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资本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2-01-26 01:47孙万欣陈金龙
财会通讯 2012年24期
关键词:资本研究企业

孙万欣 陈金龙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企业社会资本研究述评与展望*

孙万欣 陈金龙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在新兴转轨的中国制度背景下,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去解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现象,日益显示出较强的解释力。从社会资本到企业社会资本,从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界定到量化测度,再到企业社会资本的实证效应,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研究脉络文献的展现与述评,为进一步研究拓展该领域提供参考。

企业社会资本 研究 述评

表1 企业社会资本界定

社会资本研究始于社会学领域,然后延伸到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侧重于宏观理论分析与解释,而在管理学领域侧重于微观实证分析与应用。研究延续了源于西方社会学的基础理论,但更适合据以分析中国新兴加转轨制度背景下的关系型社会实践。因此,企业社会资本在中国当前诸多企业领域的解释力方面成为研究热点。

一、企业社会资本界定和测量

(一)企业社会资本界定Burt(1992)首次将社会资本由社会学中的个人层面扩展到企业层面,指出社会资本是其内部之间和内外部之间的关系。Leenders、Gabbay(1999)首次真正提出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是有形的和虚拟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归结到企业经营者,并通过这一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关系,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Nahapiet和Ghoshal(1998)的相关研究具有影响力,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是由社会关系网络演化出来的信任与合作,其内容包括结构、认知和关系,即三维度说(Tsai&Ghoshal,1998;韦影,2005;周小虎,2006)。相继有不同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界定,如表(1)所示,但其本质均强调联系、联系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以及由此引申形成的资源或能力。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源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并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社会资本的演变,而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内涵,具体如图(1)所示。

(二)企业社会资本测量 如何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测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难题。学界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度基本上延续了社会资本测度的方法,其中主要的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表(2)所示。由于企业社会资本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对其量化的难度。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以及信息化手段的增强,测量的方法和量表的设计逐渐趋于科学和完善。

二、企业社会资本效应

(一)企业社会资本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益相关者关系治理,由此,企业社会资本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将两者结合起来,企业社会资本既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也是有效的治理机制,良好的“关系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理冲突,降低交易费用(周小虎,2004,2006)。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企业社会资本视角,协调和处理好公司与中小股东的关系,可以显著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王前锋等,2009)。关系投资已经成为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重要参数变量。

(二)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 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资本市场功能的改善(Coleman,1990)。在融资时,社会资本作为资源或能力,能够部分充当抵押品的效用(Impavido,2002)。社会资本的区域分布差异,显示出区域金融功能的差异(Guiso,2004)。企业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意义重大(Woolcock M.,1998),社会资本对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有促进作用(张飞,2009)。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银企关系是信贷因变量的显著解释变量(Chakravarty,1999)。在扁平的中小信贷嘴直机构中,银企关系型融资显著(Berger,Udell,2002)。银企关系越好,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化明显,融资期限结构弹性大(沈艺峰等,2009)。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资料手工整理

表2 企业社会资本指标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社会资本有利于联结外部创新网络,该机会影响创新绩效(Cooke P.,Wills D.,1999)。通过对内、对外的资源整合,企业社会资本使得整体组织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增强,从而带动技术创新(Greve A.,Salaff J.,2001;韦影,2005)。Laurence Lock Lee等(2009)提出了整合的企业社会资本模型,即企业社会资本=财务稳健性+人力资本+内部资本+网络中心性+吸收能力=财务稳健性+非结构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财务稳健性+知识资本。同时,从网络连结角度,提出“三E”(Exploration,Engagement,Exploitation)创新模型,并用此模型来解释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的关系。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组织获取资源,间接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张方华,2004)。其中,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方式——技术创新知识流动路径,这三者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刘寿先,2008)。在中小企业其作用路径表现为:认知性社会资本——结构化社会资本——技术创新绩效(王霄、胡军,2005)。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和贡献的各社会网络关系不同,根据关联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横向社会资本,研发及供应链社会资本,最后是政企、企业与学校社会资本(王勇等,2009)。

(四)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企业家社会资本或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业绩之间具有正向关系(边燕杰、丘海雄,2000;贺远琼等,2008)。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细分发现,关系嵌入和资源嵌入对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的影响,而结构嵌入对企业绩效没有影响(BatBatjargal,2001)。Laurence Lock Lee等(2009)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分析、财务分析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将企业社会资本用五个变量去度量:人力资本、市场网络中心度、技术吸收能力、内部资本(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和运营相关的资本)、财务稳健性,以155家IT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市场网络中心度和财务稳健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R&D和内部资本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企业绩效,相比财务绩效稳健的公司,对财务绩效较差的公司这种削弱作用更加明显。

(五)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都涉及到组织主体相同的多方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而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资本正相关,在获取社会资本时,各社会责任维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公益慈善和顾客导向、员工发展和责任意识、环境保护(徐尚昆等,2009)。在顾客导向中,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全面提升,可以有效降低核心员工的离职意愿(周小虎等,2004)。

