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荣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在倡导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方面,进一步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成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的要求都强调了要强化对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及翻译五种能力的培养。
几年来,尽管教育部一直在力主并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国家推动的英语教改,总是持怀疑的态度”[2],有些学校和地区因为教学资源、学生水平等较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大学英语教改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2]。四、六级考试改革应时而动,2008年12月21日,四级网考在全国各地50余所高校试点,从而揭开了网考的序幕。今后,“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软件系统的完善,经验的逐渐积累,英语四、六级网考在全国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3]。
与纸考相比,四级网考除了将考试的媒介由纸笔变为电脑外,在题型的设计、题材的选择、考查的重心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四级网考所有的题型中,变化最大的要数听力部分,其比重由纸考中的35%提高到了70%,其中包括25%的视听理解和45%的视听综合。听力比重的加大符合《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期待——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四级网考的第二大考查内容是视听综合部分。视听综合是基于音频和视频中的内容完成单项选择、听写、语法结构、跟读及写作。视听材料改变了以往纸考中的单纯音频材料,增加了视频素材,使语料更加接近真实,这是网考的一大亮点。视频素材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考试素材的来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考试的紧张气氛,使考试形式更加活泼和新颖,考生将听到的内容与看到的画面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视听内容。
大学英语四级开考20多年以来,很少有涉及新闻题材的听力段落,通常采用的都是经过挑选的几篇书面体裁的文章,由操本族语者用适当的语速,标准的发音朗读出来的“虚假”材料;而在新的四级网考中Section A的“视听理解”部分却包含了两篇新闻报道,它用正常的语速来报道新闻,其间还夹杂大量的专业术语,陌生的题材让平时不关注生活和时事的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语篇内容的过于专业让考生心生畏惧。
Section B的视听综合部分以听力引出其它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听写、语法结构、跟读和写作五个题型,它们都围绕一段取材于英美电视节目的四五分钟的视频展开。五个题型的内容都是听力的延伸,考查形式完整,“考试任务更加综合”[4],将对考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五个题型的考查内容又各有侧重,是对考生听说读写各单项技能的全面检测。除了听力理解题,听写、语法结构、跟读、写作均为基于听力的综合测试任务,“这种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结合的测试方式从语言学的角度印证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体现了语言输入的第一性及语言输出的第二性”[5]。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用来交流。大规模的口语测试是在以前传统纸考中想做但很难做到的。四级网考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将口语引入到考试中,即新增了跟读题型。系统从前面的听力材料中挑选出8个短句,重复读两遍后,要求考生对着计算机的麦克风在规定的时间内跟读复述。这种题型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把握细节的能力,而且考查了考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及流利度等口语能力。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的铺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四级纸笔考试相比,四级网考的推行可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它将传统的英语测试与国际权威测试体系接轨,在考试题型和考核内容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对考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张尧学所说,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以试卷库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尽可能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为考生提供以听力测试为主包含说读写译测试在内、重点考查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计算机考试”[6]。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反过来,考试对教学也起到一定的反拨作用。贝利(Bailey)的研究表明,“测试会影响学习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会反过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效”[7],这种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即为反拨作用。“英语四级考试改革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必然要求在日常教学和考试中采用与之配套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8]。
四级网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深刻地诠释了语言学上的“输入—输出”理论,其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反映了国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进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就提出了“输入假说”。该理论认为,“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其他的人为干预都是徒劳的”[9]。没有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难以达到足够量的语言知识积累,语言输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克拉申的观点不同,斯温纳(Swain)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成功的二语习得不仅要有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出”[10]。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温纳的“输出假说”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讨论语言习得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成分。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则将二者结合,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11]。 输入、吸收、输出三者应有机结合、全面兼顾、平衡发展。输入大脑中的信息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并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中输出,便完成了语言习得的过程。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即有目的地创造性地输出语言的能力。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虽然也在实践着从克拉申到斯温纳的 “输入—输出”教学模式,细究起来却可以发现,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读—写”这种“输入—输出”模式的培养,而对“听—说”这两项同样诠释了“输入—输出”理论的技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以“输入—输出”理论为支点,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皆列入考查范围之内,既有对体现语言输入的接受能力的听和读的考查,又有对说和写的产出能力的考查,这“正是对语言学理论的严格遵循和积极运用”[12]。“教学的发展推动考试的改革,而具有效度的考试有利于教学的改进”[13]。四级网考促使我们反思传统教学的瑕疵,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习得扎实的语言积累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既不能重输入而轻输出,也不应重输出而轻输入,说、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听力及阅读环节的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储备的不足势必会限制说写能力的提升幅度。当然,学生徒有满腹英语知识,如不积极地展现出来,那就只能成为“哑巴英语”。
四级网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考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日益显现。如果说以前的四级考试无论怎样改革都没有能够真正调动广大英语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的话,那么此次四级网考的推行必将有效地推动教师们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级网考中视听比重的加大必然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而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因此,面对新的四级网考,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是最好的办法,也符合《教学要求》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精神。教育部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相结合,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可持续的学习方向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主要奠基人皮亚杰 (Piaget)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学习者的重复和复制,更重要的是学习者的建构和创造。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积极发现并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不受时空约束、开放的交互的学习环境”[15]。而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单独反复地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特点,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较快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16]。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教学资源的运用,能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性,体现了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
四级网考不仅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视听感知能力,同时还涉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从头至尾要面对计算机屏幕听音频、看视频、读文章、敲击键盘完成写作,并且每个题目都有其既定的答题时间,时间一到就自动切换到下一题,这对学生考试时的反应速度、键入速度和听力功底都提出了很高要求。部分同学会因为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不习惯在线阅读,或打字速度慢而表现出对网考“技术上”的不适应。严明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67%的受试者觉得自己不太适应在电脑前直接写作,虽然此前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但面对电脑有时自己的思路不是很顺畅”[17]。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答题速度和考试成绩。
四级网考对学生的计算机硬件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操作方法,熟悉用计算机多媒体获取信息的模式。每天花一些时间在线阅读原版文章,一方面培养屏幕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使用计算机进行英文写作和收发邮件,避免考试时面对屏幕和键盘找不到感觉,甚至思维短路。经常登录四、六级网考的专用网站(www.cets.org),操练四级网考的各种模拟题型,熟悉网考的流程。
四级网考的推行是挑战,更是机遇,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要关注考试的反拨作用,深入研究四级网考所体现的教学理论,转变教学理念,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探索如何以测试为动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硬件操作能力,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改革后的四级网考,同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励,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4):2-7.
[3]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意义和反拨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5):3-8.
[4]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效度初探——影响考生评价和考试成绩的因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3):3-10.
[5]童玉玉.英语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J].龙岩学院学报,2010(2):123-126.
[6]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2-4.
[7]BAILE K 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1996(3):257-279.
[8]向莉萍.大学英语四级机考对英语视听说课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0(7):46-47.
[9]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9.
[10]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In Cook,G.&Seidlhofer B.(ed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11]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6): 40-43.
[12]张艳.四六级机考形式下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142-144.
[13]金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J].中国外语,2004(1):27-29.
[14]PIAGET J.Piaget’s Theory[M].In P.H.Mussen(ed.)Camichael’s Manual of Psychology.New York: Wiley,1970:704.
[15]赵晶.行为主义下的足量输入,建构主义下的高质输出——交叉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新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3):38-41.
[1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17]严明.大学英语四级机考与纸笔考中写作对比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