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妹
浅析日本人的姓名特征
陈瑶妹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国语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每个人都有姓和名,姓名是代表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区别联系的代号。通过结合时代特征和个人的不同,阐述了日本姓名特征中所包含的政治要素、文化要素以及时代要素,论证了日本人姓名的繁衍与发展是一个极其曲折、错综复杂的漫长过程,最终得出了日本姓名特征与封建等级制度、自然、传统、信念和伦理道德、语言文字以及时代要素是紧密联系的观点。
日本人的姓名;含义;特征
每个人都有姓和名。所谓姓名,是代表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区别联系的代号。人的名字是姓和名两部分的完整组合体。姓,又叫姓氏。姓氏是血缘关系的标志。是表示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一个家族或部分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公用代号。[1]
但姓氏本身很复杂,从历史上看,有的姓氏出现很早,有的姓氏出现较晚,并且新的姓氏还在不断产生。“名”字的本意原为“明”,是用于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分际。关于其必要性,古人云:“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婴儿出生后的头等大事乃“必也正名乎”。日本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按照习惯,婴儿出生后七天内就必须有一个名字,在第七天的晚上家人和亲戚朋友都要聚在一起,举行庆贺孩子诞生和命名的仪式。
日本人姓氏的繁衍与发展,是一个极其曲折、错综复杂的漫长过程。
在古代氏族社会里,同一血统的人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氏族集团,当时氏族成员共用一个“氏”,以便与其他氏族区别开来。如:当时的氏有“大伴”“物部”等。而氏族的首领受到大家的拥戴,有自己专用的尊称,如“彦”“王”等,这些尊称即为其“姓”。日本人的姓名依照时代和个人要素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征[2]。
古代的姓氏制度体现了当时政治制度上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以及日本社会从封建走向民主的历史大演变。
日本第十九代天皇允恭天皇制定了“六姓”,为日本社会封建等级制度的健全发展立下了一大功劳。这“六姓”分别是:与天皇最近的姓为“公”,次之为“臣”,天照大神的子孙降临时的氏族为“连”,地方官为“直”,各种职业负责人为“造”,地方小豪族为“首”。“六姓”附于原氏族“姓”后于是产生了“阿倍臣”、“佐伯连”、“山城直”等“氏族集团”。
后来,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即位后,又将“六姓”重新编制,成为“八姓”,即“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八姓”附于原氏族“姓”后成为如“阿部朝臣”、“山城忌寸”等,表明了其氏族所处的地位。随着中央和地方豪族的增多,“姓”的数量不断增长。到了奈良时代末期,“姓”的总数多达千余种。为了改变这一混乱状态,第五十代天皇桓武天皇着手编著“新撰姓氏录”,最终嵯峨天皇于公元815年完成了这一历史大作。“新撰姓氏录”全书共30卷,收录了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至第五十二代天皇嵯峨天皇时代为止的共计1,182个姓氏。[2]
从上述日本最早的《新撰姓氏录》(公元815年)来看,日本的姓氏分为皇、神、番、杂四个等级:皇族一级,即所谓天孙后代,姓氏有小野、阿部、苏我、橘、源等。神一级又分为天神、天孙和地祗。如中臣、藤原、久米、尾长、贺茂等;番一级即从朝鲜、中国去的人,如白济、高丽、秦、东汉、宇奴、王等。杂一级是未肯定家系的杂姓,如鸭部、笔氏、物集等。前两级非皇即神,姓氏高贵。其他两级则等而下之。在古代,日本人的姓氏是权势的象征,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藤原氏”,是专门负责守护皇族的氏族集团,与皇室关系密切,因此其势力不断壮大。进入平安时代后期,其势力更是达到全盛时期。此后天皇赐姓的所谓赐姓皇族“源氏”、“平氏”、“橘氏”在各地势力也日渐雄厚,各自独霸一方。这种形势使过去姓氏等级制度变得有名无实,许多古代姓氏自行消亡,或被“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中的某一氏所兼并,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源平藤橘”的四姓时代。
