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对策

2012-01-27 11:43:55崔士亮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生活

崔士亮

山东省滨州市环卫处 256600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对策

崔士亮

山东省滨州市环卫处 256600

客观评述城市生活垃圾常用的填埋、焚烧、堆肥3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在收运、处理以及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与措施。同时,还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日益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日趋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与处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策建议,探讨了我国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概况

据统计,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54亿吨,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0.50亿吨;另据调查估算,村庄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16亿吨。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2.04亿吨,全国城乡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3.20亿吨。

对于生活垃圾产生量,如城镇人均日产量按1.0kg估计,村庄人均日产量按0.5kg估计,则全国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65亿吨,产生量和清运量之间的差值约为14%。2008年年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参考数据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40%。

2 主要处理方式及现状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3种。

2.1 填埋

垃圾填埋处理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而且方法简单,节省投资,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采用填埋处理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m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黏土层。否则需另设黏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

填埋处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垃圾填埋处理具有以下缺点:(1)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场地选择较困难;(2)垃圾填埋同时填埋掉了可利用物品;(3)管理等费用不断提高;(4)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2.2 焚烧

垃圾焚烧处理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的过程。实质是碳、氢、硫等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垃圾焚烧后,释放出热能,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热能要回收,烟气要净化,残渣要消化,这是焚烧处理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存在以下缺点:(1)垃圾中可利用资源在焚烧时销毁,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处理方法;(2)焚烧处理对垃圾低量热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烧的;(3)焚烧产生的烟气必须净化,净化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4)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2.3 堆肥

堆肥处理是利用处理垃圾制取农家肥的最古老的办法,被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堆肥是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堆肥技术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堆肥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

垃圾堆肥处理具有以下缺点:(1)堆肥处理的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2)堆肥产生的产品属农家肥,肥效差,销售相对困难。

3 垃圾收集处理和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垃圾混合收集

长期以来,我国生活垃圾一直是混合收集。混合收集的弊端在于:(1)混合垃圾中含有一部分尚有利用价值、可直接回收利用的物质如废纸、塑料等,如果直接处理,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大了垃圾处理量,使处理成本大大增加;(2)混合垃圾中还含有一些危险废物如日光灯管、废旧电池等,不仅增加了无害化处理的难度,而且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污染。

尽管2000年建设部设立了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实际进展效果并不理想。

3.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关于生活垃圾的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存在一定缺陷。已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规对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是加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但这些基本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给依法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带来了困难。地方部门未能充分行使立法职能,缺少相应的地方法规的制订,使得相关部门在执法时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

3.3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主管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个城市由市政府领导下的城建环卫部门主管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30]。垃圾处理行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其收运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执行基本上是由政府一家包揽,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自己监督自己”,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制约着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

3.4 资金匮乏,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但很多城市依然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垃圾处理作为城市公用事业,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政府几乎担负所有的费用,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巨大,资金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的处理需求。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数量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市县从垃圾源到中转设施的运输几乎完全由人力完成。大多数县城采用自然沟壑堆放生活垃圾,没有任何防渗层和渗滤液处理系统。

3.5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与环境保护不仅仅只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也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支持和。要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日本的生活垃圾回收做得相当好,居民能够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由于生活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公民普遍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性较差,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处处可见。

4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策

4.1 制订专业规划

组织编制《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思路、目标、原则、任务、投资和政策措施等,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引导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4.2 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

健全法规标准。制订《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法》;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修)订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地方立法,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

4.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及各级政府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加快对已有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改造。

4.4 改革管理体制,加快市场化运作

必须要优化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同时,对于生活垃圾的管理要做到“政企分开”,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主要参与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能力。作,垃圾的清运处理工作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推向市场,由社会相关企业承包垃圾的清运处理,垃圾产生者向处理公司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而政府无需再提供大量垃圾清运、处置的财政补贴,垃圾处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这样不仅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还极大地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4.5 建立健全垃圾收费体系

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垃圾收费体系,坚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欠缴、拒缴生活垃圾处理费的行为予以处罚,保证垃圾处理收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并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征收方式,提高垃圾收缴率。

4.6 推进垃圾分类收集

推进分类收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商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回收站点建设,规范站点管理。

健全收运体系。按照密闭化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备设施,逐步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以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避免二次污染为目标,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和水平。

4.7 支持技术研究

要支持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预处理、生态填埋、清洁焚烧、厌氧发酵、二!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处理、水泥窑共处置、污染场地评估和修复等技术研发,并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

4.8 加强监测监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各地政府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和监管,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评级工作,要依法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和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制度,以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标准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4.9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府应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向公众宣传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环境意识水平有着长远的影响,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是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基础工作。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坚持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教育,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9~11.

[2]陈世和.中国大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术概况[J].环境科学,1993;12(1):32~34.

[3]赵由才.可持续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刘克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实践与探讨[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2.

[5]宋晓岚.城市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1,15,(4):36~40.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34

崔士亮(1966年1月- ),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生活
垃圾去哪了
NO TIME TO WASTE
汉语世界(2020年1期)2020-02-14 15:11:54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倒垃圾
漫生活?阅快乐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24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