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2-01-28 14: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9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髓质下腹

蔡 敏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中心卫生院,东海222311)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于3~10岁儿童,7岁以下儿童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由于该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往往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5例患儿最终均得到确诊。85例患儿中

男62例,女23例;年龄3~10岁,平均6.5岁;病程1天至2年,平均6.8天。患儿发病前常有咽痛、发热、倦怠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体检时本组18例患儿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脐部及右下腹均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

1.2 仪器与方法 本组患儿采用LOGIQ DC-6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诊断,探头频率选择为5~10MHz。采用高频探头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痛。采用多切面扫查患儿腹腔内疼痛部位周围是否存在肠系膜淋巴结,对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范围、大小、形态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3 诊断标准[1]腹腔内淋巴结呈多发性、均匀性增大,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改变,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分布规则,多为低速高阻改变,淋巴结纵径>5mm,纵横比>2。

2 结果

2.1 淋巴结分布情况 本组85例患儿淋巴结呈现散在分布,位于右下腹38例,占44.7%;脐周31例,占36.5%;右下腹16例,占18.8%。

2.2 淋巴结大小与数目 本组85例患儿淋巴结长径1.2~2.7cm,平均1.8cm;短径0.6~1.0cm,平均0.8cm。患儿在同一肠系膜区域内淋巴结数量为2~5个,平均3.1个。

2.3 淋巴结形态与回声 本组患儿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楚,淋巴结孤立存在或成簇存在,彼此无融合现象,肿大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均>2。

2.4 淋巴结血流分布 本组71例患儿淋巴结内可见条索状、点状的血流信号,占83.5%;14例患儿淋巴结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占16.5%。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常易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2]。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腹痛”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内外因素干扰。腹痛多由感染外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所诱发。其病位在脾胃。小儿感受外邪初在卫表,影响脾胃功能,导致中焦阻滞,外邪与积滞蕴结腹部,使气机郁滞,血流不畅,经络不通,形成疮疡[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被认为是当前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现在临床一般认为纵径大于5cm,纵横径比大于2,并有2个以上淋巴结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者,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本组患儿阳性声像图表现可归纳为:①腹腔内肠间隙前、中、后方均可探及肿大肠系膜淋巴结,且多位于右中下腹,占81.2%;②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外形光滑、完整,肾形结构存在,纵横径比大于2,内部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皮、髓质分界清,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呈低回声;③肿大淋巴结呈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偶有重叠,无融合;④纵径多在2cm以下,2~3cm者较少见;⑤部分患儿下腹的肠间隙及盆腔可见少量积液(8例,占9.4%)。总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较为清晰地反应患儿腹腔内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量、范围等情况,容易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痛,根据淋巴结形态及回声特征对临床确诊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1]才琪.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25(6):47-50.

[2]沈苹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110-111.

[3]和建英.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分析[J]. 柳州医学,2009,22(2):90-91.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髓质下腹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养胃 “一揉二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血氧水平依赖MRI纵向监测亲体肾移植术后保留肾与移植肾血氧水平改变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前瞻性人体移植肾急性排斥BOLD与DWI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