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梅
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科技期刊网络化刍议
杨建梅
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查找使用的便捷性、低成本高效率、互动性等特点,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科技期刊的网络化由此产生。鉴于我国期刊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更应把握好科技期刊网络化的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使期刊积极利用网络条件,促进网络化过程,以加强科技期刊的宣传与信息的传播。
科技期刊;信息;网络化;出版;编辑
科技期刊的主要作用是传播各种科技信息,系统地反映某一学科的发展进程,介绍其新进展、新理论。17世纪,法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科技期刊,300多年来,科技期刊一直是向世人介绍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反映时代及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2010年中国记者网报道,我国的科技期刊共有4955种。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产业正处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迅速演变的关键时期。由于信息载体有限,早期的科技期刊发展速度比较缓慢。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庞大、查找使用便捷、成本低、效率高、能够互动等特点,这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科技期刊的网络化要求由此产生。可以说,科技期刊与网络的结合,是顺应了当今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期刊网络化发展非常迅速,但我国期刊发展进程比较缓慢[1]。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更应把握好科技期刊网络化的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目前,很多科技期刊已建立主页,或者利用网络发表论文。但科技期刊网络化不只是将期刊内容上网,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电子期刊、期刊网络数据库等。目前受到普遍推广的科技期刊网络化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科技期刊网络化,是指传统纸质版科技期刊利用网络的二次编辑,实现内容网络化及服务网络化,使读者可进行内容查询及获得的过程[2-3]。广义的科技期刊网络化,是指借助网络来实现编辑、出版、传播等工作,是包括征稿、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管理等众多环节工作的网络化[4]。早期的科技期刊网络化,可以用狭义定义概括。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科技期刊网络化已逐渐过渡为约稿、编辑、出版、发行和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程序的网络化,即逐渐从狭义向广义过渡。
2.1 成本低
纸质版科技期刊在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环节的费用往往占到了编辑部费用支出的大部分。而科技期刊网络化既实现了出版的“无印刷化”,减少了运输、邮寄等环节,实实在在降低了办刊成本。
2.2 时效性强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从大众媒介发出到受众接受、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可以实现越来越强的时效性。科技期刊网络化省去了印刷、发行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能够做到信息一出版就能与读者见面,真正实现出版与发行的“零等待”,为所刊载的信息赋予了很强的时效性。
此外,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进行即时交流与反馈[5],不需要通过送、寄等形式,从而节省了时间,缩短了期刊的出版周期,使信息传播更为高效。国际如Nature、Science等许多学术期刊在出版印刷版当天就出版网络版;国内如《中山大学学报》、《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在印刷出版之前,就已将当期所有内容挂在网上,供作者阅读与下载,实现了期刊网络化的高时效性,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提高了期刊的竞争力。
2.3 方便读者
纸质版期刊在印刷、装订成册后,往往通过邮局公开发行。读者要想获得期刊,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到邮局订购,读者付费购买的是整册的期刊,无论读者需要与否,当期刊物所有信息都会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接受信息比较被动,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去图书馆借阅,读者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复制、摘抄,这影响了读者对信息的使用效率。
期刊实现网络化以后,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线浏览,对所需信息进行下载和打印,这样一来,期刊的信息传播变得方便快捷,读者的阅读与订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读者对信息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节约了资源。
3.1 自建网站
中国科协所属898种期刊中有448种(49.9%)通过自建网站上网[6]。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的1868种核心期刊中,已有1105种期刊自建网站,占被收录的核心期刊总数的59.2%[5]。世界知名的国际科技期刊Nature拥有独立的网站(http://www.nature.com/),可提供1997年6月至当前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Science于198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也有自己的网站(http://www.sciencemag.org/)。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网站。
自建网站的方式比较灵活,可通过期刊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容易突出期刊的特色。可创建友情链接,建立读者、作者、编者信息反馈平台,将通知、公告、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及编辑部成员信息等挂在网上,增进编辑部与读者和作者的交流与联系。
3.2 建立自动化采编系统
实现期刊网络化重要的是增强期刊出版的时效性、缩短稿件的出版时滞。稿件的出版时滞与期刊的出版周期及稿件积压情况密切相关,要想缩短出版时滞,首先要缩短稿件处理时间。目前,多数科技期刊主要通过作者寄信方式投稿,收到稿件后手工登记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再将信函转给审稿专家,专家审过稿后,将稿件与审稿意见反馈给编辑部,编辑部再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修改过后再寄还给编辑部,稿件的一来二去影响了处理速度,有时甚至容易丢失稿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稿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稿件处理程序已显得与目前科技期刊的发展不相适应。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杂志社稿件处理系统、北京勤云公司的稿件采编系统和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都是自动化采编系统,集采编、审稿、网络出版、出版管理于一体。系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个性化配置,满足了编辑部业务流程多样性的需求,实现了编辑部工作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例如,想要投稿的作者可以登录系统,采用导航式或一步式投稿,作者和稿件的信息由作者在线填写,省去了编辑的稿件登记工作,作者可以随时上网跟踪稿件的审稿进度,查看不同状态或阶段的稿件。
通过采编系统这个门户,刊物可以建立一套期刊发布的标准化、国际化平台,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期刊信息、关注期刊状态、在线阅读、查询下载期刊文献的平台。
3.3 依托大型数据库将纸质版期刊上网
目前,中国专业的期刊数据库有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功能强大,而且还有专业人员对网站进行制作及日常维护与更新。其检索途径和方法多样,纸质期刊将每期的电子版传给各大数据库,经二次处理后保存在数据库,供读者网上检索。科技期刊通过这种方式上网,成本较低,同时也易形成规模效应,扩大传播途径,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科技期刊网络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网络不断发展与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科技期刊要与时俱进,抓住网络媒体发展的机遇,积极利用网络条件促进网络化过程,以加强科技期刊的宣传,促进科技信息的传播。
[1]李禧娜,何以平,郑巧玲.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sup.l):12~14.
[2]李海燕,韩萍,王玮,等.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55~558.
[3]程维红,任胜利,刘旭.我国农业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7(4):721~724.
[4]陈月婷.科技期刊研究网络化内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721~724.
[5]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策略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5):443~446.
[6]吴根范,王青.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的特点、问题及发展建议[J].编辑学报,2009,21(3):252~253.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31
杨建梅,女,1976年6月生,籍贯安徽涡阳,毕业于新疆大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从事期刊出版和编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