风调雨顺、生儿育女等。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神灵,并赋予每位神灵一定的职能,他们又用功利性的态度来对待神灵。平时生活中并不会特别关心宫庙,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到宫庙中献上祭品,磕几个头,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就是对漳州民间信仰功利性心态的形象描绘。
漳州是全国最重要的台胞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2300万,据统计,祖籍漳州的占35.8%。现在台湾民间的四大信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开漳圣王),除妈祖外,其余三大信仰的祖庙均在漳州市。
海峡两岸人民血缘相亲,台湾民众也历来十分重视从祖籍来的神灵。两岸民间信仰的交流活动从未中断过。祖庙的神像,如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等曾多次出巡台湾,接受信众朝拜,在台湾民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在台湾,每年也都有大量的信众排除万难、横跨台湾海峡来到祖庙进香朝圣。这种定期的、持久的活动体现了台湾同胞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又升华为对整个民族和祖国的认同,增进了台胞认祖归宗的感情。应该说,漳州民间信仰是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两地的民间信仰交流对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漳州民间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漳州华侨移居南洋有密切的关系。漳州先民素有开拓精神,他们在向台湾迁徙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来到东南亚各国垦荒或是经商。而漳州的民间信仰就随着侨民的足迹在东南亚广泛传播。保生大帝信仰在明末清初就已在南洋地区传播[1]。现已成为东南亚华人华侨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民间信仰。印尼三宝垄大觉寺、新加坡天福宫和金兰庙、菲律宾马尼拉的宝泉庵都供奉着保生大帝。此外,印尼雅加达及新加坡建有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菲律宾建有供奉关圣帝君的庙宇。
华侨走出国门身居异地,但却不忘祖国,时刻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对祖籍带来的神明的供奉成为海外同乡们精神寄托的象征,也是他们和睦团结,不忘祖根的情感纽带。时至今日,民间信仰活动仍然是东南亚华侨维护团结、思祖念亲的最理想的方式,并且代代相传。
[1]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2] 沈元坤.漳州民间信仰 [M].海风出版社,2005.
[3] 段凌评,张晓松.漳州地区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6-78.
A research of Zhangzhou folk beliefs
WEI Su-n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Zhangzhou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Buddhist Country and folk beliefs has always been prevailing there. Based on the types of folk belief in Zhangzhou, the author sums up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per: diversity, compatibility, and utilitarian, besides, the author also states its influence on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Zhangzhou; folk belief; research
2012-09-24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科研课题(ZZY1133)。
魏苏宁(1979—),女,福建漳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B91
A
1673-1417(2012)04-0049-04
(责任编辑:马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