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2012-01-28 20:09:3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剂型注射剂附件

李 琴 赵 宁

129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李 琴 赵 宁

目的分析12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市医疗单位2010~2011年发生的129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分析,探讨其原因。结果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按WTO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I级2例(1.55%)II级37例(28.68%)III级65例(50.39%)IV级25例(19.38%)。其中60岁以上患者65例占(50.39%),药物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型最常见78例占(60.47%),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49例占(37.98%),其次为引起药物热37例占(28.68%)。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且较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的剂型较以往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普遍认为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及严重程度都明显低于西药,因此放松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警惕[1]。然而,近年在临床运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多,医务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中药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为了给临床医生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市2010~2011年间发生的129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市医疗机构检索出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男性56例,女性73例,年龄范围23~85岁,平均年龄(67.5 ±2.3)岁。

1.2不良反应评定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评定标准,分为可疑、可能、很可能、肯定4个等级,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I级: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或不良反应非常严重可致命或对健康有威胁,需立即停药并紧急处理。II级:不良反应维持7天以上或不良反应症状明显,有实验室诊断异常,被迫停药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康复造成危害。III级:不良反应症状患者不能忍受而停药或减量,对患者康复无不良影响。IV级: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不需停药或减量,经一般对症处理后或不处理即可恢复[2]。

1.3研究内容研究12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给药量,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及级别,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

2 结果

2.1不良反应级别及可能性结果本讨论中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为可能 28例(21.71%),很可能 85例(65.89%),肯定16例(12.40%)。不良反应严重程度:I级2例(1.55%),II级37例(28.68%),III级65例(50.39%),IV级25例(19.38%)。

2.2一般情况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56例,女性73例,年龄范围23岁~85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65例(50.39%),129例患者19例有过敏史(14.73%)。

2.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129例不良反应中累及皮肤及附件最多49例(37.98%),其次为引起药物热37例(28.68%),此外还有累及循环系统11例、消化系统9例、呼吸系统7例、过敏性休克16例。

2.4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29例不良反应中以中药注射剂型最多78例(60.47%),此外还有云南白药、排石颗粒造成恶心、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如意金黄散及感冒清片引起血小板减少等,共涉及56种中药。

3 讨论

中药不良反应以老年性患者多见,本讨论中129例不良反应其中60岁以上患者65例(50.39%),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心脑血管及机体各系统器官耐受性差,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及排泄功能与年轻患者都有较大差异,一旦药物成分存在一定伤害性,老年患者就不能耐受,因此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须考虑老年人的体质,调整药物及剂量[3]。由于现代中药制剂的剂型增多,特别是注射剂型中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导致临床上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急剧增加,本讨论中药不良反应以注射剂最多见 78例(60.47%)主要是由于中药剂型中存在各种致敏源,进入血液后产生抗体是机体产生防御,再次注射时就可发生过敏反应[4]。由于中药的药理、毒理学及药效学研究尚为完全明确,而轻易的改变中药的剂型可导致不良反应,且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较严重,本讨论中不良反应严重程度:I级2例(1.55%),II级37例(28.68%),III级65例(50.39%),IV级25例(19.38%)。I级、II级共39例其中36例为注射剂导致。因此临床上尽量采用使用年限长,疗效确切的剂型。中药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多见,本讨论中累及皮肤及附件最多49例(37.98%),其次为引起药物热37例(28.68%),此外还有累及循环系统11例、消化系统9例、呼吸系统7例、过敏性休克16例。各种不良反应中以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及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可危急生命,须提高对这两种不良反应的警惕性[5]。

综上所述,中药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且教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1]马建丽,周亮,工世岭.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131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3):166.

[2]徐刚,张冰.中药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J].中医药学报,2000,28 (4):40-41.

[3]高建,张平.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2000,16(5):61.

[4]阎敏,李新中,尹桃.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100.

[5]王蕾,潘巧议.中药不良反应概述[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3):149.

东北制药集团供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23

猜你喜欢
剂型注射剂附件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2:58:30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20:11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45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轻兵器(2017年3期)2017-03-13 19:15:42
附件 注释体例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44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