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及文学出版产业的优化

2012-01-28 12:30文/葛
中国出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学小说数字

文/葛 娟

手机阅读近年渐趋成为大众流行阅读方式。利用手机阅读新闻、文学、资讯等不仅代表着一种新时尚,更代表着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看报的习惯已逐渐养成,它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等不可比拟的优势让手机阅读产业打开一片巨大的蓝海。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达2.55亿,同比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阅读的活跃用户同比增长幅度达33.12%。仅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的累计访问用户已达到1.6亿,每月阅读用户超过4500万。伴随手机阅读用户的快速增长,移动出版的产业规模也日趋扩大,这直接带动了文学的移动出版并促进了出版产业的优化组合。

一、手机阅读:文学阅读方式的变革

用手机阅读文学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阅读趋势。文学读者在手机阅读的客户量中占有较大比例。中国移动手机阅读WAP站和中国电信天翼阅读WAP站发布的阅读排行榜上基本都是玄幻穿越等网络文学的作品,可以说,手机阅读基地基本上被小说占领。手机阅读文学主要分为两种渠道,一种是用户登录手机WAP网站在线阅读文学作品,或下载阅读;一般来说,用户比较喜欢自由登录手机阅读网站,发表意见,与其他读者或作者互动,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阅读形式。通过WAP站提供的分类目录进行阅读,具有无终端限制的优势,用户可以自主在互联网站上定制内容,还可以通过交互查询获得阅读外的常用资讯。另一种就是通过阅读器阅读电子书。手机阅读器,是安装于一些智能手机上的手机阅读软件。可以进行不同格式和内容的阅读。这类手机阅读工具能用于阅读原版杂志、图书、报纸等。目前比较流行的阅读器有掌上书院、百阅、熊猫看书、Anyview等。这些阅读器有的直接由手机厂家安装在手机上,也有的是手机用户自行下载于手机。

文学阅读从纸本阅读一枝独秀状态发展到纸质、电脑、手机、阅读器多种阅读载体并存局势,不仅是阅读载体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文学形态在信息化时代产生了重大变革的外在呈现。进入信息化时代,意味着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海量出现,人类生活的内容均被信息化,文学也不例外。信息传播载体日趋数字化,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标志化成果,它反过来又影响信息传播的内容。这里我们以当下流行的微博小说为例说明这一变革。

微博是继博客之后产生的又一大众交流的网络平台,它以140个字数限制即时更新信息。微博因其实时、短小及快捷等特征而成为最受欢迎的个人网络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微博小说应运而生。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微型”小说。微博小说的出现,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文学的变革。

一是文学的性质由艺术向信息转化。文学属于古老的艺术门类,到了信息化时代,文学也被信息化。正如斯各特·拉什在《信息批判》一书中指出:“在科技时代,诸如叙事和论述之类的线性意义单位被压缩为诸如信息和通信单位之类简化的、非延伸的与非线性的意义形式,我们通过简化的信息单位来知解。”[1]他说:“科技的生命/生活形式却快到容不下反思和线性。它不仅压缩了线性;它把线性给远远甩在了后面。在加速之际,文化变得日益朝生暮死。”[2]这就是当下手机小说、微博小说尽得风流的理由。

二是文学的形态从单纯走向复杂。昔日的纯文学已被边缘和解构,代之而起的是各种类型文学、博客文学及微博文学、手机文学以及各种亚文学形态,诸如广告文学、影视文学等。

三是文学的传播媒介由纸媒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纸质传播是继口耳相传之后文学传播最为中心化的媒介形态,到了信息化时代,不得不让位于网络数字化传播。微博小说能实时更新、即时互动。读者通过网络与作者交流,读者之间相互转发传阅,都推动了微博小说的传播。如国内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小说中除主要的几个人物是虚构的之外,其他都是真实微博网友的介入,他们的互动评论和留言都被写进了小说里,甚至包括真实的微博链接地址。作品在短文相连、微博链接、实时写作、即时互动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微博小说的鲜明特征,从而以其较好的文学性与特异的微博性为微博小说赢得了声誉。

应该说,微博小说的出现正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文学形态变革。微博小说正是文学信息化的直接现实,而手机阅读正对应了这一文学形态。

