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浅析

2012-01-28 14:59:5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病例

徐 平

病理是链接临 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1],引导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病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推理以及判断典型病例,学习病理学知识,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病理学病例分析法适应现代培养医学人才需要,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符合创新综合实验以及医学综合课程需要。通过在课上引入病例分析,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实现教和学双方面交流并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学习病理学目的。

1 病例准备

1.1 常见典型病例

老师认真准备和课堂计划相关典型病例。所选病例应是教学大纲重点、难点,病例可以从尸检或活检中选出,老师可以做适当修改,但是必需要保证病例难度适中以及病例经典。典型病例也可以从职业医生资格考试中选择,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方式[2]。

1.2 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确保所选病例准确性以及可用性,并达成共识,以便于教学。

1.3 适当给予注释资料

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并不都是在临床课程之后展开病理学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一些临床知识,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有所了解,故在提供资料同时给予相应注释,避免学生查阅其他资料,占用过多课堂时间。

1.4 内容设计

内容一般求精不求多,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资料并结合组织学知识得出正确诊断结果。这个是讨论的目的所在,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以利于更好分析解决问题。

1.5 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

根据开设病理学专业不同展开难易适宜的分析讨论,并各有侧重点。

2 实际应用

2.1 介绍学习方法

在上病例分析课前,向学生介绍学习病理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根据病史,病理形态变化以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2.2 预习讨论材料

讨论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分析,并做出初步诊断。此外,上课前老师也可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提示。

2.3 课堂讨论

2.3.1 观察大体标本

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已经对病例有了大体了解,在课上再认真观察实际大体标本,对病变进行描述找出病变区域,做出初步判断。

2.3.2 观察组织学切片

指导学生认识切片,找出病变位置,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观察组织病变形态学变化,并根据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2.3.3 展开讨论

一个班分为6~8个小组进行讨论,形式既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陈述,然后再自由补充发言。老师尊重学生不急于对各个讨论结果进行评判,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结论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理清学生思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一些分歧很大的问题可让学生看书或看课堂笔记,找出答案后再讨论。老师最后归纳总结,采用串联助记式方法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记忆,把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串联起来同时串联一些比较容易记错的概念[3]。

3 进行总结

病例分析教学法是老师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但老师也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3.1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4]

授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典型的病理图片以及症状图片,制作好课件。使用图片进行表达时可以达到巨大的表达效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疾病的印象,更好地把病理前后知识联合起来。另外,这种授课手法可以加快学生理解,节省课堂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讨论内容

每位老师都想把自己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常常不尽如人意,学生掌握差。 因此讨论内容不要过深过精,可以对一些临床专业术语做出解释。省下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3 适宜讨论时间

讨论时间要适宜,过短讨论不充分达不到应有效果;过长则浪费宝贵课堂时间,因此制定适宜讨论时间非常关键。

3.4 明确讨论主题

进行讨论时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重点,避免跑题,浪费时间。引导学生从动态观点出发,观察,思考,分析疾病原因,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病变和死亡原因,同时将病理学前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也将病理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3.5 及时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学生听课时面部表情获得信息,并及时调整理论,病例深度和广度,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对学生忘记先前知识老师应及时讲解,对具体原因做出有效不久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3.6 病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根据一些试点班级成效来看,充分说明病例分析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为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病例,充分跳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分析、综合、判断最后得出明确结论,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勇于陈述个人观点,大胆辩论,训练学生语言,动脑以及动口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在课上引入病例分析,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实现教和学双方面交流并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学习病理学目的,是值得在教学方法中推广的。

[1]董俭达,胡尚平,张建中,等.病理学病理教学法的探讨和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46-1147.

[2] 刘育艳.浅谈如何提高病理实验课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00,2(1):513-514.

[3] 赵涌.加强临床病理讨论课提高病理教学质量们[J].基础医学教育,2001,3(3):181-186.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病例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病例”和“病历”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3:18:44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