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国英 任碧琼* 朱浩稳
浅论“5W”助推检验医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
邹国英 任碧琼* 朱浩稳
(湖南省脑科医院检验科,长沙 410007)
针对毕业前检验医学生的特殊阶段性,避免其对职业的发展及自身即将接触的职业氛围的茫然性及困惑性,借鉴当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5W”归零思考模式,对其进行实习后期短期强化职业规划指导,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或工具,帮助其养成一种能力,助推毕业前检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其避免人生陷阱,且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以致终生规划。
毕业生;检验医学;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90世纪由欧美传入中国,本世纪初引入高校,但由于医学院校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检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几年才开始启动,这方面教育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实习期已近结束马上要步入工作岗位的检验医学生,对于以后职业的发展及自身即将接触的职业氛围比较茫然和困惑,不知道自己愿意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针对检验医学生在实习后期引入短期强化职业规划指导,旨在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助推力量。
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即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落实个人职业理想的实施计划。毕业前的检验医学生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认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提高。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兴趣爱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但仍有大部分检验医学生目标不明,成就动机较弱。调查显示:即使是毕业前的医学生中,仍有68.1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96.14%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校开展就业指导[2]。对学校就业指导的内容方面,学生普遍反映形成正确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教育。
毕业前阶段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如果毕业前检验医学生能抓住机遇,通过实习阶段进行思考总结,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如果抓不住机遇,忽略了实习阶段的思考调整期,将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各检验医学实习单位围绕着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核心,针对已具备一定工作素质的毕业生,侧重于实用知识的职业规划指导,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造”,使其成为未来社会高素质、高质量、应用能力强的医学“实用型”人才。在此阶段,已不是告诉学生怎样起跑,而是为其雏形的规划提供动力。尤其是对已通过实习前强化训练、岗前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即将毕业的检验医学生,进行毕业前短期强化职业规划指导,可进一步认识自我,探讨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和材料,形成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开端。
借助教育测量学、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和个人性格特征,可按照5个“W”归零思考模式,进行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借鉴该“5W”模式,将其引入到毕业前的检验医学生的教育中,使其进一步找到自身最高的共同点,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1 Who are you? “我是谁?”。首先,毕业前的检验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应该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思,全方位地认识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清醒的认识。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检验技能训练活动,重新评估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在职业选择时,既充分考虑到自身特点,即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也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通过反省实习的历程,给自己予以准确定位,降低职位选择的盲目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
2.2 What do you want? “我想干什么?”。其次,毕业前的检验医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心理趋势的检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和生活。真正了解检验医生在“救死扶伤”起“排头兵”作用中的特殊性,不只是满足以前的理论的认识,而是通过实习初步明确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努力树立社会角色意识,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此步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邀请有关专家对检验医学学科的特点、历史、现状、前景进行介绍,清楚地了解专业和工作岗位,从而增强对本专业的自豪感。②邀请学科体系带头人介绍本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素质、工作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了解以后职业生涯的大致发展步骤,激发择业动力。③组织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指导如何择业,正确选择发展路线。
2.3 What can you do? “我能干什么?”。再次,毕业前的检验医学生应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或者可能有哪方面的发展潜力。这是对自己能力和潜能的全面总结,一个人的职业最根本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的发展空间的大小主要还要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引导毕业前检验医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增强竞争力,助推职业生涯规划。
2.4 What can support you?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第四,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如经济发展、医院或企业制度、人事政策、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应综合两方面加以分析。针对毕业前检验医学生可以邀请医疗机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学科体系带头人对就业环境进行分析,使其在自我剖析与评估的主观分析基础上,对客观环境有一个理性的认知。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及健康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检验医学相关学科正在蓬勃兴起。检验试剂、检验仪器、健康体检、预防保健等行业对检验医学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检验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打破“学医就要做医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2.5 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 “最后我将成为什么?”。最后,毕业前检验医学生通过对上面四个问题的详尽回答,综合分析,便可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最终形成自己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对自身以及环境有了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职业目标定位便相对清晰起来。在实习结束前,可以将自身初步形成的规划在剩下时间不多的实习中去检验,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检验医务人员,并且在踏入社会后能够不断改进并继续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在英国有一系列的从医学生到专家的培训计划,医学生和实习生能及时知道劳动力的变动如何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3]。
依据以上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施调查,选择本校2007级医学检验统招本科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前后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指导前72%的检验医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50%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力和发展机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外在威胁,42%没有恰当的职业目标,处于迷茫阶段。
在此阶段以“5W”归零思考模式对毕业前检验医学生进行短期强化职业规划指导后,使存在的问题清晰化、明朗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指导后,90%的毕业前检验医学生既能充分考虑到自身特点,通过反省实习的历程,给自己予以准确定位,降低职位选择的盲目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80%通过前期的讲座及指导,真正了解检验医生在“救死扶伤”起“排头兵”作用中的特殊性,通过实习初步明确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努力树立社会角色意识,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90%能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增强竞争力,助推职业生涯规划;72%能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甚至有些能打破“学医就要做医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98%能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我国关于检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已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分析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欠缺等等[4],毕业前不少检验医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力和发展机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外在威胁,也没有恰当的职业目标,处于迷茫阶段。在此阶段对其进行短期强化职业规划指导,使存在的问题清晰化、明朗化。但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以“5W”归零思考模式对毕业前检验医学生进行短期强化职业规划指导,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或工具,帮助其养成一种能力,助推毕业前检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其避免人生陷阱,且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在日本从1974年到2004年的调查中发现[5],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毕业后选择医院工作,但其后因为薪水及工作强度的问题,更多的人会调整职业方向,离开医院而去私人诊所。同时,毕业前检验医学生有必要根据当前客观就业形势来量身打造自己的职业计划,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做出调试[6]。指导后,毕业前检验医学生通过回答“5W”问题,在职业规划中不再茫然和困惑,64%的研究对象已清楚职业是否该调整及怎么调整,明白每个人可能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会不完全一致,甚至对立,应根据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不断调整,最终锁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1] (英)耶胡迪·巴鲁著.陈涛,孙涛译.职业生涯管理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16-124.
[2] 陈斌,黄进,廖邦华.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6):1512-1515.
[3] Fox GJ, Arnold SJ. The rising tide of medical graduates: how will postgraduate training be affected? [J]. Med J Aust. 2008 Nov 3,189(9): 515-518.
[4] 陈海菊,侍朋宝.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 8: 80-83.
[5] Ide H, Koike S, Kodama T, et al.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itions of physicians in Japan: a1974-2004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Hum Resour Health.2009,14(7):73.
[6] 王少军,桂守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初探[J].淄博师专学报,2009, 2:55-6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1-012
1672-2779(2012)-01-0034-02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本文校对:王治华 收稿日期: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