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玲
(龙井市人民医院 吉林龙井 133400)
我国的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的服务行业,其以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参与市场竞争,需要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医疗市场和提高医疗声誉,不断壮大自己;同时也要有效得控制人、财、物的消耗,使现有医院资源发挥更大效益[1~3]。因此,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不仅是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协调必然选择,更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应对社会竞争的有效手段。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管理者利用经济杠杆的理论来提高医院绩效,最终提高医院的公益性。
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按核算对象不同分为3种:全成本法、项目法与病种法。其中全成本法是以单位内部各部门、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4]。为提高管理水平推行全成本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全成本法又称为科室成本核算,原则上将医院各科室根据其工作性质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科室是指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的科室,其确定依据以需要计算的单位成本为准。若计算项目成本,医技科室、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为直接成本科室[5];若计算诊次、病床日成本,则只有临床科室为直接成本科室。间接成本科室是指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而直接为直接科室提供服务的科室,分为全院性和局部性间接科室。全院性科室是指为全院所有科室提供服务的间接科室,包括全院性行政科室和全院性后勤科室;局部性间接科室是指只为医院中的部分科室提供服务的间接科室,如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病案室、挂号室、消毒供应室等。
每个科室的成本项目归为劳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损耗费、公务费和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六大类[6~7]。(1)归集、计算各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2)将间接成本科室成本分摊到直接成本科室;(3)将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和分摊来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到直接科室进行卫生服务的实际全成本。在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涉及到2次分摊。(1)不能直接得到的科室消耗的分摊。比较实际的做法是:按人头、科室实用面积或床位数进行剔除消耗量以后的节余分配。(2)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向直接成本科室的分摊。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是先将各科室直接成本的归集,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直接计人到该科室,然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四级分摊。
公摊费用是第一级分摊,指在成本的归集过程中,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如清洁排污费、绿化费、保安费等[8]。公摊费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煤水电费,交通费,房屋和设备修购基金,房屋修缮、零星工程等。其中人员成木按人员数量比例分摊到各科室。煤水电费由大用户单独计量,其余按照房屋面积或人员数量分摊到各核算中心。交通费按各核算中心实际使用交通工具工作量进行分摊。房屋折旧按科室面积分配到核算中心。设备折旧按照不同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将设备分类后,按照各科室拥有设备占全院同类设备比重分配。
管理成本分摊属于第二级分摊,主要内容是将全院管理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例如院长办公室、财务处等管理类科室。具体方法按照人员比例分摊。
医疗辅助成本分摊为第三级分摊,主要对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分摊科室范围:挂号室、住院处、供应室等。其中,医辅服务职能科室、供应室、洗衣房分摊方法:使用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对照参数(或内部服务量),本着谁受益谁担负的原则进行分摊(但不向管理类科室及同类别科室分摊)。门诊医辅、住院医辅分摊按照临床科室床/工作日数量分摊。没有工作量的医辅科室分摊按医技科室、直接医疗科室的人数向下分摊。
医技科室成本分摊为第四级分摊,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管理成本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其中,药剂科成本分摊按照使用收入支出配比平衡原则;医疗技术检查科室、手术室采用收入支出配比平衡原则分摊。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主要用于医院奖金分配,实行医院对科室一次分配,科室对个人二次分配的奖金计提法提供数据依据。在国家财政补贴有限,医院补偿机制未完全建立的条件下,医院成本核算从客观上容易促使科室追求含金量高或收效好的医疗项目,取消无利或微利的服务项目,即由于医院和病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医务人员的诱导需求往往导致分解收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住院等短期行为的发生,人为地扩大了医院的供给,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和有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
成本核算也应强调医患双方均降低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1)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树立医院的形象来增加顾客总价值。(2)降低顾客总成本,即减少患者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支出,使患者获得更大利益。因此,医院经营管理应在不增加病人疾病负担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核算,加强自身成本控制,提高劳动效率,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成本核算不是万能的,它是一种长效机制,并不能指望它解决医院及科室中的所有问题。成本核算是医院改革的突破口[9],这项改革措施与医院其他改革措施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发现医院在管理上、制度上出现的漏洞甚至是宏观政策上的缺陷,但要弥补漏洞,改正不足,必须适时地推进其他改革措施,这样医院的各项改革措施才能收到成效,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在成本核算上的内部分配机制必须与生产要素相结合,合理的分配机制是激发和保护职工积极性的持续性机制。辩证地看待经济效益在分配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效率与效益并存原则,实现内部分配与医疗质量和工作量、技术风险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
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成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上的,成本是原因、质量是结果。但有时医院的高成本却是因为一些医疗服务质量不好造成的。(1)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医疗事故费用加大了医疗服务后果;(2)医疗服务质量不好,会导致医疗服务的信誉下降,使得医疗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因此,要树立提高医疗质量就是降低成本的观念。实现成本核算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增强医院内涵发展的动力。
医院需设立由院长主持,由财务科、院办、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统计科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下设经济成本核算办公室为常设机构[10]。负责实施具体的核算管理工作。根据管理会计基本原理及医院医疗业务特点,成本实行分级核算、分级控制、建立院科分级核算体系。如二级核算体系:一级成本核算即医院医疗业务特点,成本实行分级核算,核算单位由财务科医疗业务的收支,实施对外报告。二级成本核算即科室成本核算,由成本核算中心做好一定时期的科室成本的归结和计算,并实施对内报告。
[1]刘俊兰,翟树悦,李娅访.医院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3):238~240.
[2]刘俊兰,翟树悦,韩冬雪,等.我院构建物流管理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1):783~784.
[3]毕元广,刘洪玲,董永,等.构建基于预算的医院经济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7):88~89.
[4]朱元琴.对公立医院全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260):71~72.
[5]张丽钦.开展科室全成本核算强化医院经济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256):59.
[6]赵进进.非营利性医院实行成本核算面临的几个难点[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00):38~39.
[7]梁宇薇,王真.成本核算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5(203):283~284.
[8]张进,吴寿潜.浅谈非营利性医院的筹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6,(2):28~29.
[9]叶水娟.医院奖金分配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
[10]杨菊云.医院引入企业化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