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瑾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江苏省 吴江市 215200
高职生社区管理中的思政教育方法探析
何艳瑾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江苏省 吴江市 215200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及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在课堂外的主要活动场所,高职生社区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的发挥高职生社区的积极作用,也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高职生社区;思政教育;导生制;社区网络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及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在课堂外的主要活动场所,高职生社区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刘延东委员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相结合,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即时应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高职生社区作为高职院校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的重要阵地,应该受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发挥高职生社区的积极作用,也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高职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食堂、文化活动场所、宿舍、商业服务网点及公共设施等的,高职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集生活、学习、休闲、交往、消费、社会实践等个体群体活动于一体的特定区域。高职生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宿舍,它具有学生生活区和城市社区的双重特征,担负着对高职生进行日常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学校课堂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延伸,是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沟通情感的场所。
与传统的城市社区相比,高职生社区有着鲜明的特点:一、主体年轻性。高职生社区居民是一群年龄介于17~24周岁间的青年,他们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相近,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对自我认可度高,渴望成才,希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心理素质不稳定,且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都略显不足,高职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二、行为群体性。青年在群体中具有仿效同龄人的倾向,好的榜样能起到良好的正面影响,坏的行为则容易引起负面效应。在学生群体中,某些言行在周围人的激化下甚至还会引起“雪崩式”反应,造成难以控制的群体行为。三、思维多元性。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使青年们容易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各类信息资源,在这些信息的熏染下,高职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信息影响,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四、活动可控性。高职生人员组成比较固定,日常生活主要是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在校大部分时间都是上课,行动模式相对统一,因而高职生活动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同时,在学校校纪校规等规章制度的制约下,学生在校的言行受到一定的约束。这些都使得高职生社区比一般城市社区具有更强的可控性。
目前,已有不少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在原有的社区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出独特的管理模式,如上海外贸学院的“大学生居民委员会”,嘉兴学院的“学生自治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这些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社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但同时也应看到,在高职生社区进行思政教育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2.1 高职生社区管理定位存在偏差
传统教育普遍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课堂,而学生社区只是学生生活、休闲的场所,因此日常教学成为了思政教育的重心,忽视了学生社区这块思政教育阵地,进而忽视了学生社区的重要性。同时,许多学校的社区管理都是学生工作部门直接参与管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自制能力有所欠缺,教育工作长期处于“重管理,轻服务”的状态。管理人员往往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忽视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这种“管治”的方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效果是在强制前提下产生的,最后可能会因规章制度过于严厉而导致学生出现反抗行为。
2.2 传统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的管理都是由学校后勤部门、安保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部门根据职责对相关区域进行管理。由于各部门的管理方法不同,各工作人员在文化水平、服务理念等也存在差异,在实际管理中往往造成多头管理、分工模糊、相互推诿等局面,最后变成育人的只管育人、管物的只知管物,无法合作管理,更不能发挥学生社区服务育人的作用。而学生会等组织作为学生社区的自治管理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起到辅助作用,参与管理的权限较小,无法起到学生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2.3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周边各市乃至全国各地,其家庭环境、社会经验、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都存在着差异。而且,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自我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多元、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差。这导致他们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借助网络等新兴渠道获取信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对学校的日常管理表现出了更高的参与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交流方式更加现代、便捷,网络、手机等已成为学生相互交流、开展活动的新平台;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团队协作精神有所欠缺,做事功利性过强;等等。
2.4 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缺失问题较突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架构调整及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碰撞的影响下,社会公共精神出现了许多缺失、错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表现为:公共场合随意吐痰、吸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用语不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主动参与意识薄弱,如果没有利益则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公共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学生自主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成效。
2.5 学生社区相对隐秘,管理受到局限
