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甬,周政华,朱巧湘,郑 琪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 杭州 310025)
加强我省政法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周长甬,周政华,朱巧湘,郑 琪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 杭州 310025)
目前,我省的政法文化呈五方面特征: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组织有序发展、文化产出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思想认识仍有误区,内容形式结合不紧,保障机制相对薄弱。要着力加强对政法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牢牢把握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着眼丰富政法民警的文化生活,切实加强政法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推进政法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文化建设;政法机关;浙江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大部署。浙江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政法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政法民警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加强我省政法文化建设,为政法队伍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对于政法机关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政法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法文化是政法机关和以政法民警为主体的政法工作者在长期的政法工作实践中创造的特定文化。丰富的政法工作实践为政法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土壤和条件,政法文化的发展繁荣又反作用于政法工作,为政法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就政法系统而言,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政法队伍永葆政治本色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政法机关作为党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的专门机关,其政治属性要求政法民警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以实际行动捍卫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武装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来激励斗志,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司法实践,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加强道德修养,引导广大政法民警明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二)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政法机关履行职责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当前,我省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凸显,政法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政法民警只有在共同的精神追求引领下,凝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形成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地迸发出干好事业的精神动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就是要增强对政法民警的鼓舞和感召,着力激发政法民警追求职业成就的内在动力,砥砺精神品质,升华精神境界,使其内心真正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转化为推动政法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政法机关做好政法工作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政法文化在推动政法机关和政法民警不懈追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提升政法机关公信力的同时,也把政法文化内含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行为作风等,以多种形式和渠道传播给了其他社会成员,从而起到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诚信、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政法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搭建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平台,向全社会传播和展示政法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争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政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政法队伍提升整体素质提供良好文化条件。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执法司法活动中的政法民警,具有缓解压力、疏导心理、陶冶情操、调节情绪等特殊功能和作用。同时,政法民警防范打击的对象是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接触到的多是社会负面现象,需要通过加强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文化强素质,通过大力实施“文化育警”工程,不断满足政法民警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满足政法民警对完善自我、提升素质的新要求新期待,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用先进的政法文化引导人、陶冶人、凝聚人、感召人,为政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促进政法民警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政法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先进政法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创造活力,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政法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举措,政法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积极探索实践,政法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坚持把政法文化发展纳入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精心谋划,大胆探索,全面推进政法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如温州市把政法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政法队伍建设年”活动总体部署,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文化建设的意见》;在永嘉县和市法院系统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政法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省法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省检察院召开了检察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认真研究检察文化科学内涵、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出5个检察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并以课题制、年会制和检察理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检察文化理论研究工作。省公安厅召开了全省公安宣传工作暨文化育警现场会,大力推进全省公安文化建设。省监狱管理局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切实加强对监狱民警文化建设的指导。
(二)紧贴职业特点,政法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政法各部门围绕“为民执法、公正司法”主题,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和队伍实际,不断丰富和拓展政法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法职业精神和部门文化。法院系统坚持“三个至上”,以保障司法公正与高效为核心,以强化审判职能为重心,以建设现代化法院为目标,以法官职业化为根本,大力加强人民法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以“公正、廉洁、为民”为核心的法院人文精神。检察机关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归纳了以“忠诚、公正、清廉、为民”为主要内涵的检察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特有的检察文化。公安机关不断深化“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以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培育爱岗敬业、尽责奉献的事业追求、优良作风和战斗意志,推动形成浙江特色的公安文化。国家安全机关突出“忠诚”主题,全面加强国安传统文化教育,使“忠诚、进取、精干、慎独、奉献”的精神内化为职业品质,熔炼成行为准则,逐步形成以“对党绝对忠诚”为特点的国安文化。司法行政机关以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律师为重点,切实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全省监狱劳教机关总结提炼了“忠诚、公正、廉明、奉献”核心价值观,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大力弘扬民警主流文化。全省律师队伍以创建优秀文化品质律师事务所为抓手,以培养具有杰出现代意识、先进思想理念、正确价值取向、良好职业操守、高尚道德伦理、优秀文化素养、精湛服务技能的社会主义新型律师为目标,深入推进律师文化建设。
