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华军
2012年12月8日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充分发挥期刊平台作用*
——在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委会议上的发言
■ 姚华军
2012年12月8日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相聚在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召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委会议。会议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编委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今天共有39个单位的60多位同志参会。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委会主任张少农同志的委托,我代表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编委会,对大家在岁末年初紧张、繁忙的时刻,能够挤出时间来参加编委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编委长期以来对会刊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尤其是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对刊物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为这次会议的筹办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召开恰逢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并且马上快到新年元旦了,各个单位都在忙于总结今年的工作,谋划明年的工作。按照会议通知的要求,本次会议主题也十分明确:一方面,是要向各位编委、各位代表汇报刊物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同时也交流一下办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甚至是一些困惑;同时,更重要的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结合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结合刊物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共同研究讨论明年和今后一个阶段办刊的思路、选题方向和相关措施等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谈谈目前地勘系统面临的两件大事,一个是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另一个是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问题。可以说,召开这次会议十分及时,非常必要。
学会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在会议筹划过程中,少农理事长多次听取汇报,及时做出指示,今天,又专门发来了书面讲话。刚才,义川副秘书长宣读了少农理事长的书面讲话,重点要求:一要加强学习,把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明年办刊的重要内容;二要扎实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三要认真履职,切实发挥好编委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未来办好刊物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好今天这个会议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讨论、深刻领会,积极为办好刊物出谋献策。客观地讲,以前的编委会议大多是在召开学会年会或者理事长会议期间抽出一点时间来安排,开得比较匆忙,可能大家有许多好的想法和主意没有充裕的时间讲出来。今年我们单独安排时间专门来开这个会,就是让大家有较充裕的时间深入地探讨有关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各位编委能够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畅所欲言,重点就如何办好我们的会刊提出建设性的好意见。
我作为一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的编委和长期从事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工作的一员,借此机会,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少农理事长的指示,结合工作实际,谈两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也是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阶段召开的,是新时期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我们的刊物作为新闻文化领域的一分子和国土资源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宣传平台,当然也不能例外。
十八大的成果非常丰硕:产生了一个好的报告,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修改了党章,成果体现在方方面面。学习十八大精神,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还要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好重点,有针对性地学。要把十八大的有关精神体现到我们明年及今后的选题、专栏设置以及论文要求等具体工作中去。我认为,十八大取得的各项成果,尤其是十八大报告,对今后我们把握好办刊方向、选好题、定好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报告内容可理解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主要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理论指导,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坚定不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更加鼓舞人心。第二板块,包括第四至第八部分,就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尤其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放在一起,形成“五位一体”新的工作布局。第三板块,包括第九、第十和第十一部分,内容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等。最后一个板块,就是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强调了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等。
应该讲,十八大报告对我们国土资源工作方方面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工作,我感觉有几个部分的指导意义更具有针对性。即报告的第二板块中的第三、第四和第八部分。通过学习,我觉得可以归纳总结把握住“221”这样的一个基本构架。
第一个“2”就是两个“全面”。即报告的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我们看“目标”时,容易比较关注“美丽中国”、“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百年”等目标,这些目标确实非常明确,大家比较容易看清楚。其实,“改革”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议题,十八大报告86次提到改革,科学设计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双目标”。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可以这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创新保障性目标,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难推进和实现。最近,新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改革,提出要释放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的活力和“红利”,来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于资源经济领域相关改革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财税体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为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税费等制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指明了方向。
