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红
行动研究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孙燕红
以教师即研究者为理念的行动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日益彰显其价值。本文从行动研究的内涵与优势出发,归纳职业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并重在通过“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英语教材改革的行动研究”这一案例来探讨中职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和策略。
职业教育;行动研究;教材改革
“从高雅走向大众”的行动研究是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而在职业教育中,行动研究尚属于一个新范畴,本文就职业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操作策略来展开行动研究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J.Collier和K.Lewin等倡导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并日渐受到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欢迎,目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实践者从事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关于行动研究的界定有多种,目前最为大多数人广泛接受的是Kemmis和McTaggart提出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1]
在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2]然而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成了研究的主体,不再被动的接受专家的研究成果,而是与专家建立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行动研究这一种研究方式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在行动研究中,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者主要是教师,即实践工作者就是研究的主体。教师不仅要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还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具有起点低,针对性强,研究过程和方法更加动态、开放、灵活并且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行动研究倡导教师以身边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为切入口开展研究,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3]这些明确的操作步骤,不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就可以亲自操作,使教师摆脱了传统教育研究要么理论水平要求高、要么操作性差的羁绊,从而有利于教师的实际应用。
职业教育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职业教育的方法。它在研究目的、对象和环境上,有别于基础教育的行动研究,它的独特之处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基础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而职业教育的灵魂则在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注重培养某一专门领域的“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行家”。因此,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行动研究侧重于探索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职业教育行动研究应注意从理论向实践的倾斜,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的讲授要以“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广的职业选择余地。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研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企业办校,与学生一起共同缔造具有企业氛围的校园精神。
由于职业教育的情境性、动态性和专业性,职校教师的工作不是对确定的某个普通规则的机械运用,而是需要一个自觉的分析、评价、反省和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职业教育理论来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过程,即为改进实际而进行研究的过程。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职业性,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性原则基础上的,不同职业的情景设置不同,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同,不同企业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不同,不同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不同,不同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构也不同。[4]这就尤其需要职校教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岗施教、因时而变,创设与生产实践相似、相近、相仿的教育教学情境。
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行动研究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以便建立起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沟通及时的职业教育训练体系。
行动研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这些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即问题的发现是行动研究的起点。
从职业教育行动研究的范围看,相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研究现场范围更广,除课堂教学外,实践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区域内产业经济发展等都是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而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及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专门化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课程开发研究方面,职业学校应遵循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模式这一标准,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其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课程开发小组应突破基础教育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对原有的学科体系实施解构,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出发,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岗位对象,根据岗位对象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的形式,重新构建和设计符合职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校本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通过行业、企业专家的鉴定后,课程开发小组以课题的形式,在情境性原则的指导下,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如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等等。
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树立“问题即课题”的观念,善于在各种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于教育教学问题中产生研究问题,并寻求方案。这种基于真问题、真研究的课题才会更体现研究的真价值。
职业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为:(1)准备阶段,包括发现和选择问题,分析问题;(2)计划阶段,包括提出假设,制定计划;(3)实施阶段,包括实施行动,观察行动;(4)反思阶段,包括检查效果,校正行动。
现结合一案例——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英语教材改革的行动研究,直观地了解行动研究法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1.发现和选择问题。任何研究都是从选题开始的,职业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应该以职业教育行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的起点。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学校的英语教师一直面临着教与学的简单复制和循环,其重要原因就是虽然现今有英语规划教材,但只是一种普遍导引性的教材,具体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就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专业不相吻合,甚至背离,更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工作过程严重脱节。而企业却普遍存在着对于懂英语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渴求。因此,如何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在校企合作的视域中开发出行之有效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教材,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学校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因此,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探讨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英语教材改革的行动研究,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题。
