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蒋达辉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富民壮村强乡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1年,剑池街道、塔石乡等4个街道乡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25元;村容村貌得到了巨大改观,综合改造沿线123个村、危旧房改造1.5万户,实现了等级公路、广播电视村村通。
但是,发展层次低、“三农”问题突出、乡镇发展基础薄弱等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不足,负担重,增收渠道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务务工农民逐年增多,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农村文化生活落后,影响社会稳定;乡镇发展普遍缺少科学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且各乡镇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下阶段,龙泉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完成“五城联创”目标。
——实施“富民”工程,多路并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合作富农,把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区股份合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让资源变资本、让农民变股东。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益,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保障农户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基本实现村村都有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农业“两区”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园2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以上,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区。推进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和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全方位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全面拓宽增收渠道,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扩大创业性收入,提高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多元化。鼓励多种经营,加快转移就业,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到“十二五”期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9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实施“壮村”工程,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十二五”期未,全面消除空心村,全市80%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充分发挥村集体各类土地、山林、水面、生态等资源优势,通过投资、出租、入股等方式开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坚持市、乡、村三级联动,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结对带动,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运行监督,确保“三资”安全。强化民主监督,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经常化、制度化。大力推进农村基础配套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强乡镇”工程,多管齐下提升乡镇综合实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未,所有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均达到100万元以上。千方百计强工业。壮大实体经济,培植新兴税源。采取乡镇合建、市区工业园区中划出乡镇工业园区等形式,乡工业园区内由乡镇建设管理,税收归乡镇。立足生态优势抓特色。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竹茶菌果蔬、及中药材种植、生态畜牧业、乡村生态特色旅游,培育引进有利于提升种养殖水平、辐射带动力较强的经济主体,逐步壮大农林产业经济实力。立足服务抓商贸。做好百货经营、连锁超市、星级住宿、特色餐饮、农贸市场等网络布点,加快中心村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乡镇商贸服务业发展,开拓服务业税收。深挖税源强监管。对辖区内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税源进行调查摸底,加强税收征管,充分挖掘税收潜力。加强对乡镇辖区范围内实施的在建项目管理,把好项目登记和资金支付关,防止税收流失。抓好非税收入。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争取工作经费补助,弥补乡镇财力不足。加快集镇土地经营,适时推出成熟地块进行商住开发,做足集镇开发和土地运营文章,增加土地经营收益。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