第二个“2”就是两个“加快”。即报告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既有资源领域加快市场化进程的要求,也有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要求。
“1”就是一个“大力”。即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部分无论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还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尤其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指导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顺着“221”基本构架思路,我们的编委、编辑部同志,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可以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刊物栏目设置、论文选题等,进行深入思考和谋划。具体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要在宏观层面宣传好资源环境相关大政方针。因为我们这个刊物宗旨就是“宣传资源国策,聚焦前沿动态”。无论是刊评,还是专栏和论文,都要有这方面的声音和见解。其实,这方面相关内容的宣传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十多年前我们就在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过唤起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当前,要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宣传“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第二是要深化制度改革创新方面的研究。这一方面我们要梳理和深入研究的东西还非常多。总体思路是:如何在建设生态文明大的理念指导下,切实落实好资源环境基本国策,进一步更新资源管理理念,转变我们资源的管理方式,通过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来推动资源的利用方式的转变,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来助力我们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方面的文章过去也有一些,但是明年还要增加篇幅。比如说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这是明年我们选题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可考虑如何在研究制定资源战略、规划和政策等方面,强化制度创新和配套;重点可设置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的专栏,广泛深入探讨构建进一步完善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的优化布局机制,进一步强化标准规范建设和执行的管控约束机制,进一步设计和应用税费、价格等经济调节手段的激励引导机制,进一步夯实调查评价、监督服务工作的基础保障机制,以及进一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以奖代补”等专项的示范引领机制。
明年还有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研究和修订工作,因为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已经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有望明年经人大常委会通过。而矿法修改已经十年了,到目前还没完成上报工作,全国上下的期盼很高。还有诸如: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强化经济手段应用,科学分类分级管理、权证管理,加强储量管理和行业监督管理,强化勘查开发社会责任、推行绿色矿业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讨论,我们的刊物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内容,为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做好宣传和支撑。
第三要加深国土资源领域市场配置资源问题的研究。十八大报告讲得很清楚,要处理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位。客观地讲,近年来,国土资源领域市场配置速度在加快,成绩也是很大的。但是我总感觉从整个国家层面来看,无论是土地市场建设,还是矿业权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刊物应多刊发一些探讨诸如: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注册勘查地质师制度建设与完善等方面的文章,这也是一个大的选题方向。
第四要持续跟踪宣传和讨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明年就到“358”目标第一个阶段目标完成年了,已到该提交第一阶段成果和检验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时候了。作为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的会刊,理应要大力宣传地质找矿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跟踪研究成果。大家知道,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地质找矿战略行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超常规的行动,必须有新机制来保障。新时期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应该是在“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这20字的新机制指导下进行。但是实践中新机制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机制也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新机制20字中,前12个字主要是有关投资布局的问题,“公益先行”大家好理解,也容易接受,公益先行主要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今年我们在研究起草《矿产资源管理组合配套制度创新“十二五”规划》时,专门将研究起草《地质调查条例》列入,为什么要这样?就是考虑要从制度建设上保障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长效的经费投入。这也是解决当前一些地方面临找矿后续项目无法布点问题,避免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与宏伟的“358”目标之间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危险。此外,“商业跟进与基金衔接”的顺序问题,在实践中也比较混乱,在审查78片整装勘查矿业权设置方案时,这方面的问题遇到了很多,主要是在矿业权投放时出现了勘查投资市场“玻璃门”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长期跟踪、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第五要积极主动跟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当前主要任务是如何适应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从局部、自发式的改革,向全面、适应式的改革转变。重点是交流宣传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跟踪不同分类单位的后续相关政策、运行机制等问题。这方面的文章去年和今年刊登了不少,但分析的深度还不够,典型性和代表性还需增强。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世情、国情跟踪研究,目前我们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就是“358”目标到2020年这一时期,国家以及其他方方面面对矿业的需求和投入总体趋势是增加的,所以地勘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从世界矿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判断也是处在第四轮矿业周期,虽然是一个振荡期,但还是在高位振荡,因为新型经济体强劲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对矿产的潜在需求仍然是很大的。主要固体矿产勘查支出继续大幅增长。据加拿大金属经济集团(MEG)研究报告,2011年全球非燃料主要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达到18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达到历史最高纪录。2012年投入预算数为205.3亿美元,估计全年为215亿美元左右(240),涨幅在30%以上。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资今年可能上升到480亿元左右,比去年443亿元增长大约9%。全球矿业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矿业开发投资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新上项目投资由2005年的130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6840亿美元,增长5倍。地勘单位不论如何分类,关键是要抓住发展机遇,强练内功、做强做大。
