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经济过冬的扎实准备

2012-01-28 05:48周必健
浙江经济 2012年20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

□文/周必健

今年是寒冬还是暖冬?这具有不确定性,即将来临的经济形势也是如此。但不确定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大家都快要准备御冬了

入秋临冬,浙江经济形势如何,尤其是发展趋势怎样?各方高度关注并有不同解说。对此,谈三点看法:

今年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当前浙江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这不由分说。形势严峻的突出表象,就是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从去年下半年显现,今年经济进一步呈下行态势。上半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长7.4%,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今年8.5%的预期增长目标很难达到。

从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来看,经济下行更为明显。1—8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7%,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下降16.1%,同比回落40.9个百分点。与工业密切相关的指标均较低迷。看1—8月的4组数据:工业用电负增长0.32%,同比回落9.38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仅增2.2%和6.7%,同比低6.3个和13.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负指数2.5,同比低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减少3.4%,净减24.5万人,而去年同期净增31.3万人。这些与工业生产最密切的指标低迷,证实经济下行的严峻现状。

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显著加大。1—8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8.3%,亏损额猛增83.2%。企业经营困难不是发生在少数行业或半数行业,而是发生在大多数行业。1—8月全部38个工业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负数或低于5%的有24个,利润下降的有25个,从业人员减少的有27个。企业经营状况相对好的,主要是食品行业。企业困难的突出反映是,市场销售受限,产品价格低迷,工资持续上升,资金风险增大。

(一)经济形势严峻的主要症结是需求不足

——外需萎缩。去年底,笔者对国际经济作出两点基本判断,概括起来是“两个确定两个不确定”,现在看还比较准。

第一个判断,国际经济危机没有过去,这可以确定;不确定的是,何时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危机从2008年起进入第5个年头,从金融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演变,集中表现为欧债危机爆发。继美国金融危机引致的第一拨经济寒潮冲击后,第二次经济寒潮再次袭来。

第二个判断,今明两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这可以确定;不确定的是,何时经济强劲复苏。此次经济复苏自2009年中开始,但没有如以往经济周期那样持续上行、步向繁荣,而是上去后又掉头往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比2010年放缓,2012年进一步减速。突出问题是欧元区经济步入二战后最困难时期,拖累了全球经济。

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成为我国经济下行的最重要原因。外需萎缩,尤其给浙江等倚重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省份带来很大冲击。全省外贸出口1—8月仅增长2.5%(对欧盟出口-9.1%),同比回落19.7个百分点。而加入世贸组织的10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22%。

——内需减弱。国内市场需求也明显趋弱。浙江相关指标可以证明:1—8月,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增幅不到5%,生产资料市场尤其不景气;进口负增长3.1%,同比低24.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负指数,而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明确信号。国内市场需求减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需求骤降产生连带效应;二是投资需求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势趋弱。

对目前投资的实际增长状况要有正确判断。投资主要是三大块:第一块基础设施建设,占总投资的30%左右;第二块房地产投资,占25%左右;第三块制造业投资,占38%左右(以上比例为浙江“十一五”时期平均数)。现在,这三大块投资需求受到诸多牵制。

其一,基础设施投资受到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削弱和项目实施难的影响。今年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大幅下降、土地出让收入大量减少、政府性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近两年进入偿债高峰期)、投融资平台再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受到限制。加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缩小。如高速公路,国家规划是建12万公里,现已修了8、9万公里,而美国也就8万公里。再如铁路,目前铁道部负债高达2.4万亿元,再融资难度甚大;今年有1万公里以上项目因缺钱停工,前7个月铁路投资继去年下降20%后又缩减30%。

其二,作为近年投资主要推力的房地产投资为调控措施所压制。浙江省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率,2010年和 2011年分别高达 60.4%和51.7%。今年在严格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受到很大制约,1—8月房产投资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率下降到30%,且降势难止。房地产投资下降,直接影响一大批相关产业,直接影响地方“土地财政”。

其三,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约束增大前景,投资意愿降低。这可用全省5组相关数据证实:今年来投资品价格为负指数;工业供地减少45%左右;1—8月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仅增3.9%,明显不及全部贷款12%的增长率;主要投资品产量下降,1—8月水泥和水泥熟料分别减产6.8%和11.9%,平板玻璃减产30.1%,钢材仅增产0.8%;到8月底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进口机械设备减少28%。三季度各市经信委调查均反映,企业投资意愿不高。

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构成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这也是传统经济危机(即商业危机)的基本矛盾。目前大多数工业行业都呈现产能过剩,包括部分近年较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市场销售不畅,企业开工不足,过度竞争加剧,资本边际回报率明显下降。

(二)需求不足显示经济增长两大动力双双受阻

近10来年,我国经济增长凸现两大动力:一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出口迅速扩大,“中国制造”席卷全球,极大地拓展了外需;二是1998年开启住房商品化改革,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内需。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靠的就是这“一内一外”强力带动。现在这两大动力明显减力,经济增长下行在所难免。

