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益坚
(中国人民银行平顶山市中心支行 河南 平顶山 467001)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及防范
○许益坚
(中国人民银行平顶山市中心支行 河南 平顶山 467001)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发展很快,但是信贷操作风险也日渐显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的重要工作。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在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
农村信用社 贷款业务 风险防范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分析农信社系统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发现,大量损失是由于贷款关键环节人员不尽职、违规操作或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等因素形成的操作风险。因此,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目前,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表现为:授权制度不科学,联保贷款权限偏大;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只是听听汇报,形同虚设;审贷小组也很少深入实际,未完全履行职责,存在为短期效益而盲目放贷现象。
一是贷前调查制度落实不严。有些基层信用社只注重抵押物,甚至不作贷前调查。二是贷款审批不严密。目前,贷款审批权一般集中到联社,但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大多根据基层社材料作出决策,很少进行再调查,难免造成决策失误。三是有的信用社疏于贷后管理。尤其一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无人持续跟踪,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持续经营情况不了解。四是存在个别信贷员未按规定建立客户档案的现象。一旦信贷人员轮换,接任人员连客户的基本情况都难以及时掌握,形成风险也不能及时发现。
一是绩效考核未进行细化,执行标准不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责任追究形同虚设。二是对信贷人员没有开展应有的培训,部分信贷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素质不高,不能完全适应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成为落实责任管理、制约信贷业务持续发展的“瓶颈”。三是内部审计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审计理念落后,不能有效履行监督、督促的作用。
一是贷款到期转贷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农村信用社普遍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风险;二是以贷结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完成收息任务和盈余指标,一味追求短期利润,不顾管理制度进行以贷结息,信贷风险逐渐累积。
上述风险的存在除产权因素外,与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架构不完善有着密切关系。一是忽视对员工风险意识教育。由于农信社对员工培训工作不系统、风险教育不到位,加之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造成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给正常的业务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缺乏严密的流程设计和控制,激励机制不科学,员工依赖思想严重,存在得过且过的惰性情绪。三是内部审计功能弱化,核算性审计多,前瞻型、风险性审计少,致使操作风险越积越大。
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存在于信贷业务全过程,存在于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各部门,是各单位无法完全回避的,因此,加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更应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严格按照银监会发布的《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做好基础数据收集,做好风险分类和风险分析,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和贷款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从而减少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既要得到管理层的支持,也要有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决定员工参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应大力提高各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对操作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操作风险管理资源的投入,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列入各级机构的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其理解和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类型、控制手段、可接受的风险边际等情况,降低因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低、管理人员水平差等原因形成的操作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按信贷业务开展的时间、程序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贷前调查阶段、贷款审批阶段、贷款发放阶段和贷后管理阶段,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其中贷前调查是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基础,关系到农村信用社在以后的环节能否做出正确的管理判断。同时贷前调查环节主要是在基层行展开,而基层行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更要重视在这一环节操作风险的防范管理。
图1 贷款调查阶段
图2 贷款审批阶段
图3 贷款发放阶段
农村信用社联社要对信贷业务的各个阶段、环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根据农信社的管理水平、服务对象及员工实际情况对贷款的各个阶段进行更详细的划分,找出风险点,制定明细的操作规程,以评价、规避各节点的操作风险,对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进行早期预防。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设定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权责,切实转换经营机制。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梳理,制定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和新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内控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优化岗位设置。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将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纪录、对业绩的评价职责分开设立,针对各环节实行主责任制度。二是提高规章制度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农村信用社应针对信贷业务各环节中的风险点、操作特点制定专门的监督管理措施,每项政策、措施都应以文件形式加以确定,并要求信贷人员熟练掌握。同时,结合农信社员工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依据“制度先行”原则,对于信贷业务中出现的新业务,应尽量做到先有制度、办法再推出新业务。在新业务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有针对性地完善,避免在信贷业务环节中出现操作风险。三是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可以促使信贷人员加强学习,自觉完成风险管理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不能仅考虑收益指标,还要综合考虑操作风险因素,使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协调发展,力求效益最大化。四是加强授权落实情况的检查。联社应对其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授权、授信适当,授权权限及授信额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
农村信用社联社要充分发挥内、外部检查的作用,督促各信用社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一是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强化对客户的贷后监管,及时发现信贷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客户的风险状况。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摒弃一边纠正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使信贷人员自觉树立按制度办贷的良好习惯,转变随心所欲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内部审计体制,逐步建立垂直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并直接对联社监事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利用外部监督、约束内控执行。借鉴国外银行的审计经验,正确对待监管部门的检查,积极引进外部审计,以促进信用社内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各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
[1]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2010(5).
[2]刍议邮储银行操作风险[J].邮政研究,2010(1).
[3]钟灿辉、陈武:银行信贷实务与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