除姓以外,公元9、10世纪时日本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做“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就是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以后的新姓。所以,古代拥有姓氏的日本人的姓名中包括“姓”、“苗”和“名”三部分,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兼实”是名。后来,新的“苗”大量增加,最终“姓”和“苗”逐渐合为一体,统称为“苗字”。因而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姓”的意思。而在既有“姓”又有“苗”的贵族统治阶级当中,天皇是一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原因是在古代,天皇被认为是天神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没有必要有姓。不仅是天皇,就连皇后和天皇的子女也都没有姓。天皇的女儿长大出嫁以后,可以姓丈夫的姓。由此可知,“姓”和“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字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到明治三年(1870),日本政府规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于是日本的平民百姓经历了从不许有姓到可以有姓的变化过程。
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公民都必须有姓。于是,一夜之间世道大变,人们八方奔走,四处求人。如周昌松在《日本社会文化概览》里所提到的或请神官僧侣,或乞医生学者,翻古书,寻家谱,阅墓碑,雅士们取名于汉诗汉文,平庸者寻觅于职业住址,聪慧些的索性认名人权贵为祖,愚笨者只得与器物家畜同伍。慌乱中笑料四起,仓促间怪姓百出。从此,日本家家户户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随夫姓,世代相承。[3]
日本人重名现象十分突出,姓名的演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在等级秩序森严的封建时代,家族是日本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族的重要标志就是姓。姓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他人尊重的名片,武士与武士见面的第一句话必然是问对方的姓氏,这一点颇象武侠故事中的门派。名门望族的姓氏有时胜过千军万马,而每一个家族中的人都必须象爱护生命一样的去爱护自己的姓氏,一旦姓氏遭到侮辱,不惜兵戎相见,甚至以身殉姓。
所谓日本人姓名中的文化要素涉及自然、传统、信念和伦理道德、语言文字等。
首先,日本人的姓和自然有很大联系。如表示地形的汉字:“田(た)”、“山(やま)”、“川(かわ)”,还有“崎(さき)”、“岛(しま)”、“野(の)”等,这些字的读音在名字中出现时读音是比较固定的,几乎只用训读。以地名为姓,在各国皆有,但日本尤其突出。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为“田边”。许多人的姓以“村”为结尾,如木村、西村、冈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来源于地名或村名。还有许多姓是表示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以做姓。例如:岛崎、白鸟、小熊、若松、高桥、西圆寺等。“秦”则是古时候从中国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其次,日本人的姓名与传统信仰和伦理道德也有联系。其中在伦理道德方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极大。从姓的用字来说,尊儒家、忠君王,重古轻今现象极其明显。如忠、孝、仁、义、德、礼、智、信、圣、贤、常、贞、恕、克己等到处可见。又如德弘、德光、重德、忠石、仁王、仁田等。名字则更多,如贤一、清臣盛忠、尚德、省三、真司、义孝、孝尚、文夫、求和、孝子、顺子、贞子、节子等。再看天皇家族的人名,当今,日本平成天皇的名字为明仁,皇太子为德仁、文仁。昭和天皇的名字为裕仁,他的三个弟弟为雍仁、宣仁、崇仁。明治天皇为睦仁,大正天皇为嘉仁,均有“仁”字。因此,上述姓名从字面来看都反映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再次,通常,日本人给孩子取的名字有男女之分,男孩子的名用汉字,数量大多在三个汉字以内,比如20世纪日本著名文学家大江健三郎,大江是他的姓,健三郎就是名。女孩子名的构成就比较随便,有用汉字的,也有用假名的,也混起来使用。从男性的名字特点看,多表示威武、英俊、忠信等内容,如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通常选择能使人联想到健康、有力量、大、广、稳定、勇往直前、聪明等形象的汉字,如健、贤、研、宪等。在日语里这些汉字的发音都是“KEN”,都被用于男性的名字。还有一些汉字本身就具有“男人”的含义,如男、雄、夫、郎等。在发音方面也有一种有趣的倾向,即“GA”“GO”“JI”“ZO”等浊音基本上不用于女性的名字,在名字里有这种浊音字的,基本上都是男性的名字。再从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来看,男性名字大部分都有“O”(雅夫、敏男等)、“SHI”(浩、靖等)、“JI”(雄二、贤治等)“YA”(达也、俊哉等)、“KI”(秀树、正辉等)、“HIKO”(俊彦、裕彦等)、“ICHI”(光一、信一)等。女性姓名的特点,从字面来看通常选择能使人联想到“美、华丽、柔和、平静、花、幸福、清纯”等含义。此外,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等,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人们向往幸福安康的传统信念。从发音来看,女性名字很少采用浊音字,大多使用“RA”行字母的发音。这是与男性不同的一个特点。女性名字的最后一个发音常为“KO”(雅子、敏子等);“MI”(由美、江惠等)。
