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利好种菜 拓宽知识菜好卖

2012-01-27 08:07
中国蔬菜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一分耕耘菜农种菜

王 正

众所周知,蔬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到最后的收获,体力劳动至少是目前蔬菜种植中的主旋律。但是,随着蔬菜产业的持续变化和发展,单纯的体力劳动不再单纯,琳琅满目的蔬菜品种、日益严重的病虫害威胁、不断变化更新的栽培技术和变幻莫测的蔬菜市场让体力劳动下的菜农力不从心,叫苦不迭。俗话里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概也只能是对劳动者最大的安慰和祝福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严重匮乏的农业基层,这句话显得更有意义。

小农经济的中国,小规模、分散的种植环境使得蔬菜产业信息严重失衡、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的菜农,首先在品种的购买上就存在被动选择权,缺少辨别品种差异和好坏的基本能力,往往只听信和购买当地经销商经营的品种,寄“钱途”于未卜;其次在化肥、农药购买上存在被动使用权,菜农由于缺少对蔬菜生长周期中施肥阶段、施肥种类和施用量的正确认识;同时,发生病虫害时缺少辨别病虫害及防治的基本常识,导致化肥、农药滥买滥施。作为生产者的菜农,收购蔬菜时的价格则成为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就像期待中大奖一样,期望收购价格出来时能高一点,卖个好价钱。殊不知他们是菜价的参与者,却完全丧失了自主性,更没有议价的权利。其实早在种菜之初,根据现有的市场走势还是多少能够看出未来价格走势的一些端倪,可是“什么挣钱了种什么”的习惯性思维依然存在于广大种植者中。

被动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在产业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下,不能够只依赖于适时政策的出台,靠别人之前得先靠自己。要主动去了解、学习一些蔬菜栽培和市场方面的信息,愿意去获取新的知识,无论是看书还是听别人讲。对于整天辛苦下地的菜农来说,实在不能用“懒”来形容这么可爱的人们,可是有时候闭塞和怵头学知识的观念恰恰营造出了“心懒”的假象,笔者无心去评判菜农的学历程度和管理水平,但是无论识字与否、管理好坏,只要抱着一颗主动学习的心态就够了,做事主动,才有可能占据优势。

最近,《中国蔬菜》编辑部开展了读者问卷调查活动。读者通过邮件、手机短信和写信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真诚的建议,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励。尤其是寄来的一些信件,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亲笔书写的文字所蕴含的真情、期待乃至祝福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满怀感动!值得注意的是,来信中不乏有一些经销商的感谢信,他们通过订阅《中国蔬菜》获得了一些知识,不仅指导农民生产帮助致富,自己也生意红火。菜农的知识程度和精力毕竟有限,而基层农资经销商是菜农意见的征集者,在熟悉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的基础上,如果注意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完全可以做到对症下药,赢得当地菜农的信赖。如果当菜农拿着刚刚在地里拔下的病苗去店里找经销商询问这是什么病时,这懂与不懂之间就不仅仅是一瓶农药钱的利润了。

也有不少来信为我们杂志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们也秉持着贴近读者、贴近基层的服务理念,为广大菜农朋友们提供更易懂、实用的蔬菜产业的相关内容,更加地“接地气儿”!争取让读者获取更多好的资讯和知识,让泥土的芬芳与书卷的清香自然地融合、散播出去。

纵观下来,菜农、经销商(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和《中国蔬菜》及相关的一些期刊杂志,更像是学生、老师和课本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共同的目的还是尽最大可能地帮助菜农致富!种菜不仅需要辛勤的耕耘、麻利的身手,还需要信息面的拓宽和农技知识的辅佐!弄懂蔬菜种植的每个环节,操作时才不会盲目,心里也更加有底。这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会不打折扣,甚至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一分耕耘菜农种菜
海底能种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张梓瑜: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菜农和学问家
自种菜,更安全?
露水露馅
耕耘与收获
耕耘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