从阅读方式而言,微博小说的流行说明文学阅读载体已从纸质转向了网络继而转向手机。相比电脑,手机(包括阅读器)阅读更受读者欢迎。在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时间已被分割成碎片,人们只能通过连接一个个碎片时间来阅读信息(包括文学)。于是,等候的时间、车上的时间、工作的余暇等,便成为手机阅读最适合的时段。手机阅读作为大众阅读流行趋势锐不可当,而利用手机阅读文学也成为文学阅读的主要形式。从另一角度来看,自古就有“马上、枕上、厕上”读书说法,这种带有休闲型的阅读方式正与当下的手机阅读不谋而合。因为文学在现阶段不仅被信息化,更被高度娱乐化。大众阅读文学,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而手机则为大众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阅读便利。此外,用手机阅读文学对于文学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可以说,各种类型化文学如玄幻穿越、都市言情以及手机文学、微博文学主要通过电脑、手机、阅读器等载体传播,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这些载体而获得生存空间。因而手机阅读不仅带来了一场阅读革命,而且必将催发文学形态以及文学阅读方式的变革。

二、手机出版:文学出版产业的转向

当下文学的出版方式主要分为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两大类型。传统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依靠纸质出版发行。在纸质出版时代,文学的出版发行方式相对简单稳定,一些大牌出版社依靠自身声誉就能垄断小说出版市场,对这些出版社来说,基本不存在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作为传统产业的纸质出版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遭遇来自纯文学市场萎缩的打击,更受到网络文学发展的挤压而越来越不景气。近年来纸质出版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所占市场份额相应减少,图书、期刊的销量持续下滑,有些出版社已到了生存维艰地步。另外,伴随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数字出版已形成了规模性的产业结构和运营机制。如盛大文学作为盛大集团旗下文学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实体,运营的原创网站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占有国内原创文学90%以上的份额。盛大文学下属网站在创作、培养和销售、传播方面已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运营机制,初步建立起包括在线付费阅读、版权运营、影视、网游改编等商业模式,呈现出了网络文学数字出版产业的兴盛局面。近年来,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现代新兴出版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数字出版产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小说的数字出版包括在线付费阅读、手机付费阅读、手持阅读器销售、下线出版、影视改编、动漫游戏改编等产业总量已近百亿元人民币。但是在这可观的数字背后,数字出版的隐忧也愈益凸显,即数字出版一直存在赢利模式不清晰、版权保护性能差、内容监管不到位、用户支付意愿不高等问题,这使数字出版长期陷入经营洼地,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手机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延伸,是以手机为信息终端的出版活动。换言之,即是手机用户付费阅读信息的商业模式。伴随手机阅读用户的迅速增长,手机出版已形成规模性的产业结构和效益。2009年,我国手机出版占数字出版产值的39%,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引领数字出版最大的增长引擎。2010年,手机出版的收入达到了414亿元。在手机出版产业中,文学出版占据较大的份额。目前手机阅读平台排行榜前10名原创书籍的总销售收入,已远远超过同类标杆原创文学网前10名的总销售收入,还有很多图书的手机阅读销售收入已经超过实体书收入。因而,手机文学出版成为继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之后的又一极具优势和潜力的出版产业。与以往的传统出版和新兴的数字出版相比,手机出版总体上显示了具有版权保护好、赢利模式清晰、质量监管较为规范、阅读用户量不断增大等特点。这里以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商业模式为例来说明手机出版的优势。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正式建立于2010年,目前已是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的数字阅读门户,月全网访问用户数超过了4500万,月平均的收入超过1亿元,月增幅在5%左右。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根据自身行业优势,创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以移动通信网络为主要信息传输通道,由运营商为主导为用户提供一点接入的全网服务。移动阅读基地作为运营商,与100多家内容合作伙伴合作,移动公司和内容合作伙伴(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支撑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阅读基地与传统出版业的合作一方面利用了传统出版拥有的大量优质的作品版权资源,另一方面也摆脱了传统出版业印刷和仓储物流等中间环节成本高、库存积压严重等诸多问题。同时移动阅读基地坚持“绿色正版”、“先授权后传播”原则,建立严格审核机制以及包括阅读排行榜、数据化的运营系统、互动交流平台、全媒体营销网络的业务运营体系,避免了数字出版业可能遭遇的版权、出版安全等问题。

