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玉博 师春霞
去年以来,河北省邢台县宋家庄镇供销合作社在创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村生产生活需求,与当地相关专业合作社合作,投资兴建镇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不仅开创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新途径,而且有效改善了当地村民炊事、取暖环境,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烧煤、烧柴生活的老传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
第一,项目建设背景。宋家庄镇位于邢台县西部山区,距邢台市区50余公里。宋家庄村常驻人口2200人,其中村民300户1000人,个体工商户300户600人,镇政府、卫生院、镇中学、新盛机械有限公司等党政机关、企业团体600人。该镇有土地面积6585亩,年产秸秆7000吨;有山场资源148平方公里,柴草产量35000吨。该镇与北方大部分农村一样,祖祖辈辈一直延续着烧煤、烧柴做饭取暖的传统生活方式。
第二,项目建设过程。宋家庄镇新型供销合作社建立后,按照新的职能任务要求,积极探索与当地专业合作社及社会经济组织开展联合合作,共同开辟为“三农”服务的新渠道。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镇川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技术先进,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前景广阔,符合农村实际,符合新农村建设方向,也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项目建成运行后,可从根本上改变一家一户烧煤、烧柴做饭取暖的传统生活方式,是服务当地农民及居民生活的好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4.5亩,分两期建设施工。在充分考察论证基础上,镇新型供销合作社采取股份制形式与之开展投资合作。其中供销合作社占股25%,镇川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占股75%,合作成立川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公司,聘任原川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镇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职务。
第三,项目运行实际。该项目自2010年3月开始启动,已投资390万元,到2011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转。目前,该项目已为全镇300户村民接通输气管道7000米。运行四个多月来,已烧秸秆、木屑等各种可燃生物质500吨,生产可燃气体100万立方米。该项目全天24小时运转需用原材料6000公斤,生产用气12000方。按照宋家庄村目前用气需要量,年原材料耗量达1500吨,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60万多元。该项目年纯收入可达240万元。
第四,项目二期规划。秸秆气化项目辐射范围8公里左右。二期工程实施后,可供6000多人口生活和冬季取暖用气。即以宋家庄村为中心,周边的杜树村、北坡村、路家庄村、西店村以及云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均可纳入供气范围。夏季每天用气量可达6000立方米以上,冬季加上取暖用气,日用气量可达10000立方米以上。为进一步节能降耗,增强市场竞争力,川龙公司对冬季取暖用壁挂炉进行改造,研制出秸秆气化专用壁挂炉,正在申报国家专利。该产品价格低,性能好,可为使用客户带来更多的实惠。
秸秆气化技术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进入21世纪后被国家列入重点推广的新能源项目。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各种可燃生物质进行加热,在缺氧状态下,产生能量转换反应。秸秆由碳、氢元素和其他成分组成,当被加热只供应少量的空气时,发生热解反应,使碳、氢等元素变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产生的秸秆燃气,通过输配管网输送到各个家庭用户,通过燃气炉即可燃烧使用。
秸秆气化工艺技术原理如下:
第一,工艺运行流程。宋家庄镇供销合作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由气化机组、贮气柜、燃气输配系统、用户炊事系统四部分组成。使用的KF系列秸秆燃气装置,由河北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与石家庄东明非标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研制生产,于1998年3月通过河北省石油化工厅和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主持的技术鉴定。
第二,项目安全要求。一是无环境污染。该项目生产过程无烟火、无粉尘的排放及治理,用水很少,无污水、废水排放。二是火险隐患较低。秸秆气使用安全可靠,贮气柜没有压力,送气过程、燃气过程相对安全,不存在像煤气、液化气等在储存、运输、使用条件下易爆、易泄漏等危险。三是无化学危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在生产过程和燃气过程,不产生化学危害物质。生物质中硫和灰分的含量仅为中质烟煤的1/10左右,生物质利用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纳入自然界的碳循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四是无噪声危害。该项目通过控制及治理系统的设计,保证设备噪声不超过设计值,并加装消音器、隔音装置等必要的噪音防止设备,对周围环境几乎不存在噪声影响。
第三,项目建设特点。一是建设投资小。建设一个供气1000户的产气项目,一般需要500万元左右,且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适合农村乡镇特点。二是项目占地少。一般规模的项目占地4―6亩,还可充分利用农村山场、荒地资源,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三是使用成本低。项目用材成本低,一般钢管、塑管建材即可;燃气灶具、炉具费用低,价格100―200元即可。四是对资源依赖小。与沼气相比有一定优势,目前北方农村一家一户养殖规模较小,动物粪便少,生产沼气要求条件相对较高,而秸秆气化项目生产过程用水、用电极少,运转只需要有一定的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多种可燃生物质,既适用于山区,也适用于平原地区。五是操作程序简便。一般一个乡镇的项目,平时需要人工3-4人,负责收购农作物秸秆等各种可燃生物质,负责加柴烧气,负责日常技术管理与维护等。这些工作人员通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六是废物利用率高。生物质气化供气产生的灰渣基本为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用于农田施肥;炭灰、底灰又可以制成保温材料,加以充分利用。
一是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有大量的秸秆等农田废弃物,经常在道路两边堆积,给环境卫生带来很大影响并成为安全隐患。秸秆气化技术利用丰富的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向农民供应生活燃气,实现“一处燃火,全村做饭”,使农民和城里人一样用上管道燃气,不仅节省了炊事时间,减少了繁琐劳动,而且改善了居住和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
二是促进了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秸秆等生物质被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秸秆气化技术可将农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等完全消化,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室内烧火、室外污染”的历史难题。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推广后,过去村村“炊烟袅袅”的情景则成为历史。
