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本期涉及的是有关黄鳝中寄生虫的问题。近日有一则报道:一位女士在家发现买回家的黄鳝中有很多寄生虫,寄居在黄鳝的骨头中,而她做好的洋葱炒黄鳝丝中也夹杂着不少寄生虫,寄生虫成线,长短不一,条条呈棕褐色。黄鳝骨头中怎么会挑出寄生虫,它对我们的健康有危害吗?生活中又如何预防这些寄生虫对我们造成危害?
刘少伟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
阮赞林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
本 刊:黄鳝中的寄生虫有哪些种类?黄鳝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易感染这些寄生虫?
刘教授:黄鳝中寄生虫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鳝锥体虫、毛细线虫、湖北双穴吸虫、颤动隐鞭虫、嗜子宫线虫、大型多钩槽绦虫等。隐藏新棘虫和胃瘤线虫是黄鳝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少量寄生对黄鳝的影响不大,体内隐藏新棘虫多于20只以上时,黄鳝的生殖腺就会有萎缩现象,但寄生虫主要是消耗寄主的营养、破坏寄主的组织并诱导机体产生封闭性抗体,导致对其他感染力的抵抗能力下降,继而引发其他疾病。
阮教授:在一年四季中黄鳝均感染隐藏新棘虫,且四季无明显差异;感染鳝锥体虫和湖北双穴吸虫的在春、夏两季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明显高于秋、冬季节;感染毛细线虫的只有夏季感染较高,而其它三季发病率则相对较低。
本 刊:主要的寄生虫隐藏新棘虫和胃瘤线虫是什么?
刘教授:新棘虫为棘头虫的一种,属于具有假体腔而无消化系统的蠕虫类。有关黄鳝寄生新棘虫的报道相对多一些。棘头虫类寄生虫是以其体前端吻上有像倒钩棘状的吻钩而得名。虫体呈圆筒形,体由吻、颈和躯干部三部分组成。吻呈球形,其上有螺旋形排列的四圈吻钩,每圈有钩8个。虫体为乳白色,成虫长度在雌雄个体方面不同,雄虫体长41 mm~104.8 mm,雌虫长145 mm~212 mm,但幼虫只有数毫米长。
胃瘤线虫属于嘴刺目。较大的胃瘤线虫均以包囊形式存在,一般一个包囊内1条线虫;较小的线虫则不结囊,仅依附于肠系膜或中后肠的外表;更小的个体寄生于消化道内,偏好的寄生部位是中肠,其次是前肠和后肠,胃内也偶有发生。因此,胃瘤线虫是黄鳝的消化道内常见的寄生虫病原体。黄鳝被胃瘤线虫感染后血细胞及血清总蛋白明显地发生变化。
阮教授:一般认为,黄鳝是新棘虫的终末寄主,一种叫劳氏中剑水蚤的大型浮游动物是其中间寄主。成熟的虫卵随终末寄主黄鳝粪便排入水中被劳氏中剑水蚤吞食,在室温30℃~35℃时,4天便发育为椭圆形的棘头蚴,8天发育为前棘头体期,发育较快的虫体于第10天吻部便缩入体内形成棘头体期。这时的劳氏中剑水蚤被黄鳝等鱼类吞食,虫体便在其体内发育为成虫。此虫对黄鳝的危害主要是以坚韧的吻突和锐利的吻钩侵入小肠组织,引起机械破损作用而造成组织的坏死,坏死区的中心是吻突所吸附处。除了吻突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组织坏死外,吻突顶端表面正中的小孔也可能会释放出毒素,对宿主组织造成伤害。
本 刊:这些寄生虫对宿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危害?
刘教授: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它们对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危害包括:(1)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阮教授:寄生虫还有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另外,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本 刊:我们消费者到菜市场应该怎样挑选黄鳝呢?如何鉴别死黄鳝?
刘教授:价格较低的黄鳝大都从泰国、缅甸等国走私入境。这类鳝鱼由人工养殖长成,生长周期短,做熟后,味道比较松软,不及国内野生黄鳝味道香而有韧性。当前市场上野生鳝鱼逐渐减少。识别养殖鳝鱼和野生鳝鱼的方法除了价格差别外,还可以从盛养鳝鱼的水温识别,养殖鳝鱼只能放在温水中出售,一放进冷水中,就会出现抽搐甚至被冻死现象;而野生鳝鱼即使放在冰凉的水中也能保持鲜活。
阮教授:死黄鳝同河蟹一样,体内含有一种组胺的有毒物质,食用后,极其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其鉴别方法有“四看”:(1)看鳝丝的血色。凡是活黄鳝加工成的鳝丝,其血液颜色应该是鲜红色的,如果鳝丝有紫红色的血水,那就是死鳝加工的。(2)看积血形成。活鳝划出的鳝丝,肚内的血块应呈条凝结状,反之,血块散于凝结则是死黄鳝。(3)看肉质粗细。活鳝加工的鳝丝,肉质细腻且有弹性,反之,肉质粗糙,而且缺乏弹性的,就是死黄鳝。(4)看鳝丝皮色。活黄鳝加工的鳝丝,表皮黑中透亮,皮色光洁,死黄鳝则带灰,略暗。
本 刊:如果买回来的黄鳝含有寄生虫能食用吗,有什么标准来检测寄生虫?
刘教授:食用前应烧熟煮透,烹煮温度须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以确保将寄生虫杀灭。市民平常烹制黄鳝所用的爆炒、煎煮等方法,完全可以将黄鳝体内的寄生虫杀死。同时,黄鳝一定不要生吃。熟透的黄鳝食用基本上是无害的,但如果发现有寄生虫的黄鳝最好不要食用。
阮教授:相关检测的标准有:SN/T 1748-2006(2010)《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和SN/T 1908-2007(2011)《泡菜等植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卵的分离及鉴定规程》等。
寄生、共生和互利共生都是自然界生物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少寄生虫多源于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一旦进入人体,极易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的烹饪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降低此类风险、拥有互利共生体内环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