此外,新模式收费特点,一是不对用户阅读时产生的流量计费,而只对出版物本身计费,类似传统出版中,读者在书店浏览图书不收费,只在购书时才收钱。二是以手机话费代扣代缴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支付和结算问题。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这一运营模式取得了明显的规模效应,截至2011年6月底,平台上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的书有1140本,排名第一的图书点击量是12.3亿次。用户阅读10章以上的图书有17.5万册,占总数的79.8%。同时也推动了经典好书的二次发行。2010年图书发行量超过5万册的图书约500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商业运营,一方面可以扩大数字出版业的收益,一方面可以带动纸质书的发行。从出版产业发展来说, 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为主导建立的手机出版产业链,对整个手机出版的产业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正在引起整个数字出版业的产业格局调整。

三、手机阅读与手机出版的关系问题

与纸质阅读及其他媒介阅读相比,手机阅读在现阶段有着较大的优势,也有着广泛的阅读群体,因而成为最普及的移动阅读方式之一,由此也带来了手机出版业的兴盛。手机阅读与手机出版基本呈现顺应性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一,手机的浅阅读与手机文学出版的低门槛。手机是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用于文学阅读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看一些娱乐性的文学作品,即所谓的浅阅读。手机阅读的排行榜上的作品大都是都市言情、玄幻武侠之类娱乐性较强的类型文学及手机小说、微博小说,短信文学等。这类作品属于新兴的文学体裁,比较受读者欢迎,而手机出版正迎合读者这一需求。从文学生产来讲,手机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低门槛现象比较突出。手机文学的创作队伍比较年轻,以大学生为中坚力量。这些年轻作者的文学文化素养及其写作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原创性的手机文学类作品整体质量不够理想,内容不够丰富,大部分作品一味追求娱乐效果,满足读者快餐式消费。我们认为,手机阅读虽然适宜于浅阅读,但文学阅读毕竟不同于新闻及资讯浏览,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细加品味鉴赏。如果年轻读者长此以往地阅读那些快餐作品,而忽视优美的文学经典的欣赏,必将会导致文学审美的缺失。尤其是不健康的带有色情暴力成分的作品,更会带给读者不良影响。因而,手机生产既要提高浅阅读类作品质量,也要开发深度阅读作品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读者的文化需求。

其二,手机付费阅读与手机出版的版权保护。手机阅读在国民中已形成一种时尚,但付费阅读习惯尚需培养。目前大部分用户习惯通过阅读器和一些网站免费阅读文学作品,但由于国内阅读器和网站提供的很多书目没有得到版权保护,被任意复制和盗版,直接影响手机出版产业的发展。版权保护问题是关系到手机出版业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手机出版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来看,手机出版产业存在着出版主体不明确、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因而,必须从根本上对我国的出版及版权保护机制实行严格的监管,出台专门针对手机出版的规范和标准。否则数字出版包括手机出版产业将难以得到健康发展。继而要形成比较合理规范和便捷实惠的付费阅读模式,以利于读者付费阅读习惯的养成。目前我国手机阅读用户集中在26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农民用户当中,这两大阅读群体由于经济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对他们来说,手机付费阅读也许不仅仅是一个习惯问题,更需要手机出版商根据中国国情,建立适合低消费层次和群体需求的收费阅读模式。

其三,手机内容生产商与手机出版运营商的利益分配不尽合理。手机出版产业链与传统出版不同,运营结构比较复杂,基本由手机内容生产商、技术服务商和移动运营商的运作构成。目前手机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合作经营模式。由于手机出版是在无线互联网络上的出版活动,基础是无线互联网的接入,因而移动运营商就处在这一产业链上的垄断地位,他们有权力决定选择与哪些技术服务商和信息内容提供商合作。可以说手机出版的赢利模式几乎完全由运营商控制,生产出版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生产方面既涉及原创文学的创作及其供给,又有大量现成作品的电子化制作等,在内容生产上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成本,但由于其处在产业链的弱势地位,因而相对于运营商的低成本高收益来讲,内容生产商及技术服务商的获利很小,这严重挫伤了生产商和出版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手机出版产业的发展。应该看到,商业模式决定整个手机出版产业的发展。3G时代内容为王,手机出版物的内容能否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将直接影响手机出版产业的效益,因而一个合理的商业发展模式尚需进一步培育。

[1][2][英]斯各特·拉什.信息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5,36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数字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我与文学三十年
数字变变变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