第六要下功夫推进国土资源经济学科建设。这也是近几年我们感觉相对薄弱的方面,包括矿产资源经济学科、地质勘查经济学学科,以及相关的管理学科建设。刊物要充分利用学会大平台,凝聚行业内外力量和智慧,在宣传、研究国土资源经济学科建设方面做出新贡献。
以上六个方面仅供大家在结合工作实际,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细化少农理事长要求,谋划学术专栏,组织学术研讨,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参考。充分发挥刊物的宣传平台和理论创新平台的作用,切实把中央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领会好、宣传好、落实好。
第一,创新办刊思路,形成良好工作机制。我们刊物是国家一级学会的会刊,明年创刊30周年了,应该说其影响力、办刊的水平和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华东有色局的大力支持下,无论是刊物发行量,还是办刊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们仍然感觉离部党组的要求,尤其是学会领导的要求,与大家的期盼还是有距离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召开这次编委会议,集思广益,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最直观的就是发行量,我们现在总的发行量只有近4000份,而订阅量只有1300份,这个量是非常少的。刊物的发行量直接关系到其影响力的大小。当然发行量的多少最终还是取决于刊物的质量。一个刊物质量的高低不外乎刊物站位的高度、研究的深度、刊物的特色等等。所以,总体的思路还是要提高度、挖深度、强特色。这可能不是明年一年的目标,可以说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
首先是要提高度,站位、立意一定要高。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刊物,不是一个区域性的刊物。所以至少要定位在打造国家层面的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平台,在学术水准上要有一定的高度。另外所刊载的文章要放眼世界、立足国内,至少在国内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是停留在工作交流的水平。这几年,客观地说我们刊物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刊登了不少权威专家的文章,包括刊评、热点问题等,对形势跟得还是比较紧的、也有深度,但是我觉得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扎扎实实坚持“宣传资源国策,聚焦前沿动态”这个办刊的宗旨,充分发挥好刊物在国家层面、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领域的舆论引导作用和传播作用,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主战场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强化刊物特色。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刊物曾经是核心期刊,为什么最后搞没了呢?其中一个客观的因素就是我们刊载的范围太宽泛了,深度和特色就不很明显了。如果把我们的刊物排在综合经济类里面,我们的优势就一定不那么突出了。我记得2005年在北京的河南大厦开编委会,讨论刊物改名的事,当时争论的场面很激烈,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最终会刊的名字改了,但学会的名字并没改。我们不好评价会刊更名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既然改了,我们只能尽力弥补改名后的不足,坚持和强化办刊特色,尤其是地质矿产经济方面的特色不能变。
我刚才讲的一些选题,如学科建设,找矿突破,地勘单位的改革、甚至制度创新,矿法的修改,这些内容都非常好,这方面的文章在其他刊物也都刊载,包括政法大学、社科院,省里面有关刊物也都有这方面的文章。如果说我们的刊物在这些领域再不强化其深度和特色,我们在这块阵地上的优势就可能会慢慢地丧失,特色的光环就会逐步退去。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理清办刊思路,凸显我们的办刊特色。
第三,大力推进开门办刊,充分发挥编委作用。应该说大部分的编委这些年对会刊是非常支持、非常关心的,无论是投稿还是订阅,甚至出谋划策。但是也不瞒大家说,我们有一些编委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编委,也没投过一篇稿,也没参加过一次会,甚至有的编委单位也没订过一份刊物。少农副部长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他在讲话的后面一段讲了,既然是学会的刊物,是大家的刊物,大家都应共同来关心它、爱护它。明年是学会换届年,我们想学会的理事和编委都将有一个较大的调整,要切实把那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专业背景、真正关心我们刊物的同志吸收到编委会来。既然是编委就应发挥编委的作用。当然,编委的作用没发挥到位,我们也有责任。我们这是第一次单独召开编委会议,以前这个会大都是套开的,这对编委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也有影响,起码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编委的作用不仅是发一篇稿,或推荐一篇稿,订一些刊物,而且还应经常为办好期刊出谋划策。
目前,我们的刊物在宣传会员单位上做得也不够,我不知道阻力在哪里,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会刊这块平台多宣传我们的会员单位。最近我参加了几个省的学会年会,发现有不少论文质量还相当不错,我们的会刊是否可以为这些省里搞一些增刊。此外,每期的页数太少,直接导致内容薄弱,解决好这些问题当然要与新闻管理部门充分沟通。总之,我们一定要创新办刊思路,多为会员单位服务,服好务。
第四,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编辑队伍建设应贯彻全流程管理概念,形成从约稿、组稿、审稿直至编校出版发行的整套工作机制,重点是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编辑部现在只有五个人,对于月刊来说人数不算多,五位同志很努力也很辛苦,可光靠这几位同志办好刊物那是远远不够的,我想编辑的队伍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借助外力建立起一个动态的专家库,把一些有热心、有潜力的专家、编委吸引进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编辑部的同志应多走出去,除了加强与编委的沟通和联系,还应到各地多约稿,提高采访、亲自动手写采访稿的能力,提高组织策划和宣传能力。这几年尽管已开始走出去,也确实约到了一些好稿子,但我觉得这个力度还要加大。这两年由于有色华东局的大力支持,办刊的经费也有所增加,该参加的会一定要参加,坐在家里是等不来好稿件的。
同志们,《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的会刊,我们一定要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心,立足工作实际和学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地矿行业、会员单位和编委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刊物的宣传平台和理论创新平台的作用,努力打造精品学术期刊,不断提升刊物质量和影响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创刊30周年。
以上两方面意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F407.1
C
1672-6995(2012)12-0005-05
*该发言稿根据录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