女子出嫁以后多随夫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法第750条[夫妇的姓氏]规定:
“夫妇随着婚姻关系的确立,以夫或妻的姓氏称呼”。就是说,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所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但大多数女子婚后仍按习惯随夫姓,女子的称呼低于男子,这反映了父系集团的传统观念和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
此外,日本人的姓名有时也显示出了家族内部的体系构成。平安时期,日本贵族妇女用父亲的本名或名的一个字加“子”字为名。如父名“三郎”,女儿便名“三郎长子”。那时,女子的真名除了告诉自己的丈夫讲外,一般不对外使用,所以正式的家谱、户籍上都见不到。见到的多是按出生顺序起的名字,如大子、中子、大姬、中姬等。大正十年(1921年)左右,女姓名多为千代、文等,后来加上了“子”。虽有其它名字,如英美江、房枝、小百合等,但带“子”字的占多数,且农村比城市普遍。到今天,日本女子名“X子”、 “XX子”的仍占多数。女儿的名多受母名长短的影响,母亲叫“美枝子”,女儿便叫“由美子” “真理子”,都是三个字,但以双名占多数。从日本女子的名字看,明治以前的名字,明确显示其性别、排行、家庭身份。
日本人的姓名与时代要素也有紧密的关系。从天皇赐姓或政府规定可拥有姓氏的阶层到人人有姓、自由取姓,从循规蹈矩、崇尚传统的取名方式到当今个性化的取名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人为孩子取名这件事情中已经表现出反映父母们强烈时代感的新动向,仅从名字的字面本身判断不出性别的名字已经越来越多,打破传统而独出心裁的名字也屡见不鲜。如东京都港区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的安村夫妇,七年前为长子命名为“金太郎”,他母亲说:“这个名字又刚毅又明亮,特别引人注目,叫起来也琅琅上口。”而次子的名字就叫“虎太郎”。据说其命名来由是孩子刚出生时,其面孔像火山喷火一样,给人一种强悍的感觉。另据东京都练马区立光之丘紫幼儿园负责人森介绍说:现在,叫“安旦”、“涉梦”者,仅从名字字面意思来看,根本分辨不出孰男孰女,而且读法也非常特别。如此,园中许多孩子的名字都极富个性。例如:“万生”是从父母名字里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含义是一生充满幸福和欢乐,这的确倾注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望。“悠”字若按日本习俗是用于男孩,而他的母亲因喜欢这个字眼,干脆打破传统的常规,为自己的女孩取了这个名字。“东风”意味着从浩瀚大海吹来的季风,是取自日本古老诗集《万叶集》中的典故,孩子的母亲说:“这个名字叫起来特别响亮。”叫“多闻”的男孩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的音节好听念起来特别响亮。据这位从事幼儿教育的森说:“草莓”、“雷”等个性鲜明的名字的出现,也是近几年的事。现在的父母把体现感觉和气氛当作最重要的命名依据。本来,名字是父母给孩子最初而最珍贵的礼物,抱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幸福的祈想,为人父母者都绞尽脑汁,想为孩子取一个比别人更美好更新潮更响亮更隽永的名字。按照惯例,日本女性的名字常常要附有“子”字,而现在这种名字正逐渐减少。
敢于标新立异一直是日本人取名的一大特点。不论男孩女孩,名字首先要响亮,然后才考虑其汉字的意义、出典及深层内涵。男孩的名字更讲究帅,女孩的名字更讲究可爱,如此具有时代特征的起名方式在这点上仍延续了传统,且这一动向已更加明显。总之,现今日本人命名趋向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标新立异,丰富多彩。
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各自历史、地理、传统、习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然而在姓名特点方面并非没有相似之处。[4]
日本人的姓氏大部分是用汉字写的,其中如泰丰、林茂、柳宗理等,如同中国人的名字一样,仅仅是读音的不同;日本人姓名中,不同场合、不同用途的名字种类多,和中国人一样,也有名、字、幼名、雅名、绰号、艺名、笔名等;中国人在秦朝以前有姓有氏,姓、氏各有其特定的内容。日本大化革新的大和朝廷制定的姓氏制度,其等级森严之特征,颇有中国宗法的味道,双方的相似之处可归纳如下:
1.以官名为氏,日本人把做祭祀工作的称祀部氏,我国先秦时期的、司马氏、司徒氏、中行氏等,皆以官名称氏。
2.以技艺为氏,日本人中开垦土地的称治田氏;秦国就有个卜徒氏,《吴越春秋》上还有乐师氏。
3.日本人曾以国、县所在之地名为氏,如贺茂的县主称贺茂氏;中国人却以受封国土、采邑名为氏,如周武王封微子于宋,微子的子孙便以国名宋为氏。中国的姓、氏也好,日本人的姓氏制度也罢,起初那只是上层社会的事,两国的平民百姓都是只有其名没有姓氏可言的。
4.以地名为姓,仿佛各国都有,日本却占绝对的优势,如田中、三木、佐佐木等出自田中乡、三木庄、佐佐木庄。据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日本人是以地名为姓的。中国也常见类似使用地名的姓。如黄帝,因长于姬水,就以姬为姓,《百家姓》的东郭、南门、北宫等姓,都是以地名为姓的。
