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忱
所谓专业一体化教材,即立体化教材,其实现的媒介多种多样,能过纸质图书、光盘、音像制品、网络资源等,将专业知识表现出来。就内容而言其包括知识描述、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等。近几年,从各省市到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一体化教材建设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先后启动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各高职院校也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的学校还专门为各别专业开发了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内容含金量较高,但还是无法成为像纸质教材那样应用广泛。其主要原因是:(1)教师备课时使用资源库尚可,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缺少硬件环境的支持;(2)资源库是零散的,积木式的,缺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很难被广大教师和学生完全接受。笔者认为,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专业一体化教材,可以把教师及学生所用的文字和多媒体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不仅便于知识更新,而且有利于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也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保障。
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原理,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主要特征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系统强调的是存在于其中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个孤立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系统的基本特征具体地体现了普遍联系这一世界最本质的特征。高职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实践就是这一原理应用的最好例证。这一具体开发实践充分调用了各种教学过程中的元素,本着文字、多媒体资源以及实训资源整合在一部教材里的原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性。将各教学元素的作用、功能与属性等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结构性。同时,本着“1+1>2”系统论的具体要求,有层次的构建基于B/S架构的电子教材,舍弃纸质教材,将学、做、用基于一体。每个学生人手一部教材终端,上课时可以能过教材终端下载教师课件,解决纸质教材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教材终端操作教学实训软件。通过电子一体化教材的应用解决了教学质量受教师水平和教学硬件环境制约的难题。高职专业一体化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个学生在系统中都是彼此联系的要素,与各教学元素进行信息的交换,并按系统特有的涌动性不断向前。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认识的整个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脱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而高职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正是这一哲学原理的具体应用与实践。电子教材的研发必须首先遵循服从于教材使用者(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学生通过教材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前人积累的经验。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解决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电子教材正好充当解决这一矛盾的中间体,教材通过声、像多媒体的感官刺激,首先使学生得到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通过电子教材的运行讲解和学生自身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理性的认识。电子教材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引导人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减少了学习者在头脑中对文字型教材的翻译过程。对于文字的翻译理解过程,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是不一样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同,翻译过程容易受到外来噪音信号的干扰,形成学习理解认识上的差异,而电子教材的媒体形式减少了文字性的翻译过程和展示思维的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质量。
唯物辩证法在概括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指出,社会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自由和争取解放的过程紧密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人本身得到发展的过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高职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在通过教材终端设备替代纸质教材的同时,替代学生的MP3、MP4、电子书等电子设备,可以为学生节省资金,也节省纸张,环保低碳,大大节约了整个教学资源的消耗与利用。同时,由于资源的可移动性要远远强于传统纸制教材,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思想得到实现。专业一体化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真正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提出教材的研发必须紧密地围绕研究学生如何学为出发点,转变原来研究如何教的出发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型,是根据不同的模型设计教材的多种变式,让每个学习者在学习使用教材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这个教材适合自己,认为就是为自己而开发设计的,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教材的人文性。电子教材的编写应该关注教学的个别化,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基础条件和兴趣自行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依据当时的情况调整学习的步调与速度。从而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束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突现出学生集体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共鸣效应。
高职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在设计上将以电子教材开发原则为指导,博采众长,充分体现辩证法联系的原理。在辩证法中,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辩证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在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过程中,要求必须明确纸介和电子教材的优势及其不足之处。电子教材主要优点是:电子教材采用光盘或网络作为载体,可以存储的空间大,可以达到一般纸介教材存储量的成千上万倍的存储量;电子教材中媒体丰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电子教材中可包含从最基础到较高深的内容,可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弥补纸介教材内容单一,适应性差的不足;电子教材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知识,创设学习环境,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作工具和平台,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电子教材媒体丰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电子教材可以方便地更新内容和改变形式,及时跟上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脚步。总之,只有明确了高职院校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