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 阮世敏
“卓越计划”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索
□郑州轻工业学院 阮世敏
本文根据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出发,探讨了“卓越计划”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支撑的需求。
卓越计划;实践平台;建设;探索
教育部自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工科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郑州轻工业学院是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明显行业特色和优势的普通本科院校,具有较好的工科基础,且有与企业广泛合作的优良传统。2011年学校申报的三个专业全部成功加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并从2011级学生开始试行。“卓越计划”强调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实践教育,注重应用能力训练。为学生提供符合生产实际的工程教育环境是使学生能获得较全面的工程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实地体验工业生产,在实施项目中锻炼能力,积累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完善学校各类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
实践教学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应加强论证,明确责任,分层次且有侧重,充分体现学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在教学资源利用上,应体现“公共平台集中而优先发展”的原则;在平台布局上,应本着“建好全校公共平台、突出优势学科平台、共享校企合作平台”的原则;在管理机制建设上,应明确“加强统管、资源共享、扩大开放”的原则,从学校整体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并完善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创建比较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相关院系做好规划与建设。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将有利于推进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多出高水平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业基础、专业特色等实验室应由相关院系做好规划与建设,在考虑本院系专业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跨院系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努力营造特色,充分考虑学科发展和专业规模,密切结合专业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相吻合,在提高实验开出率的同时,着眼于提升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学校实行多校区办学,应重视对教学资源的调整、优化及科学合理配置,对教学资源要科学论证,提高资源共享度。同时,还应积极发挥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效应,加快实验室建设。
目前学校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和卓越计划项目,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多种大学生科技活动,为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了渠道与空间。但在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带来的制约日益凸显,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好学校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已成为共识。目前,我校实践教学条件改善初见成效,已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而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则更加注重综合性、创新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校的物理实验中心、计算中心、电子信息中心、语言中心、制图室等属于公共基础实验室,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在金工实习基地、电工电子实习基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基地等现有校内实习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了工程训练中心,实行由单一实习类别向大工程综合训练的转型。以“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基本技能,分层综合训练,鼓励创新实践,充分体现大工程思想”为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逐步实现了“训练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训练学科由工科向多学科转变、训练项目由单一向综合转变、训练层次由低级向高级转变、训练方向由技能向素质转变、训练重点由基础向创新转变”,满足了多学科门类、不同层次学生的工程训练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助“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校内“卓越计划”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搞好相关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卓越计划”专业院系在搞好本院系“卓越计划”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积极探索与其他“卓越计划”专业的关联性,加强专业共享实训平台的研究与论证,将学校有限资金用于建设校内“卓越计划”专业共享的实训平台上。该平台应以某个“卓越计划”专业为依托,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及其它“卓越计划”专业特点,建设若干条小型的生产线或生产微缩线,增强学生对工程环境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应考虑到与学校其他专业的关联性,使其他专业学生也能在此平台上受益。
创新能力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学校将拿出一定资源,成立“创意工厂”,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实践活动场所,同时兼顾相关工科专业学生参与设计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述各类校内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在加强课内与课外知识衔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小型数控设备和微缩生产线等装置,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过程有简单了解。与此同时,校内实践教学还应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衔接。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基本教学条件之一,它不仅能有效地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而且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社会与企业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具有校内实验实践基地无法替代的功能。同时,校外实习基地单位通常与专业教师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实施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渠道。校内外联合培养人才依托于产学研合作,校外实习是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提高院校办学效益的一个战略性措施。
众所周知,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受场地、设备、资金、人员等多种因素影响,只能使学生受到最基础的训练,离生产一线的真实工作环境有一定差别,因而,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来说,来自于校外企业的学习与培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整个教学条件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卓越工程师培养强调工程教育应该包含产业内容,将其有机地融入工程教育中是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工程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让广大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以及最新的技术成果,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丰富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可以通过企业走向社会,及时得到社会需求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及时地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适时地调整和充实教育教学内容。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高校应切实做好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搭建好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践与企业生产实际,从而更好地完成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我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密切了我校与轻工行业的关系,为与企业加强合作、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更好地凝练了学校学科方向,强化了学科优势,培养的人才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格局,企业全方位地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优化了人才结构;学校为企业培养了急需人才,共同合作也增强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力度。
目前我校建立了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河南中烟、思念、许继、汉威科技、洛拖、晋开集团等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但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还存在着多个院系与同一个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情况,不便于教学安排,与企业合作也未形成合力。学校将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领导,提高校外实习基地资源共享度。同时,教务处将加强对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分类研究,对多个专业均可用的实习基地,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作为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公共平台。另外,相关教学单位也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建好用好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科学校区紧邻郑州格力工业园,目前已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郑州高新区企业比较集中,我们将利用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邻近企业的合作,努力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就业基地等可供学生实习实践的教学平台。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将学生放在真实的工程环境进行学习锻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人际沟通能力。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学校应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培养目标需求,以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科学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保障,有效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使工程教育与学校一起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1~96.
[2]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G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