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狮学院 杨玢
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初探
□天津天狮学院 杨玢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设计全程式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更好地帮助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提出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大学本科四年教育中,进而形成贯彻学习过程始终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式培养迈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培养的学生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钩、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偏颇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
实践表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行教育中的一些空白,使人才素质得以提高,而且有利于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全程式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更好地帮助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说,职业生涯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其办学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已经成为考察高校办学能力和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一点就是看其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的程度以及职业的发展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学校也就赢得了社会的口碑,进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并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为此,各院校除了要在科研上有突出成果,有领军地位的学科外,更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出既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又能满足毕业生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
通过进行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提高自身的职业发展意识,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可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能增加应用型本科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使院校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强化课程的基础性、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树立院校的品牌效应,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
笔者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提出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大学本科四年教育中,形成贯彻学习过程始终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所谓全程教育,是指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分年级、分阶段、分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实践告诉我们,大学生人生观和就业观的形成、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职业技能的准备和完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在构建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时,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和内容,使之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缺少奋斗目标、不能主动地规划自我、专业与职业发展、职业决策,缺少求职中的心理调试、入职准备等等。而全程性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应着眼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为此,一年级可作为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二年级为职业生涯的定向期;三年级为职业生涯的提升期;四年级为职业发展的准备期。同时,要根据大学四年不同的特征,进行课程和内容的全程设计,建立和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形成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职业实践逐步探索到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做好职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脱离了现实工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难以适应真正工作岗位的需求。所以,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实践性的学习和技能性的锻炼,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缩短职业适应期具有长远性的意义。为此,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可以在校园中进行实践,也可以联系到校外参观考察进行社会实践。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拓展培养渠道,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实践教育的途径,进而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践锻炼。因为通过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前了解岗位需求,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又有利于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地调整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每个人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都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在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中,要突出个性化原则。除了系统的课程指导外,个性化指导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情况进行有区别的指导,量身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满足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个性化的需求。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个别咨询,包括专业与职业发展、职业素质塑造、能力拓展、职业决策、价值观、职业观教育、职业决策咨询、职业体验、求职中的心理调试、入职准备职业分析等。还可以开设多种个性化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学生既可以与老师预约面谈,也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求职简历、创业计划书等与老师进行交流,从中获得具体细致的指导。实践表明,个性化原则可以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方面进行自我学习,继而提高自己生涯意识与本领,内化自己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要求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都应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要特别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同时,课程和活动的设置要结合大学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和专业学习的特点,着眼于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
经过高考的历练,学生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他们进入了大学后,往往把大学想象的过于理想化,同时把自由与享受的思想也会带入到大学校园。但是,经过了一段大学生活,有些人又往往不能正确判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会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产生一些困惑、压力乃至迷茫。此间尤其需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引导,让大学生理清思路,对职业生涯进行不断的探索。包括:①如何融入学校环境;②清楚认识自我。通过测试,客观分析自我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③专业认识指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应有的专业认知,所以,在刚刚进校后,应该使学生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课程与职业的关系,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④进行大学生活与学业的规划。让大一新生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一份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书,从大一打好基础,合理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无疑会有利于认识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经过大一对职业生涯的探索期的教育,学生对职业生涯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专业课的开设以及自身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会逐步考虑今后的就业方向。此间,加强职业生涯的教育应包括:①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发展情况,分析职业机会,了解各种职业的相关信息及前景,并为进行校外实践制定一份详细的职业分析清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②确定职业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指导并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确定了职业目标,了解到该职业所需的能力后,此间应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鼓励学生要有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要有积极主动、勇担责任、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调查表明,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与决策能力、行动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很重要职业技能。而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当今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最缺少的。因此,要特别注重对提高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锻炼。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学校要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走出学校,深入企业、社区,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经过了前面三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进入大四后的学生,其职业生涯教育的重心应转向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求职准备和角色转变。其中包括:①求职技巧指导。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相关的求职训练,诸如求职信息、求职材料的准备、求职礼仪、求职形象的了解与设计、面试技巧的训练、调整好求职的心态等。②创业指导。当今,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同时,国家也提供了各种创业基金以支持大学生的进行创业。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应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包括创业素质培养、创业过程及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等,帮助大学生进行有规划的创业指导。③带动交流。可以选择研究生以及已经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座谈,以此带动即将毕业的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切实发挥榜样或典型的指导作用。
[1]杜林致,张旭翔.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拓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2]冯拾松,汪建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赵文秀,张丽娟,彭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几点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10(32):114-117.
[5]殷文杰.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79-180.
C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