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向明(江苏省高邮市界首初级中学)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新的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涌现,复述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渐渐淡出了课堂。而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认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侧重地选择一些文质优美、文体特点突出的课文进行复述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效地使用复述,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读、听、说、写。过去人们仅把复述作为提高“说”这项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复述训练未能得到重视。其实,成功的复述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在训练记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现在许多学生不愿意深入地读课文,不善于口头表达,对写作望而却步,如果把复述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熔为一炉,成为一项富于创造性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因此,重视复述训练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那么,进行复述训练应该注意些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笔者在一些公开课上也见过有教师运用复述的教学手段,但只是笼统地布置任务,让学生随便复述,没有方法指导和具体要求,学生复述起来常常抓不住中心,语言啰唆,寡然无味,这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其原因是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复述,不懂得复述的方法。因此,同其他各项学习活动一样,学生复述课文,应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进行复述训练前,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明确复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正确、突出要点”。
首先,复述的语言要准确、完整。复述是对原文主体内容的再现,复述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原文的主要内容正确而全面地讲述出来,不能更改主要情节,不能歪曲原文的主旨。
其次,复述的内容要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有些学生复述时面面俱到,不分详略、不分主次地全面复述出来,甚至变成了背课文,这样的复述必然加重自身的负担,进而减弱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影响课堂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复述时学会取舍、抓住中心、突出内容重点、层次清晰地讲出来。同时,帮助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段落结构,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
第三,复述时要力求声音清晰、表达流畅生动。复述是一项口语训练,首先培养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复述者要力求用普通话来复述,咬字发音一定要清楚,不要有口头禅,避免重复的话语。在此基础之上,表达还要力求流畅生动,学生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复述更加生动形象。这样,通过富有感情的复述,就能打动和感染读者。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课文是一切领会性学习和表达性学习的基础。复述是以读为基础、以说为切入点的一项训练,成功的复述需要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对文章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在复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颇与歧义。
复述是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的再加工,但复述并不是对原文的简单翻版,成功的复述不是机械地背课文,也不是简单地介绍课文大意。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形式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褒贬、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复现出来,它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清楚流畅地说出来。复述者只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才能抓住文章的关键,把握课文的精髓,运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把课文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褒贬艺术地再现出来,这样的复述就能融会贯通、生动活泼、富有感情。因此,深入理解课文是学生复述成功的前提,如果只是囫囵吞枣、生硬地复述,势必会平淡无味、了无生气。
例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组织学生复述文中的故事情节。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文章,充分把握菲利普夫妇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冷酷无情、虚伪世故的形象,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在复述时能够准确把握住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等相关情节,复述自然、生动,富有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常用复述作为活跃课堂气氛、检查阅读效果的手段,但很多教师在运用时不根据文章的内容与特点确定相应的复述形式,不能灵活地变换方式,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学生往往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渐渐地复述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其实,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形式有重复性复述、概括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根据复述的内容又可以分先读后说、先听后说、看图复述、组词复述等形式。教者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文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复述形式,并且能够不断地变换形式,给学生以新鲜感,就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因为一味地在原文变化不大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可以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文复述活动,并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有愿望、有目的地去阅读。如可以改变人称复述,有教师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分别改由皇帝、骗子、小孩子为第一人称复述故事。再如可以变换文体复述,在教授《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我尝试着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导游词来介绍人民大会堂;教授《苏州园林》时,又让学生将说明文改成游记来复述。偶尔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扬州平话来复述,有机会还可以开故事会、举办演讲比赛来练习复述。这些形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复述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有些语文教师急于求成,在不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情况下,一开始就进行难度较大的复述,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学生的复述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有的,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引导。教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简到繁,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刚开始,教师要做好示范性的复述,让学生了解复述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复述前可以让学生先编好复述提纲,教者也可以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板书关键词、重点句,提示学生复述。复述的篇幅可以由短到长,从片断复述到全文复述。复述的文体越来越丰富,复述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使复述从简单到具体,再从具体到创造,实现从“死”到“活”,从“背诵”到“创新”的过程。同时,教者要及时地点评学生的复述,对复述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只要教者能够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学生们复述课文的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应该承认,目前语文课堂的复述环节还是比较薄弱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可以借助课改的春风,在语文教学的课内外,加强复述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使复述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重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