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艳琪
2012年年初,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事件引起了网络上的轩然大波。此事件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从最初的风起云涌,到高潮迭起,到后来的偃旗息鼓,比较耐人寻味。本文即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深层次地分析此新媒体事件的传播。
2012年年初,在互联网上,一段视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1月16日在优酷网上,有香港网民上传了一段因内地小女孩在香港地铁进食引发双方骂战的视频,标题为《火车内骂战,香港人大战大陆人》。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内地游客带一小女孩乘坐地铁,小女孩在地铁中吃点心,一乘客提醒地铁中不能吃东西,更有一乘客拉动地铁掣动按钮,然后双方开始大声对骂,随后骂战升级,内地游客同行者和几位港人都加入战团。随即,这段视频在微薄迅速流传,其夸张煽情的标题,吸引大量网友围观,有记者统计,截至19日,该网站上这两段网络视频的观看人次总和已超过70万,评论帖子约1万条,且数字仍在上升。 在新浪微博上,一则《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进食引争执》为题的微博,附视频及贴图,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网友转发近一万次,评论超过5000条;“微话题”中有近4万条相关微博。
现在进入百度搜索,关于内地女孩港铁内进食的结果有25600个,在这两万多的相关资料中,有此事件的消息,有新闻评论,有网站组织的投票,有视频和转发的视频。这则新闻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讨论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人的文明素质问题。有网友认为,大陆游客在香港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行为,是因为公共观念的缺失,导致了习以为常的陋习,而港人以厉声指责和攻讦的方式对待内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难以体现香港人的素质。
第二,香港人对待内地游客的歧视态度问题。在视频中的对话过程中,香港乘客在批评和指责的话语中加入“这是香港人的地方”,“这些大陆人是这样的”之类的言语,能明显感受到香港人对待内地游客有高人一等的心态。
第三,香港人反感内地的情绪问题。内地女孩港铁进食引发骂战,成为点燃香港人反感内地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在港铁中大声指责内地游客“有没搞错啊,道歉就够了”的香港男子在一采访视频中称,大陆游客在香港的不文明行为由来已久,例如乱扔垃圾,不守规矩,小孩当街大便等,引起了香港人的反感。
第四,内地人对香港人优越地位的反感情绪问题。有博主在博客中贴出《香港的今天是怎么来的》一文,代表了内地对香港人优越地位的反感情绪。
第五,对孩子的宽容问题。小女孩因肚子饿而在港铁内进食点心,违反了香港地铁的规定。但是香港乘客大声斥责,没有体现出对儿童的包容和耐心。
近年来,关于香港和大陆的矛盾关系,也表现在一些事件当中,例如迪士尼事件和大陆孕妇涌聚香港产子事件,但是这些事件,都没有像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事件引起的反应强烈。这个事件,就像导火索点燃了积蓄已久的炸药桶。为什么这个事件能引发众多网友的集体关注?我们可以借用集体行为的相关理论来给予解释。
关于集体行为,胡泳在《集体行为》一文中说:“集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是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最先使用的一个术语,被郝伯特·布卢默(Herbert Blumer)加以沿用,指那些不完全对应现存的社会结构(如法律、习俗和制度),而是以一种自发方式出现的社会过程与事件。它是行为模式的一种,是人群聚集的产物。群众活动、谣言、舆论、时髦与社会运动都可算是集体行为。”[1]波斯特梅斯和布伦斯汀在考察互联网的集体行为时指出,在网民看来,互联网上的集体参与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现实中的集体行为。新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里,网民由于有相似的情感和经验而集结,容易形成集体行为。那么,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由一个个体事件发展到网络网民大规模集体参与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的?