三是体现出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所需的原材料为各种农作物秸秆、玉米轴、花生皮、树枝、树皮等可燃物。这些东西在农村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每公斤原材料现行市场价格为0.4元左右,1公斤原材料可产生2立方米燃气,加上用电、工人工资等项费用,每立方米燃气的成本价为0.25元,与煤、电、液化气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4口人家庭为例,用液化气每天需开支3.8元左右,而每天用3立方米秸秆气,仅需3元左右(1立方米气约1元钱左右)。并且,秸秆造气成本低廉、利润空间较大,一旦收回项目投资,还可大幅度降低用气价格。 同时,气化后产生的草木灰加以充分利用,也可增加产出效益。
四是秸秆气还有着多种应用领域。秸秆气化技术除了用于日常生活外,还可以用于相关生产领域。如利用秸秆气化技术发展棚室生产,一方面通过利用秸秆气化技术供热,可减少因烧煤采暖造成的棚室内烟尘大,植物茎叶表面和土壤表层污染而影响植物生长的弊端;另一方面与传统温室耗能费用相比,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另外,秸秆气化技术在畜禽饲养等生产领域也有实际的应用,同时,加快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五是可以大量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储量有限,常年开采使用,储量逐年减少,最终枯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这些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大,迫切需要低价、节能、安全、洁净的新型燃料作为替代。秸秆气化技术,开辟了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成为常规能源良好的替代品。全面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而且对于可持续发展及自然环境保护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新事物,秸秆气化项目在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投资问题。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资金建设秸秆气化项目,就一个乡村而言,多数地方还缺乏相应的承受能力,因此对这一项目的大面积推广形成一道不低的门槛。二是思想观念问题。自古以来,广大村民习惯于一家一户买煤、拾柴生火做饭取暖的生活。使用行秸秆气化气,一下子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三是销售收费问题。按照理论计算,使用秸秆气化气的成本要低于烧煤和液化气等。但是相对于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农民群众直接面对做饭取暖的货币化,在接受上还有某种意义上的不情愿。尤其是体现在燃气单位要面对千户百家上门收费中,也会产生多种情况。这些事情,看起来比较琐碎,但对这个项目的推广及应用也形成了不小的障碍。四是气化技术问题。秸秆气的热值在 1000~1200kcal/m3左右,与沼气 5000~6000kcal/m3相比, 热值偏低;一个气站每天只工作3~4个小时就可满足全村300~500户1天的生活用气需求,设备利用率低;还有秸秆气焦油含量低于农业部标准,但仍有下降的空间,产生的焦油也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
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转化增值开辟了一条新路,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适合供销合作社发挥服务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秸秆气化项目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服务城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现代化文明建设。
第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大推广力度。供销合作社可以把推广秸秆气化项目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农民满意、农民拥护为标准,积极进行推广,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农村及社会经济组织的结合,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供销合作社特别是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培树示范典型。采取不同方式,宣传秸秆气化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宣传秸秆气化项目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优越性,同时,加强典型的培育示范,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秸秆气化技术的认识,接受新的观念,支持项目建设,加速秸秆气化技术的应用普及。
第三,科学选址选点,优化规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率先选择经济基础条件较好,集体经济较强,乡镇领导班子坚强的地方,以及秸秆和其他生物质原料供给数量充足,居住人口在1000户左右、且相对集中的村镇,通过择优、择强选点示范,提高推广的成功率。
第四,多条路径并行,突出商业运作。秸秆气化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应大范围内的推广。可采取与村“两委”及社会经济组织农村能人大户合作,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群众支持下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第五,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投入机制。建设秸秆气化项目,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大,从目前农村现状看,有相当的村镇难以承受。须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做到谁投资谁受益,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一是积极通过银行等金融部门贷款,筹措建设资金;二是努力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如争取利用新能源建设资金、沼气推广资金等,加快项目建设;三是确立优惠政策,通过实行股份制、合作制,通过乡村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集资,自筹资金等,吸纳企业、行业及社会资金建设项目;四是当地供销合作社投资或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投资,促进项目建设。通过金融贷款、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多条渠道相互结合,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快秸秆气化项目的应用发展步伐。
第六,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推进。秸秆气化项目既是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属于国家政策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同时,该项目触及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应积极协调财政、农业、环保、国土资源、工商税收、公安消防等部门,取得支持与配合,发挥部门行业的职能作用,提供优惠政策,给予宽松环境。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市场拉动等,多措并举推动秸秆气化项目的普及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