应该说,当前浙江经济形势比全国更为严峻。浙江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先于全国,程度也大于全国。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均落在各省市区第29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也明显不如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小幅减少,而浙江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浙江经济形势比全国更为严峻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更加倚重于出口和房地产。从出口看:浙江长期实施沿海经济外向发展战略,工业企业有20%直接出口,还有20%属出口关联企业。“十一五”时期浙江实现贸易顺差4254.4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高达38.1%。历史经验证明,凡出口明显受阻,经济势必大幅下滑。

从房地产看:浙江大企业造房、小企业买房的现象普遍,实体经济基础受到影响,资产泡沫比许多地方来得大。多年来房地产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和三产增长的最大动力。“十一五”时期,房地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达38.4%,比制造业高出5.9个百分点;在房地产最火的2009年,房地产税收对全省地方财政的增收贡献高达60%多,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88.6%。

如今两大动力双双受阻,使得浙江经济增长乏力毕现。当前国内外需求变化和区域经济运行态势充分表明,经济增长不能再过分倚重于出口和房地产,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调整,需要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经济困难将持续较长时间

对今后经济走势,各方普遍关注。年初和上半年不少人颇有信心的预判,下半年经济会触底回升。但是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并未明显反映这一走势。从6、7、8月的4组数据看: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3.8%、0.9%和1.8%;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5.2%和-2.3%;工业用电分别增长-2.2%、2.5%和 -0.4%;产成品库存增加额分别是13.9亿元、-0.8亿元和-5.7亿元(去年月度库存增加额一般在50—60亿元),企业还在加速去库存化。

笔者在上半年预测,下半年经济运行将低位企稳,不会出现2009年那样的经济增长快速反转。直白地说,不会好到哪里,也不会再差到哪里。“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温总理年中在浙江考察时所讲,是符合实情的判断。

预测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趋势,重要的是分析好两大变量:一是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何变化;二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有何变动。具体分析:

(一)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没有明显变化

此次经济增长下行,受到中长期和短期因素的双重制约。

从中长期因素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已经下降。30多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透支了发展后劲。尤其是对资源、能源、环境的大规模粗放利用,加之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就是集中表现。作为先发地区的浙江,经济增长潜力下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详情可见拙文《从浙江工业增长潜力下降看转型升级之紧要》)。特别是浙江经济受到“低端陷阱”和“三明治陷阱”这“两大陷阱”的困扰,表明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转型升级势在必然。

从短期因素看:国内外需求在收缩。尤其是世界经济增长因欧债危机恶化而下滑,国内市场需求因房地产调整而下降。这两方面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下半年及明年仍然明显存在。

——欧洲短期无法摆脱严重的债务危机,由此仍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国际经济增长。

欧债危机还在深化,危机从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希腊退欧风险犹存,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再次引爆危机可能性最大的国家,德英法等主要债权国均为其所累。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使其难以经济自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萎缩0.4%,明年可能仅增长0.2%。

欧债危机明显影响世界经济,任何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7月和10月,全球主要机构均下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最近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3.3%和3.6%,均低于上次预测值;世界银行最近预测,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7.2%,为2001年来最低增长率。

发达经济体里,表现相对好的是美国。美国经济确在复苏,显示较强的经济底气和特有的制度弹性及自我修复能力,但复苏势头仍较弱,且面临“财政悬崖”。年中,美联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下调了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总起来看,今后企业仍将长时间面对外需萎缩压力,并且国际贸易摩擦加重,难以通过短期政策来刺激出口扩大。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轻易放松,由此仍将在较大程度影响国内市场需求。

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经济影响较大。不调控,经济肯定要出事;调狠了,经济也要出事。当房地产泡沫吹大时就要挤泡沫,挤泡沫一定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得有承受经济风险的心理。决不能为了稳增长的短期需要,再次把房地产泡沫吹大。

房地产调控异常艰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奕十分辛苦。按常理,在经济明显下行和坚持房地产调控的情势下,房地产市场大幅回暖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另类市场,不纯粹按市场规律运行。现在,看得很明白,当前房价上涨预期仍未扭转,房地产市场随时有逆转可能。如放松调控,房价上涨将变本加厉,如坚持调控,经济减速将不可避免。

中央再三强调,不会放松房地产调控,不能功亏一篑。一个对广大人民真正负责任的政府,一个对人民许下郑重承诺的政府,应该是坚持房地产调控,继续挤压房地产泡沫,让房价回归到合理价位,让房地产回到民生的正确轨道上来,不能让房地产绑架整个经济。如果这次再放弃房地产调控,政府将丧尽民心。

(二)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没有大的变动

现在遭遇国际经济危机的又一次寒潮,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在此情势下,宏观调控政策动向如何?各方有不同的期待和解读。笔者对宏观调控有一点基本认知,就是不要期望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为什么这样认知?因为2008年和2009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教训深刻。那时面临国际经济危机第一次寒潮冲击,即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危及全球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迅即作出重大政策调整,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代表性动作就是中央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和新增9.6万亿元银行信贷。经济刺激计划的积极效应,就是在短期形成大规模需求,有效实现了抗危机、保增长,但同时产生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问题:一是形成明显通胀和房地产泡沫;二是造成大量产能过剩;三是透支未来需求,政策退出后难免经济收缩;四是放大以行政审批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弊端;总的是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尽管当前经济困难,也不能为了短期增长再来一次大规模经济刺激行动。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已经明确了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总的看,此次宏观调控较为审慎,保持基本经济政策的稳定,没有因经济增长减速而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引发经济弊端,另一方面也将使经济增长难以再现2008年和2009年那样的大落大起。