(三)创新载体方法,政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地各政法部门根据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紧贴时代特征,紧贴基层实际,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政法文化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政法民警参与政法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省政法系统先后组织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教育引导政法民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二是广泛开展政法文化活动。省委政法委每年组织开展政法文化活动,2011年举办了“高唱红歌铸忠诚”全省政法系统先进表彰大会暨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合唱比赛。省法院每年为新任法官举行宣誓授职仪式,已成为全省各级法院一项重大司法礼仪活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了“红色感言”微博征文活动,以微博的形式畅谈执法为民的感想体会,吸引民警和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省公安厅举办了“人民在我心中”浙江公安机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全系统文艺汇演等,组织了文艺小分队“送文化下基层”。全省国安机关开展了“阅读红色经典”活动,在民警中掀起传承发扬国安文化传统的热潮。司法行政机关广泛开展“廉政文化监区”创建活动,打造具有基层工作特色的警示类廉政文化品牌。三是积极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在办公、学习、休息场所设立政法文化墙,建设政法文化长廊,悬挂形象标志、院训警训和反映政法文化内涵的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搭建文化平台,营造文化氛围,为政法民警创造了充满浓厚政法文化气息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四)阵地拓展延伸,政法文化组织有序发展。着力在政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法文化组织发展、政法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为深入推进全省政法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如省公安厅专门成立了公安文联,并于2009年底建立了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四个专业委员会,吸收会员200多名,人才库储备各类文化人才400余名;2011年成立了绍兴、丽水两个公安文化基地;创办了《绿洲》文学季刊杂志和《浙江公安网——警营文化栏目》等,为加强公安文化交流搭建平台。省检察院建立了浙江省检察文学艺术联合会并加入全国检察文联,稳步推进检察文化社会团体建设,着力发挥其组织、引导、服务、联络、协调、维权等功能,推动检察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丽水市检察院成立了“天行健”户外运动组织,利用双休日开展郊游登山活动,丰富民警业余文化生活。省国家安全厅强化《前沿》杂志、“前沿”论坛等文化载体的传播功能,开辟了“红色文化”系列栏目,使刊物和论坛更具思想性、时代性。省监狱管理局和直属各监狱成立了职工之家和警体中心,组建了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田径协会、登山协会等,创立了“民警课堂”、“民警论坛”等政法文化品牌。杭州市西湖区法院建成了文化中心、浙江图书馆西湖法院分馆——“憩园”,为民警提供学习锻炼和修身养性的场所。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区分局建立了图书馆、文化走廊、休闲吧、电子阅览室、警官俱乐部等一批文体功能区,被民警称为“暖心工程”。
(五)成效日益显现,政法文化产出硕果累累。一是推出了一批政法文化精品。省公安文联组织报送作品分别参加了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展、海峡两岸暨港澳警察书画展、浙江省行业书画展等均获佳绩。省监狱劳教系统创作和唱响了《浙江省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之歌》,唱出了全省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心声和风采。金华市公安局民警的绘画作品先后获得浙江省美展银奖和浙江省群文展金奖。玉环法院创作了大型音乐史诗《法槌,为神圣敲响》,被推荐参加最高法院组织的廉政文化评比。椒江法院民警出版了30多万字的小说《阴岭秀》。二是培育了一大批政法先进典型。2011年全省共有4个基层政法单位、4名基层政法党务工作者和37名基层政法民警被中央政法委分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民警。公安系统涌现出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王义生、郑先平,“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阮林根以及王法金、占立明、孙炎明、蒋定军等一大批典型人物。法院系统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陈辽敏、“全国优秀法官”项延永等先进模范。检察系统涌现了“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义乌市人民检察院、“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赵桔水、“全国模范检察官”金启和、陈长华、李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亚平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司法行政系统涌现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徐爱华、全国先进工作者吴美丽等优秀个人。三是推动了各项政法业务工作。在政法文化的感召下,全省政法民警的精神进一步提振,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安保、上海世博安保、国庆60周年安保以及抗台抢险救灾、“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近年来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提高,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安、法院、检察等系统民警人均办案数均列全国前茅,政法机关的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四是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2004年,公安部确定我省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为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并在全国会议上总结推广了该局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2010年7月,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我省法院文化建设的经验在会上作了介绍推广。2010年底,慈溪市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2011年,舟山市普陀区法院、余姚市法院分别被最高院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总的看,各级政法机关对政法文化建设认识逐步加深,思想逐步统一,领导逐步加强,全省政法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目前我省政法文化建设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政法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仍有误区。有的政法领导干部和政法民警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认为政法文化建设与政法事业发展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有的甚至认为是额外负担,是在“添乱”。特别是在当前案多人少,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少数政法领导干部对开展政法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存在消极应付、等待观望的思想。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政法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工作推进不够平衡,计划性、系统性不强。二是内容形式结合不紧。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政法文化建设等同于搞几项文体活动、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多姿多彩,对政法文化的内涵特别是精神文化层面挖掘不够,缺乏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民警的主体意识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存在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三是保障机制相对薄弱。