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权(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
优化多重对话 激活文言文对话教学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高尚权(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
文言文对话教学以巴赫金“对话理论”“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等为理论基础,“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阅读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教学对话。目前的文言文对话教学,两种对话存在明显问题: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够深入,不能有意识地从对话教学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等;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朗读不够,“问题”缺乏,文化缺失等。教学对话方面,学生作为对话角色还不够成熟,“几个人唱戏,多数人看戏”的对话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发展两极分化;课堂上冗长不停的对话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对话屡屡被迫中断又挫伤了学生的热情,教师在对话的“收放”掌控上须更加灵活;学生所提“问题”质量不高,对话生成性不够,失败的教学对话,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活力。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试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怎样从优化多重对话的角度入手,激活文言文对话教学。
文言文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至关重要。教《左传》中的经典名篇《烛之武退秦师》,我反复朗读,认真研读,广泛涉猎。许多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实录、同课异构实录,各地专家的精彩点评、解读争鸣为我打开一扇窗,《左传》里《展喜犒齐师》《子产不毁乡校》等名篇,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神采风貌。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解读,使我有底气与学生分享体验,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此外,与文本对话作为“备课性阅读”,不同于一般性阅读。我充分考虑学情统筹对话教学,兼顾教学所有环节,做好“课堂实录式备课”。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对话“问题”,我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因为很少有学生见过《左传》,我选取《左传》中“僖公三十年”进行页面实物投影,让学生直观“对话”《左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结合《左传》特点,用“《春秋》一句,《左传》一篇”设置悬念;为了调控教学进程,我预设好对话的“起承转合”,使教学对话流畅而重点突出;为了保证学生“文”“言”兼修,学习能“入”能“出”,我根据学情设计补充问题和课后博客作业……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和建构过程,学生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朗读、领悟、质疑、探讨,逐步寻求文本的文化内蕴。教《烛之武退秦师》,我不仅教给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法,如孙绍振先生总结的“还原”“比较”等,更重视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引导提问,鼓励创新。我以全班齐背《左传·曹刿论战》的名句造势,用张飞喝退曹军、诸葛亮智退司马懿的故事激趣导入。学生诵读课文是与文本进行最直接的意义对话,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语文课堂。我不仅让学生课前充分朗读,还不惜花时间在课堂上和学生一道品读烛之武与郑伯和秦伯的两段精彩对话,达到披文入理,因声求气。
基于“问题”的对话是文言文对话教学成功的前提。为了避免教学对话“无米下锅”,我努力营造宽松的解读氛围,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疑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人云:“读书须知出入法。”学生与文本对话,先要“见得亲切”,最后要“用得透彻”。为此,我布置“从退秦师这件事来看,是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重要?”等学以致用的作业,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班级博客上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兴致甚高。这类作业不仅拓展了对话兼容了文化,还产生了许多独创的观点,学生们乐在其中。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文言文对话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之间交流体验,碰撞思想,合作学习,生成知识,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如何优化学生群体间的对话呢?一方面,我力求摆正角色,做好服务。既着力为学生“搭好台”,也在必要的时候“唱几句”。既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激励、唤醒、鼓励”,也适时启发、点拨、调控。既立足突破文“言”问题的解决,又不忽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我着力于拓展教学对话的时空范围。高中生是信息时代的主人,课后作业原是师生点对点对话,当我把班级博客引进对话教学后,博客作业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多点对话。博客作业一般包括自主读写和读写互评两个部分。自主读写要求完成三个内容:一是文本概述,学生自主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二是研读心得,叙述学生自己理解疑难词句的思维过程;三是阅读感悟,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等进行简单鉴赏。读写点评,即同学之间对自主读写展开互评,有字数和人数要求。自主读写延伸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弥补了课堂对话容量太小的不足。读写点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博客作业从多重对话角度拓展了教学对话的时空范围。
整个文言文对话教学过程中,不论有声的或无声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具有启发、点拨、评价、调控等重要作用。优化师生对话主要依赖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经验的积累,需要增强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讲究教学提问技巧。教《烛之武退秦师》,有学生提出不能理解“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和“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耐心地讲给学生听,但我觉得这正是一个通过优化师生对话,来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突破疑难词义理解的好机会。在文言文词义不懂的时候,联系上下句是一个很管用的办法。我首先询问学生,它上面一句叙述的话题是什么,与此句涉及的话题是否相同。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两句叙述同样的话题“领土问题”,至此,“厚”和“薄”的词义迎刃而解了。“厚”是指土地广阔,“薄”是指土地被削弱。优化师生对话,能达到“不教而教”的良好效果;优化师生对话,还能有效调控对话。
教师垄断课堂,学生丧失话语权,是对话教学的大忌。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调控对话的权力。教师是对话的组织者、评价者、调控者。有时候,教学对话比较肤浅,教师应该深入追问;有时候,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则需要鼓舞信心;有时候,教学对话偏离了语文性,教师必须及时控制……当教师以灵活机智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时,当教师以对话教学总导演的身份调控教学方向时,文言文教学必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对于文言文教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宏钧几年前就潜心研究教师怎样与文本对话;青岛教研室周宏锐老师十分重视巧设问题,优化教学对话;东莞市特级教师叶健刚老师积极倡导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将网络博客“阅读新干线”作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自由对话平台,几位名师对我研究文言文对话教学启发很大。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一直十分重视优化多重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改变了以往沉闷死板的教学状况,教学效果良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上海教育》2001年第7期。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4.周宏锐《巧设问题,让课堂充满张力》,《山东教育(中学刊)》2011年第7期。
5.武宏钧《品读批读理读变读泛读》,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