由于高职院校宿舍区普遍安装了网络,而且许多学校较偏僻,学生出行不方便,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大多在宿舍区里度过。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私人领域,存在着一定的排他性和隐秘性。正因如此,宿舍也成为了学生展现其“两面性”的场所,一些在教室等公共区域表现优秀的学生,回到宿舍区域后可能就会自我放纵,出现逆反行为。这些情况都是管理者无法主动获知的,这也对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
3.1 转变工作模式,各部门相互合作、坚持一线工作
抛弃原来各部门各管各的工作模式,形成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体、其他职能部门相辅助的一线工作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将各类教育活动开展到学生社区中。在这种模式下,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落在了学生宿舍等生活区域,通过直接接触学生生活能更清楚、快捷的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从而更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队伍、社区管理队伍、政工干部队伍等要在工作中形成时刻关注学生社区、经常深入学生社区的良好机制,学校的帮困资助、心理咨询和社团组织等相关组织部门也要经常深入学生社区,把办公重心放在学生社区第一线,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问题。
3.2 完善社区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服务教育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在高职学生社区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宿舍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安全防护等措施,更好的发挥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学生的作用,拓展社区思政教育的途径,进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综合素养。
网络管理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1)服务平台。将传统纸质的宿舍报修转变为网络报修,同时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在线政策咨询等服务;(2)宣传平台。通过网络向学生宣传常规管理制度、宿舍卫生检查、优秀学生简介、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等内容;(3)交流平台。通过建设学生社区论坛、博客,让学生在线提出建议、意见等,动员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的管理;(4)资源共享平台。向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网上图书资源、网络电影、便捷生活资讯等,甚至可以与兄弟院校进行优秀资源共享。
在进行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提倡文明上网,使社区网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渠道:一是加强舆论引导。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及优秀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把握好网络舆论的主导权。二是加强网络法规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网络法规的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相关法律,合理、合法的使用网络。三是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的监管,通过技防、人防等手段严防不良信息入侵社区网路,抵制不良上网行为。
3.3 完善组织体系,更新管理模式
建设完善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应该坚持社区“自治”的管理原则,改变一切由学校“说了算”的传统模式,形成由学校、社区物业、学生社团组织以及学生共同管理的“四元一体”管理模式。可以通过组建社区学生代表大会、社区事务管理中心、社区学生社团组织等,做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管理,增强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学生代表由社区内全体学生和社区管理人员共同选举产生,每年选举一次,是学生就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的最佳途径;社区事务管理中心负责社区日常的管理事务,由学校后勤及安保部门、物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合作办公;社区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团体,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以及进行社区的自主管理,建设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4 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增强学生公共精神
学生社团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周边区域为活动场所,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具体可以从社区安全、休闲娱乐、文化建设、学习风气、社区环境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比如:以学风建设、能力培养为主题,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辩论赛等;以社区安全为主题,开展消防演练、重大灾难疏散演练、安全知识巡展等活动;以展现学生风采为主题,开展宿舍文化节、篮球赛、学生风采大赛等活动;以节约环保为主题,开展节约用水、保护绿色植物、拒绝一次性餐具等活动;以服务学生为主题,开展跳蚤市场、电脑义诊等活动;以德育教育为主题,开展感恩月、学雷锋、心理剧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建设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增强学生的公共精神。
3.5 引入“导生制”,实现学生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
“导生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由教师选择一些高年级或年龄较大、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导生,先对他们进行教学,再让他们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在导生的帮助教学下,教师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进而扩大教育面、提高教学效率。在开展思政教育方面,导生与教师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导生实际还是学生,他们与其他学生年龄相近,在思维方式、心理、言行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导生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不像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使得导生的想法及言行与老师相比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导生都是一些思想进步、有进取心的优秀学生,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能带动学生主动进取;导生与其他同学在同一环境中生活、学习,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因此,引入“导生制”,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理解,更好的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保证学生社区的安全稳定。
[1]谢勇.高职生社区管理初探.职教通讯,2011(5)
[2]董焕敏.走向善治: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新选择.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3]周宗辉.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4]姜虹.导生制在高校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7(7)
[5]周宗辉.社区化管理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6]任和平.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突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新选择.中国农业教育,2010(5)
[7]郝明亮.关于开展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