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872)
发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坚实基础
陶文昭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872)
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物质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水平的相对不足,是诸多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矛盾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更大的回旋余地。发展并不能自动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使物质基础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要更多地投入财力,而且要注意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关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依靠物质的力量,而且要将之与其他各种手段配合协调使用。
矛盾;物质基础;发展
在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胡锦涛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胡锦涛特别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对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性意义。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问题成堆,诸如落实政策、知青返城问题等急需解决。邓小平汲取历史经验教训,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提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182“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2]377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多次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3]16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强大,是我们解决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发展是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抓住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来带动全局。在新的世纪,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
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意义,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际。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最根本的是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中国的总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4]214
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意义,是基于矛盾表现的重点。人民内部矛盾当然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但更为大量地表现为利益矛盾,尤其是涉及到经济利益,诸如劳方资方、贫富悬殊、地区差异、城乡差别、效率公平、分配不公、就业失业等新的矛盾。这些矛盾表现在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和各种经济成分内部,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劳资矛盾、分配不公、失业就业、贫富悬殊等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中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经济利益矛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主要依靠经济办法来解决。邓小平指出,解决这些矛盾,“政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是要好好地做。但是,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1]195不重视物质利益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146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比较侧重于政治方面,对经济领域的矛盾及用经济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实践证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最大需求,完全离开物质利益去认识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仅仅依靠单纯的和空洞的说教来处理人民内部的诸多矛盾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收到良好效果的。不能笼统地把人民内部矛盾都归结为思想是非矛盾,不能简单地认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唯一方法,必须重视用经济的手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得失矛盾。
经济社会发展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基础性作用。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是诸多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根源。当前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看,还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导致各种利益的冲突较为普遍。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少数人闹事”部分中谈到:“一九五六年,在个别地方发生了少数工人学生罢工罢课的事件。这些人闹事的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5]236。当前一些地方的重大事件,几乎全部是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诸如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重心是放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上,而对物质利益这个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最根本的原因研究不够。忽视利益矛盾和利益分析,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没有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的一条重要原因。当然,这也不是说社会发展水平高就没矛盾了。穷有穷的问题,富有富的问题,如同邓小平在晚年所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6]1364但是,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矛盾的表现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
第二,生产力发展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基本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经济搞不上去,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发展了,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了,还能增强人们的信心,从而稳定人心,进而稳定社会。老百姓腰包鼓了,怨气就少一些,文明程度就高一些,社会矛盾发生率就会降低。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从整个国家看,统筹协调各种差别、利益的经济能力提高了,解决社会矛盾的回旋余地增大了。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内部矛盾自然而然地解决,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内部矛盾的缓和也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性。运用发展的基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有有效的相关政策。
要增加民生投入。发展的物质成果究竟多少用于投入再生产,多少用于投入民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过去经济发展基础差,社会财富较多地投入到再生产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中投资主体的变化,社会财富就要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今天民生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重视。当前中国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重,无论从自身的需要,还是与国际比较来看,都严重偏低。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成果更多地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重视用经济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政府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阶层倾斜,确保低收入阶层的最低生活保障,突出解决失业、医疗、养老保障问题,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目前人民内部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利益分配不均问题。许多人民内部矛盾,表面上是由于各种诉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引发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各种利益之间的博弈和冲突。
在共享成果方面,要致力于社会公平。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引发民族矛盾、地区矛盾、阶级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会出大乱子。因此,收入分配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当前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既要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还要着重解决再分配的社会公平保障,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需要以公平为原则,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性收入,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总的原则应该是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当然,公平也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把社会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
在共享成果方面,要致力于统筹兼顾。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局部和暂时的矛盾,我们党历来强调要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5]30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专列一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说:“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5]227-228毛泽东指出,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统筹兼顾这一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也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1]175解决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不是抹煞其中任何一方相对独立的利益,而是在保证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条件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使各方面利益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胡锦涛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7]706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充分发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用。过去如此,今后还要坚持这样的方针。处理矛盾的辩证法是,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和制约,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与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相统一,并服从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8]652因此,胡锦涛就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不断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牢物质基础。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创造有利的条件。
人民内部矛盾既有思想是非矛盾,又有利益得失矛盾,还有差异互补矛盾。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这些矛盾分别在经济、政治、意识等领域表现出来。因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处理矛盾的手段不能简单化,更不能单打一。解决这种矛盾就要运用综合的方法,包括利益调节、说服教育和民主法制的方法等,而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发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这一种方法。
在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意各种手段综合协调地运用。对于各种矛盾,要区分不同情况,通过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妥善加以解决。胡锦涛在三十三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创新机制,统筹兼顾,落实措施,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项工作。胡锦涛提出的四点要求包括: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依法保护群众权益。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发展变化,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民主制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这四点要求,既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又体现了全面性和协调性。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Development as Solid Foundation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TAO Wenzha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Haidian,Beijing 100872)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This is the basic stand of the Par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relative insu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s the origin for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vides more means and greater latitud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s.Development cannot automatically re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In order to make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play a bigger role,not only should more financial resources be put in,but also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ocial justice and interest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we should not only relie on material force but also use it in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means.
contradiction;material foundation;development
D616
A
1674—0351(2012)03—0059—04
2012-03-23
陶文昭(1965— ),男,安徽潜山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是北京市社科项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研究”(项目编号:10AbKD095)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