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梅 赵锋利 孙照琨
PBL教学模式浅析
李开梅 赵锋利 孙照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PBL教学模式;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一堂精彩的好课,不仅需要教师拥有饱满的精神,满腔的热情,抑扬顿挫、快慢交替的语音、语调,优雅的肢体语言,同时也需要教师掌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方式——PBL教学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较大灵活性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上课质量。教师将PBL模式有机渗透到课堂中来,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提高学习效果”目的。PBL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常常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各种方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生动而有趣。
教师就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设置成设问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纠错式问题、有奖竞答式问题等。教师可根据课堂具体气氛来进行选择,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以自由讨论的形式参与回答。例如讲解维持正常血液循环与血压的三个主要因素:①心脏的功能正常②周围血管功能正常③适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我们联系中医的基础知识,设计问题:如果用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对此进行阐述?(答案是“心气充沛、血管通利、血液充盈”)此问题一提出就引发同学们热情参与、认真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让中西医基础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教学重点进行问题设计,此种教学方式可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认知存在的问题,发现闪光点和不足,讲解时会更有针对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
在案例讨论中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典型病历,在此基础上围绕本课核心内容进行有效裁减,形成短小精简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设想此病人就在我们眼前,做为首诊医生的我们该如何对此病人进行诊断与处理,提出自已的诊断意见、治疗方案,以及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考虑相鉴别的疾病。可采取学生相互讨论(是否进行分组讨论由教师灵活掌握),或独自思考方式,此模式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热情,更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对此案例的诊治情况,亦可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对不足之处再进行深刻讲解,加深学生对本次课堂重点内容的掌握。此种教学方法常常安排在课堂结束部分,做为对本次课的总结,亦可将之设在讲课开始,在课堂结束时对此案例再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能始终带着对问题的好奇、思索,认真听课堂内容的讲授。
在医疗实践工作中,我们拥有很多的医疗经验,这些经验或是成功或是失败,不管结果如何,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经验,学生们很喜欢听这些临床中实实在在发生的小故事。我们在课堂中随时穿插这些临床中常见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是将模拟的临床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场景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并以标准化病人和教师共同构建教学场景,由问题引出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如若条件允许,还可以请患者亲自参与到教学中来,由患者亲自讲解自身患病时的症状感受,以及诊治经过,这样改变了既往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增添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增添了生趣活泼。
疾病中任一病症的临床表现只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传统的讲授很抽象,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所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幻灯片中运用图片、动画、录像视频、特殊的符号或彩色线条来展示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诊断、防治措施,因其形象逼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降低学习难度,易于知识的巩固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BL教学模式多种多样,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学生兴趣浓烈、参与性高的形式,这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娴熟,并将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能完成一堂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1-034
1672-2779(2012)-01-0064-01
(本文校对:韩世辉 收稿日期: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