2.分析问题。没有分析就没有研究。在本案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开展此次行动研究的迫切性。伴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基于此,教育研究应更多地强调实用、实际、实效。长期以来,中职教师只有使用教材的义务,没有参与教材编写的任务与机会,缺少根据培养目标变革教材,进行再创造的锻炼,形成了对统编教材很强的依赖心理,将教材神圣化、绝对化、权威化,认为教材就是“规范”教学的手段;产生抹不掉的学科中心“情结”;教师的任务是熟悉教材、讲解教材,对学生的需求至若惘然,对企业要求知之甚少,对社会变化漠不关心;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唯一标准化内容,远离学生现状、远离企业需求、远离工作实际,而在实践教学中,又很难找到对应、实用的教材。课程沿用现成教材,缺乏开发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工作过程严重脱节。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常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一所由开发区全额投资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受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和市教育局的双重领导。学校亦承担着为开发区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校企合作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紧密合作,拓宽合作空间,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专业对口的高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赢。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笔者发现,专业和英语的完美结合对员工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则会成为个人发展的巨大阻碍。如在外资企业中,平时免不了与国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如果自己不能直接与专家交流,即使急得连表情带肢体语言全用上,也是无济于事;有些企业技术人员因不懂英语,无法读懂产品说明书和图纸,技能水平始终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步遭到淘汰。而此时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就能游刃有余,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也会受到专家和上司的赏识,为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只有借助校企合作,大力开发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对接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种类,才能满足学生不同专业的多种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2)开展此项行动研究的可行性。学校一线英语教师承担着赴企业实地培训企业一线员工英语能力的教学任务,如笔者近2年定期到区内萨克米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外企为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在选定教材和教学内容时,与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交流,深感缺少实用的专业英语教材,由此对开发专业英语教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学校英语教师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企业及其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又和受训员工互为师徒,不断积累,编写符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英语培训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企业和专业岗位人员的认可。此外,随着系部改革的推进,教师逐渐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根据社会对具体职业的要求,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为专业英语的校本教材编写提供了素材。
1.提出假设。假设是行动的根据,是有待验证的定理。随着中职分层教学、校企合作等的推行,因此只有大力开发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对接的校本课程,才能实现学生不同专业的多种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假设,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进行教材改革,开发出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专业英语校本课程,如数控车工英语、化工英语、物流英语等,就能有效地解决教学和应用的矛盾,促进学生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合适的理论指导。学校教师在制定计划后,深入探讨有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启示,用来指导行动研究。其中,姜大源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奠定本案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
2.制定计划。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本案例中,可以制定一个初步的实施计划:(1)利用校企合作,通过数控车工专业岗位需求能力问卷调查,访谈企业专家和毕业生英语能力问卷调查,收集教材编写的第一手资料;(2)在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专家的全力配合下,集中学校英语骨干教师集体编写教材;(3)借助循环反复的教学实验,通过教师自评和互评、学生评、企业专家评等多种来评价教材,并提出修改意见;(4)教材修订,通过实验对比,发现教材缺陷,改进教材;(5)通过对此次行动研究的反思,得出研究的结论。
1.实施行动。学校英语教师在数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联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了一个课程开发小组,通过从行业实际工作任务需要出发,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岗位对象,根据岗位对象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的形式,重新构建和设计符合职业岗位的校本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开发小组以课题的形式,在情境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资源开发。
根据数控车工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教材以真实的数控技术应用环境为场景,用英语为手段,精选12个数控车工技术的工作过程单元,用英语为手段而呈现出来,初步形成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数控车工技术英语教材。
本书参考学时为50学时,各单元一一对应数控车工的重点工作单元,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时间。每单元包括热身、听说、短文阅读、注释、课后练习和知识拓展六大板块。
2.观察行动。教材需要教学的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日志、录像、听课反馈表,学生反馈表等各种手段来收集和保存资料,同时,通过多次研究课、公开课、展示课,邀请企业专家、数控车工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通过观察课堂效果来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将此作为反思修正计划的前提条件。
1.检查效果。在本案例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工作过程导向的数控车工英语比较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对部分工作情境尚还陌生的问题。同时,教学材料过于单薄,学生缺少充分的自我锻炼机会。
2.校正行动。行动研究需要应用评估测量方法对研究方案和研究行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并且采用观察、调查、理论分析等方法再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以便校正行动研究的行为。本案例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如下调整:(1)在单元设计中增设一个版块,即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于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2)实地拍摄职业场景图片作为文字的有力补充说明,使教材图文并茂,图片的直观性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知识。
课程开发小组从编写工作开始到完成全部学生用书,经历了近2年的时间,编写组(课题组)开发了教师用书、拓展学习手册、学具、教学参考资料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是与教材使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研讨交流等途径逐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模式。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9.
[2]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8.
[3]穆慧琳.教学行动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6):91.
[4]王猛.教师行动研究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J].职业教育研究,2008(4):125.
The App lication of Action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Sun Yan-hong
Action research,which is builton the philosophy of“Teacher as the researcher”is increasingly highlighting its valu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advantage of action research,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And Through“action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materialofsecondary vocationalschoolunder School-corporation collaboration”this case,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ake action on research strategies.
vocationaleducation;action research;textbook reform
孙燕红,女,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材教法。
G710
A
1674-7747(2012)10-0038-04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