面临出口和房地产两大增长动力双双减力,能否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之处。但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是不容易的,需要有较长的过程。因为扩大消费涉及到财富分配问题。多年来,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足,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目前低收入阶层占到七成,其有较强的消费需求但消费能力较低,而富人有消费能力但边际消费倾向不高。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合理分配、提高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需要通过重大制度改革来加以保障,短期的消费刺激政策的效果都是很有限的。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当前经济形势确实较为严峻,明年经济困难依然不小。对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有三个不能低估:一是对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不能低估;二是对挤压房地产泡沫的实施难度和经济后果,不能低估;三是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下降的趋势,不能低估。不少企业家认为,此次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比2008年和2009年经济危机爆发初更大。

现在进入深秋,冬天已经不远。今年是寒冬还是暖冬?这具有不确定性,即将来临的经济形势也是如此。但不确定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大家都快要准备御冬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年中指出,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央企要做好3至5年过寒冬准备。具垄断优势的央企尚且如此,况民企乎?

扎实做好经济过冬工作

着重提三方面的建议:

(一)必须激发企业内在活力

现在各级政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稳增长不仅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外在推力,更有赖微观基础的内在活力涌动。因为经济增长的主体是企业,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企业而不是靠政府来增长的。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压力主要压在企业身上,解决经济困难根本还是要靠企业,企业不活,经济不振。

要牢固树立稳定企业就是稳定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企业就是保护生产力和保护民生的理念,进一步在微观上推出增强企业活力的政策措施。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活动,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更有效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保经济发展大局稳定。

要宣扬推广企业抗危机、控风险、谋发展的优秀典型,增强企业信心,拓宽发展路子。尽管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仍有不少企业取得较佳的经营业绩,显示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这部分企业的突出点是:经营方针稳健,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有效反映;主动调整经营行为,突出主业,收缩战线;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独具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善于捕捉商机;注重资金管理,保有必要的流动性。当前要引导企业要做好过冬准备,不要寄希望于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救援,要靠自己,靠市场,稳企业、求发展。

重视做好防范企业资金风险工作,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出现以温州为代表的企业资金风波,今年各地均有类似情况发生。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严峻,企业资金风波可能还会扩大,特别是涉足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会加剧。要切实做好企业资金安全防范工作,完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加强民间借贷监控力度,及时处置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防止形成系统性风险。

(二)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增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发展,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式发展转变。多年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没有多大实质性进展。曾经的高速度使我们产生一种“速度情结”,为追求增长速度,一再错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机。当前承受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次契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实行创新驱动。一方面,更加注重体制创新。我国是一个转型国家,体制创新的空间还很大,可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出新的生产力。要更加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稳增长根本的要靠市场力量,不能夸大政府调控的作用;政府在短期不得不直接介入市场进行调控时,应避免过度的市场干预。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企业创新。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首要的是从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切入,激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因为实施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家。要把加快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进步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要利用经济下行形成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库兹涅茨都证明:基本技术条件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和重大创新诞生的新产业,引领了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生产率水平高的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增长就越快。二是加大企业重组力度。把握加快企业洗牌的时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措施,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

(三)必须加大企业有效投资

没有有效投入就没有有效产出,没有高质量投入就没有高质量产出。在出口增长动力明显减弱、消费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更加需要重视扩大投资。扩大投资的关键,是扩大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投资。投资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七成;二是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固然需要增加,但其进一步扩大受到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土地出让收入大量减少、投融资平台再融资能力不足的制约。企业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主体,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

目前浙江工业增长乏力,较大程度是此前工业企业投资不足影响的。“十一五”时期浙江工业企业投资增长始终上不去,其中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2个百分点,处各省市区第26位,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从2004年9.9%的最高点骤降至2010年的4.9%。不少人常以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主要不是靠投资来推动,这是误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奥秘,重要一点就是制造业高投入。1955—1972年经济高速增长期,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17.3%,长期以来制造业年度投资额相当于GDP的15%左右。其投资力度比浙江“十一五”时期制造业投资力度还大。必须将扩大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着力抓好。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抓紧实施一批对工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技改项目。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及重点产品的改造提升。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用足用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补助等政策措施,加强项目服务和督促检查,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坚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行为,注重增大对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的投入,注重增大对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和增值环节的投入,注重增大对工业设计等软技术的投入。鼓励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条件,扩大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严格执行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切实加强企业投资的要素保障。一是抓好用地保障。企业投资项目受到用地指标的严重限制,今年全省工业企业供地大幅减少。必须着力保障重点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力度。二是抓好资金保障。加强银企合作,完善重点企业投资项目资金协调机制;注重解决好企业信贷成本高和小企业融资难的两大问题。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
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