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德
答:利用节能型日光温室进行早春菜豆栽培,全国各地均有,以山东面积较大。2012年很多农民朋友反映早春菜豆落花落荚现象严重,而且植株长势弱、节间长,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早春保护地菜豆的栽培技术要求较高。菜豆幼苗期对温度要求不严格,气温在10~30℃均可以生长,但在花芽分化期要严格控制温度。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12℃或高于27℃,时间超过2~3d(天)就会影响花芽分化,或花芽分化不完全;开花期适宜温度为13~26℃,白天温度高于30℃,夜间温度低于10℃就会引起落花。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或高于90%也不利于完成授粉受精过程。因此,在保护地栽培中,温度不要过低或过高,特别是在开花期,早晨温度不要低于13℃,上午棚内温度达到23℃就要通风,中午不要超过28℃,下午24℃就要关闭风口,夜间温度前半夜稍高,由傍晚20℃下降到16℃,早晨控制在13~15℃。开花期间上午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若偏干可浇小水,或喷施叶面肥增加空气湿度,避免浇水过大引起落花。豆类管理一般是浇荚不浇花,当有80%的花已谢,豆荚长到3~5cm时浇膨荚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水量不宜过大,结合追施复合肥(N∶P∶K为15∶10∶20),每667m2随水冲施10~15kg。结荚盛期每隔7~10d(天)浇1次水,也可隔一水追一次肥。结合防病进行根外追肥,为了提高坐荚率,在始花期可喷施全树果(0.4%芸薹素·赤霉酸,云大科技生产),或喷施回生露(鲁虹农科)都可保花保果,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发展,提高总产量。
另外,菜豆对光照也有一定的要求,每天应保持8h(小时)左右的光照。深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光照时间短,再加上棚膜有灰尘,或棚膜质量不太好,菜豆不但长势弱,而且节间长达20cm以上。因此在管理上要经常清理棚膜上的灰尘,并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揭晚盖不透明覆盖物,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答:菜豆锈病是豆类的主要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植株结荚后开始发病。适宜的发病温度为14~26℃,发病适温为16~22℃,昼夜温差大、空气相对湿度在60%~90%、夜间结露时间长等都有利于锈病发生。在棚门口或通风处首先发病。对于锈病要以预防为主,可喷施戊唑醇、己唑醇(翠丽)、醚菌酯(翠贝)、蛇床子素(总有效成分51%,其中蛇床子素1%、吡唑嘧菌酯25%、乙醚酚25%,中国淮阳顺农化工生产)等,注意不要喷到生长点上,更不要随意加大使用浓度。
答:种植3a(年)以上豆类作物的大棚或节能日光温室,更易发生枯萎病或炭疽病。
重茬地块枯萎病在移栽缓苗后、始花期开始发生,病株自下而上叶片发黄、叶脉变褐、嫩叶先萎蔫,直至全株叶片枯黄脱落。病株根系不好,侧根少,易拔起,结荚明显减少。防治措施: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增加生物菌肥,对保护根系减少枯萎病发生非常重要。一旦发病可用恶霉灵灌根,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
菜豆炭疽病,幼苗期及成株期均可染病,叶脉上首先发生红褐色小条斑,渐扩展为多角形黑褐色网状病斑;叶柄和茎上的病斑凹陷、龟裂,扩大后呈锈褐色的条状。严重的引起植株萎蔫。病菌靠水流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为害。在多雨、多露、多雾、冷凉多湿的环境中,播种过密、土壤粘重的地块发病严重。深冬期间播种时浇水量过大就会引起发病。当温度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92%时病害很少发生。建议深冬或早春栽培时,缓苗水可分两次浇,先浇穴或浇小沟,5~7d(天)已长出新根后再浇1次小水,直到4月底前浇水量不宜过大。一旦发病可用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加上天达2116喷雾,连续防治2~3次,就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防治菜豆枯萎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要采取综合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九粒白、青岛架豆、绿龙等品种;②种子消毒,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③增施有机肥或穴施生物菌肥;④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可与葱、蒜、韭菜或与果类作物进行轮作。
答:随着设施栽培蔬菜品种的不断增加与更新,加上阴雨雾天的增多,细菌性病害在保护地栽培中有逐年严重的趋势,豆类作物也不例外。菜豆细菌性疫病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幼苗子叶发病呈红褐色溃疡状,扩大后呈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易折断干枯。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进入导管,随水分的运输扩展到植株顶端。豆荚受害后产生近圆形黑褐色斑点,稍凹陷,边缘有红褐色晕圈,湿度大时茎叶病斑处溢出粉红色粘稠状菌脓。病菌主要借助于田间操作、气流、昆虫等传播,病菌从寄主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地势低洼、平畦栽培、肥力不足、灌水频繁、管理粗放或连作的地块发病严重。
细菌性病害防治:①种子消毒,用45℃温水浸种15min(分),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72%农用链霉素1200倍液浸种6~8h(小时),稍晾后播种。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结合施用生物菌肥。幼苗期进行多次中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并结合防治枯萎病加上防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可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45%新植霉素等喷雾或灌根,8~10d(天)防治1次。③结合植株的长势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补充钙元素,对提高菜豆的抗病性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