斯梅尔瑟(Smelser)指出,决定集体行为产生的因素有六个:结构性诱因、结构性失衡、共识性观念、触发性事件、有效的动员以及社会控制能力的下降。[2]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来诠释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由个体事件发展到集体行为。
其一,结构性诱因。社会学家认为,集体行为的出现,要有这样的一个结构存在,在这样的结构中,民众可以感知彼此的存在,相互注意和相互呼应,有个人观点,有共同注意点。互联网或者说新媒体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结构空间,《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中提到,“新媒介相比传统媒介来说,具有更多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与自主性的可能”。[3]所以,新媒体为集体行为的出现提供了结构性诱因。
其二,结构性失衡。之所以由个人骂战升级为香港和内地的群体口水战,结构性失衡是最直接的因素。斯梅尔瑟指出,所谓结构性失衡,是指长久以来出现的不平衡或者无序状态,而又未能出现社会变化的社会状况。由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引发的骂战,反映了香港社会持续存在的问题:在内地经济腾飞,地位上扬的背景下,港人的优越感受到挑战,港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而内地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内地游客大规模涌入香港,在给香港带来旅游和贸易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香港经济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而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文明素质发展滞后的矛盾,内地游客的涌入给香港带来的社会问题,形成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而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成为这一结构性失衡的触发因素。内地游客和港人的个人冲突,由于结构性失衡的存在,升级为香港和内地网民的集体冲突。
其三,共识性观念。对于香港人来说,对于内地的歧视态度被认为由来已久。正如视频中男子所说,内地人就是这样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香港人普遍共识的观念,就是内地人不讲文明,没有素质,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所以,看到一个个体行为,很容易上纲上线到全体内地人。而对于内地人来说,香港长期以来相对于内地享有的特殊地位和权利,内地人认为这是内地对香港的奉献,如果香港人因此对内地人持续鄙视,没有宽容和爱心,内地人会认为香港人没有同胞应有的感情,享受了权利还不知感恩。
其四,触发性事件。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遭港人指斥,成为了触发事件。长期以来中国人形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地小女孩在香港地铁被指斥事件引发了内地人的护幼之心。而港人在指斥小女孩的时候,直指“大陆人就是这样的”更加促使此事件成为引发集体骂战的导火索。
其五,有效的动员。网民的自发集结,把个人骂战升级为香港和内地两方的网民互吐口水,其动员网民迅速集结的力量来自于情感和情绪,以及自由的网络空间。
其六,社会控制力的下降。网络空间享有较大的自由度,社会控制宽松,网民们匿名上网,可以尽情抒发情绪,即使大放厥词也基本不用担心后果。
由此看来,内地女孩港铁进食引发骂战由个体行为升级成为集体行为,因为具备充足的产生因素而自然而然。
内地女孩港铁进食事件由个人骂战升级为两地网民的集体骂战,但是事件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峰回路转,高潮迭起。邱林川在《新媒体事件研究》中说,“媒体事件的一个特征就是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4]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事件,在从个人骂战升级到香港和内地网民的集体骂战之后,骂累了总要歇一歇,事件已经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势必会有回落的趋势,相信过不了太久,这件事就会淡出互联网。新媒体事件的发展的确让人难以预料,一个高潮过去,下一个高潮又到来了。把此次事件推向另一个高潮,并成功吸引大众眼球的是北大教授孔庆东。
孔庆东自称是孔子后裔,其言论大胆,思想独特,早已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文化名人。在某媒体针对内地女孩港铁进食对孔庆东进行采访的视频中,孔庆东语出惊人地说,“香港人都是狗”。一语既出,天下皆惊。对于骂累了打算偃旗息鼓的两地网民来说,孔庆东的话好像一剂强心针,再次催发了他们论战的热情。对于一部分内地网民来说,孔庆东的惊人话语,让他们既新奇又解气,于是他们就把孔庆东奉为意见领袖,加以追随。对于香港网民来说,他们长期以来承受的压力,和对内地人压在心底的鄙视和愤怒,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孔庆东成为了他们火药集中的方向。对于媒体来说,正式进入一场狂欢。首先,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说,孔庆东作为名人,他所说的话本来就有新闻效应,而这个不平凡的人这次说的又是不平凡的话,更加加强了此新闻的价值,所以各媒体开始疯狂跟进此新闻。例如新浪网站,更是出专题详细报道孔庆东骂港人是狗事件,从消息,到新闻评论,到网友热议,各个体裁应有尽有,并穿插图片和视频,内容丰富,花样繁多。总之,都在孔庆东身上做文章。
