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退休年龄和养老基金的讨论比较多。此前,《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我国的养老保险的管理是分权的。地方政府负责其运营和基金的增值。上世纪90年代末,地方政府的统筹账户就出现亏空问题。为了保证退休人员能获取养老金,地方政府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因此就形成了“空账”问题。“空账”不但影响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还影响人们对养老基金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证明公共养老基金的管理是相当稳健和成功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消解“空账”等负面因素,还需要用市场和专业的手段提高基金的管理水平。这样,不论是养老基金管理或者退休年龄延后才有讨论的基础。
(吴木銮)
蛰伏的土地市场,近期开始躁动,刺激了市场的敏感神经。这一轮新“地王”的亮相,是昙花一现,还是重回升势?土地市场缘何又再现“面粉”贵过“面包”?当下的楼市,依然敏感而脆弱。在前期调控压力下,从投机者到房地产商,有的认为“寒噤”已过,有的又开始豪赌未来升值预期,暗流涌动。楼市回归理性,显然仍需强化调控,强化执行力。楼市健康不仅事关经济运行,更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的楼市,面临各方角力的博弈。热点城市房价依然高企的数据表明,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初见成效,但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发展,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警惕楼市躁动背后的新信号,警惕其扭曲楼市调控的“为我所用”。
(陈芳)
国家发改委官员7月9日表示,油价下调的条件已经满足,7月11日调价时间窗口开启的同时油价将下调。这是发改委官员首次提前明确公开成品油调价时间。此前,按照成品油价格机制,只要满足“国际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这个条件就应该调价,但往往到了规定的调价时间,不仅不按时调价,而且经常出现突然袭击式的调价,让车主们猝不及防。这种“预告式调价”不能只是偶尔出现一次,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即在相关价格法律法规中明确,政府定价的商品应该在调价之前的一个合理时间进行预告,以提醒各个方面做好相关准备,严禁袭击式调价和偷偷调价,让成品油价格机制真正透明起来。
(冯海宁)
一个月时间内央行第二次降息,反映出宏观经济的很多信息。其一,表明实体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需要迅速降低资金借贷成本,以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饥渴症,优化“稳增长”的政策环境。其二,表明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已然心中有数。经济下滑而非通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威胁。以降息为标志的银根松动,是一柄双刃剑。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增加调控难度。对冲这一两难,光靠货币投放不行。如果信贷投放不准确,信贷结构得不到改善,那么资金仍可能流不到实体经济中,而会进入到落后产业、强势企业中,从而导致降息效果打折。这已为历史所证明。真正激活实体经济,不仅靠松银根,还得改财税。
(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