政法文化长效机制建设有待健全完善,缺乏中长期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政法文化设施的总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基层政法单位的条件还比较差,不能较好满足政法民警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政法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专门人才仍然偏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政法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省政法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政法民警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全省政法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政法人文环境,进一步增强政法机关的文化软实力,为推动全省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着力加强对政法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要站在完善政法队伍建设总体布局、推动政法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对政法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好地推进我省政法文化建设。要加强领导力量,切实把政法文化建设摆在政法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深入分析政法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解决政法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政法文化建设的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政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要加大工作投入,确保有钱办事,着力提高基础文化设施总量,增加文化支出占工作支出的比例,保证政法文化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
(二)牢牢把握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法文化的灵魂。其中,“忠诚”是前提,是政法民警的政治本色;“为民”是目的,是政法民警的宗旨理念;“公正”是灵魂,是政法民警的神圣职责;“廉洁”是基石,是政法民警的基本操守。要把开展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政法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贯穿于政法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突出抓学习,组织政法民警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政法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的有关规定,深刻领会政法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牢履行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要突出抓讨论,充分运用学习园地、网络论坛、远程教育等各种学习阵地,采取交流研讨、主题沙龙、演讲辩论、征文活动、撰写博客、微博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如何强化忠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强化为民意识、践行根本宗旨,如何强化公正意识、规范执法司法,如何强化廉洁意识、严明纪律作风”主题,深入开展政法民警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要突出抓实践,坚持群众路线,深化 “万名民警进万家”、“警民恳谈”、“大走访”等主题实践活动,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不公不廉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真正把政法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法工作具体实践,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
(三)着眼丰富政法民警的文化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文化品位,按照贴近政法工作、贴近民警实际的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政法民警喜闻乐见的政法文化活动,让广大政法民警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深入基层一线汲取素材,努力创作更多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涉及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动漫、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个门类的政法文化精品;加大对政法文化创作的扶持力度,加强与文化企业机构的合作,建立政法文化精品创作的组织化和市场化机制。通过举办政法文化艺术节、“警营开放日”等交流活动,大力推动政法文化传播,不断增进社会各界对政法工作的理解支持,进一步密切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政法文化的传播作用,全面实施政法文化网络传播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政法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政法文化现代传播能力。
(四)突出抓好政法文化人才培养。发展壮大政法文化人才队伍,使一批政法文化领军人物和文化工作者脱颖而出,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政法文化人才队伍。加强高端紧缺政法文化人才培养,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着力搭建政法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鼓励与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的人才交流合作,大力引进文艺创作、文化创意、现代传媒、网络新技术等方面的优秀政法文化人才。深入实施基层政法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学习培训、工作保障等措施,建立健全政法文化志愿者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政法文化志愿者队伍,扎实推进基层政法文化队伍建设。
(五)切实加强政法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基础政法文化设施的投入,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基层政法单位建立一批陈列室、荣誉室、警示室、图书室、俱乐部等,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政法文化活动场所,为广大政法干警特别是基层一线干警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大力营造政法文化环境,通过文化壁画、文化走廊、文化主题墙、文化宣传片等,更好地展示政法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政法机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追求,使政法民警在浓浓的政法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不断加深对政法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把握。大力发展政法文化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法文化新闻单位改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类政法文化平台的交流、传播作用。
(六)深入推进政法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政法文化建设各项长效机制,着手研究制定政法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和规划,进一步明确政法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持续推动政法文化理论研究,围绕政法文化的内涵、特征、渊源、价值功能、实现形式、实践模式、建设路径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多学科视角,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现状与未来等多个层面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以相对成熟的理论支撑、指导和推动政法文化建设实践。加强对各类文体协会、文联等政法文化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和服务功能,规范运作,推动发展,不断增强政法文化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密切与宣传部门、文化机构、高校、社会团体等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交流协作机制,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坚持以政法文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政法机关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执法、司法活动对文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着力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发展环境,着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着力促进社会诚信和公共道德建设,为服务保障文化强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D631.18
A
1674-3040(2012)04-0049-05
2012-04-20
周长甬,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周政华、朱巧湘为该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郑琪,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该论文获2011年浙江省政法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责任编辑:尤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