孔庆东一语既出,一时之间,如水泼地,难以收回。这句话引发的港人愤怒,却也如火燎原,港人不仅在网络上表达情绪,更是走入现实,进行游行,事件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升级。
在内地,网民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把孔庆东当作意见领袖追随的网民,另一派是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对孔庆东提出批评,认为不应该以粗口谩骂的方式来处理矛盾,更何况孔庆东是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
孔庆东标新立异已成习惯,以前也发表过比较激烈的言论,但从未像这次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最重要的是这关系到了特区香港的民心稳定,甚至更深一层说,有可能因为他点燃的火药桶,影响香港和内地的关系。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否定孔庆东的声浪越来越高,孔庆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开始辩解,称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误解了他的意思。孔庆东想撇清自己,但是事情的发展他已经难以控制。
这时候,主流媒体的介入,把由内地女孩港铁进食事件引发的两地冲突,引向了另外一个方向,那就是对孔庆东的个人素质批判。中联办在媒体的发言可以作为代表。据中新网消息,《中联办回应孔庆东骂港人是狗:对言论深表遗憾》:香港1月31日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彭清华31日对个别内地学者不当言论表示遗憾,并指出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拥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最近,个别内地学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我们对此深表遗憾。这些言论不仅引起了一些香港市民的不满,也受到了许多内地民众的批评。”彭清华说,我们充分肯定香港同胞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充分信赖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5]政府通过主流媒体表态表明,此事件是一例个人素质事件。许多香港市民怒斥孔庆东,要求北大撤销他的教授职务;香港的精英阶层,如大学教授也发表言论,称孔庆东的表现有辱教授身份,斯文丧尽。由于主流媒体的介入,让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事件引发的内地和香港两地矛盾转向为针对个人素质的批判,弱化了尖锐的两地矛盾,维持了暂时的稳定,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由此就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那就是在新媒体新闻传播中,为什么主流媒体还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2007年,卡茨和利布斯指出,媒体事件的三大类型是挑战、征服和加冕,在2008年,戴扬对此进行了修正,指出今天的媒体事件已经和以前的媒体事件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媒体事件除了卡茨提出的冲突类型外,戴扬又补充了幻想破灭和脱轨两种类型。邱林川认为,“冲突、幻想破灭和脱轨,放到华人社会语境中,其实就是对底层民众的传播赋权”。[6]的确如此,在新媒体事件中,网民们在新媒体新闻传播中的力量之大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在内地女孩港铁进食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网民作为底层的传播力量,并没有起到决定事件发展方向的作用,而主流媒体却能抓住时机,轻而易举地扭转事件发展的方向,弱化和转移了矛盾,一锤定音,结束论战,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由此看出,网民参与新媒体事件的传播,更多地源于自发性、情绪性,缺乏理性和控制力。作为网民活动空间的新媒体,其在公共领域的作用表现为长于促进参与和辩论,弱于引导,很容易丧失对传播方向和内容的控制力,且商业利益至上,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从这一点来说,网民在新媒体空间策划时日持久的集体行为虽然较难实现,但却给主流媒体留下了施展传播策略的空间,使其能更专业、更理性地实践议程设置等传播理论,从而引导舆论,控制媒体事件的发展。
[1]胡泳.集体行为[J].商务周刊, 2011,(5)
[2]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邱林川.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中联办回应孔庆东骂港人是狗:对言论深表遗憾[EB/OL].www.chinanews.com,中新网,2012-2-1
[6]邱林川.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