5.日本人的姓名,数字较多。表示兄弟排行的长子可以叫一雄、元男、太郎等:次子可以叫秀次、英二、三子和四子叫敏三和四郎等。中国是按伯仲叔季来排,当然也有用数字作姓,如《潜夫论》、《风俗通》和《姓普》上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和一、三、四、五、七、八、九等姓,只是不多罢了。[5]
中日姓氏的差异主要是中国的姓氏重血缘性,日本的姓氏重社会性。日语中,通常将姓称为家名,是作为家业的象征而存在,它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日本社会中,具有相同血缘的人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姓氏;而具有相同姓氏的也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这是因为姓作为家名,是附属于家而非个人的,只要某人属于或可以继承某个家,他就与家名有关。通常由于为了家业的发展,会吸收一些非血缘成员进入家庭。他们虽然与主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如果为了主人家业的兴旺,勤恳踏实,对主人家颇有贡献,则有可能被主人选为继承人,那么他就可以改姓主人的姓,也即拥有主人的家名了。而在中国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中国,姓是出生的依据,是自己的身世和父系血缘的佐证,也是区别这个或那个家族的标准和符号。所以,姓凝结了家乃至家族的名誉,是极其神圣的,是不能人为地否定它,否定了它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身世和父系血缘,被视为巨大的耻辱。
名的差异之处在于:日本人名字有一个特点:连名制。所谓连名制,就是祖先与子孙的名字中有公用的字。比如有这样一家人:源义光-义业-昌义-隆义-秀义-义重-长义-义礼-行义-贞义-义宣-义盛-义人-义俊-义治-义舜-义昭-义重-义宣-义隆-义格-义真-义明-义人-义敦-义和-义厚-义睦-义就-义修-义生。这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像一代一代人,倒似同辈的兄弟。因为在中国,实行的是世代排名制,即同宗同辈者,皆用一个固定的字或者偏旁取名。不同辈分使用不同的字或者偏旁,次序井然,绵延不绝。
本文从日本人姓名中的政治要素、文化要素、时代要素、以及日本人姓名与中国人姓名的相似之处等方面对日本人的姓名特征作了简要阐述,认为日本人姓名的繁衍与发展,是一个极其曲折、错综复杂的漫长过程,同时也是随着政治要素、文化要素以及时代要素的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政治要素主要体现在封建等级制度以及日本社会从封建走向民主的演变;文化要素主要涉及自然、传统、信念和伦理道德、语言文字等;时代要素主要体现在从天皇赐姓到人人有姓、自由取姓,到个性化取名方法。同时,日本人的姓名与中国人的姓名也有其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官名为姓;以技艺为姓;以国、县所在之地名为姓;以地名为姓;日本人的姓名,数字较多,有表示兄弟排行的特点。
[1] 王军云.中国起名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2] 张龙林.富士山下的匆匆岁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 钱红日.日本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 采诗.起名有学问[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
[5] 周昌松.日本社会文化概览[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name
CHEN Yao-mei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Everyone has a first name and family name, the name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ymbol,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 Japanese names contained in the political elements, cultural elements and time elements,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name is a very tortuous, perplexing the long process, finally reached the day the nam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eudal hierarchy, nature, tradition, belief and ethics, language and time fact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iew.
Japanese name;Meaning;Characteristics
2012-09-12
陈瑶妹(1982—),女,福建漳州人,学士,助教。
H36
A
1673-1417(2012)04-0044-05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