(六)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转移 根据整理文献发现,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转移,这两两之间的分析逻辑相似。企业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知识转移效果的提升,已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吴翠花等,2008;李志宏等,2009)。但在具体的作用路径方面,如图(2)所示,存在不同的作用路径。企业社会资本的三维度与知识转移的动机、机会与吸收能力三要素之间存在交叉和往复的循环作用(李燕华等,2007)。能力要素在结构维度与转移效果之间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然而,调节效应则主要反映在机会要素在结构维度与转移效果之间。(王三义等,2007)。

三、研究展望

(一)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层面 第一,企业社会资本边界界定的统一化。尽管在管理学领域更加强调应用和实践,对这一概念界定的重要性并不突出,但对其后续研究以及机理分析的展开意义重大。第二,企业社会资本的量化困难重重。综合现有文献,对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的措词有测量、衡量、度量、计量等各不统一,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资本量化的认识不尽相同。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的表层化,仍然是参照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测量,企业社会资本测量指标的优化设计及其货币化计量尚待深入。第三,社会资本的信息披露。社会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理解为资本的一种,在管理学领域能否作为企业的资本并等同其他无形资本?社会资本能否及如何在财务报告披露,以哪些形式披露。第四,研究情景问题。无论是企业社会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源于西方,中国学者在相关研究时大多借鉴了西方的研究视角,这是否适合中国的情景,是否具有普适性,或者企业社会资本的中国特色问题。提倡运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方法,研究中国的问题,产生规律性的普适性认识,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第五,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或行为的影响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目前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实证研究上,由于替代变量和样本的选择不同,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撑。第六,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和演化是动态的,现有相关研究多为静态分析。运用动态博弈、合作博弈和演化博弈的方法去探讨企业社会资本的内在演变机理,以及与企业生命周期协同演化的路径,将是理论研究尚待深入的领域。

(二)企业社会资本实证效应层面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研究某一个单一社会关系网络(如企业家社会关系、企业与银行关系等)对公司治理、企业融资、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和知识转移等的影响,缺乏研究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形成的综合社会资本对各研究对象(公司治理、投融资等)的影响。第二,在方法上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构建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问卷调查采用专家评分法,主观性强,无法重复获得实证数据,导致对研究结论与方法尚存争议。第三,现有的研究都是以企业为分析对象,分析企业的内部关系和外部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为主。如果将分析对象外移,对应企业集团,例如H(Holding-company)型企业集团的内部网络,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对应的集团社会资本的形成机理与效应研究,对解决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无效或内部网络异化意义重大。除了上述领域之外,在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本、企业战略、产业集群、企业兼并重组等关系实证,以及企业社会资本在国有与民营、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中的比较实证等,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图2 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转移作用路径

[1]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功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范烨、周生春:《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述评》,《技术经济》2008年第10期。

[3]贺远琼等:《环境不确定性、企业高层管理者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

[4]黄金华、徐俊:《试论企业社会资本及其优化策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5]李志宏、朱桃:《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9期。

[6]刘林平:《企业的社会资本:概念反思和测量途径》,《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7]沈艺峰等:《嵌入性: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融资结构》,《经济管理》2009年第5期。

[8]徐尚昆、杨汝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对企业社会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1期。

[9]王勇、窦佳丽:《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09年第4期。

[10]王霄、胡军:《社会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创新》,《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11]韦影:《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2]韦影:《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研究》,《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3]韦恩·贝克:《社会资本制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吴翠花等:《联盟网络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影响路径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15]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6]张飞:《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7]张其仔:《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绩效研究》,《当代财经》2000年第1期。

[18]张文江、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贯通性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2期。

[19]周小虎:《企业社会资本与战略管理—基于网络结构观点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5期。

[21]Andrew Shipilova andWade Danis,TMGSocialCapital,Strategic Choiceand Firm Performance,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6.

[22]Bat Batjargal,Social Capital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n Russia:A Panel Study,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Working Paper,2001.

[23]Burt,StructuralHoles:The SocialStructureof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4]Berger A N.,Udell G 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Economic Journal,2002.

[25]Cooke,P.and Clifton,N..Social Capital,and Smalland Medium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Entrepreneurship in theModern Space Economy:Evolutionaryand Policy Perspectives.Tinbergen Institute,Keizersgracht,2002.

[26]Chakravarty S,Scott JS..Relationshipsand Rationing in Consumer Loans,The JournalofBusiness,1999.

[27]Coleman,J.FoundationsofSocial Theory,Boston,MA:Harvard Business,1990.

[28]Coleman,J.Social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ofSociology,1988.

[29]Cooke P,Wills D.. 〝Small Firms,SocialCapitaland the Enhancementof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Innovation Programs〞.SmallBusiness Economics,1999.

[30]Francis Fukuyama.〝SocialCapital,CivilSociety and Development〞.ThirdWorld Quarterly,2001.

[31]Greve A,Salaff J..TheDevelopmentofCorporate Social in Complex Innovation Processes.SocialCapitalofOrganization,2001.

[32]Guiso L,Sapienza P,Zingales L..The RoleofSocialCapital in FinancialDevelop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

[33]Han,S.and R.Breiger.DimensionsofCorporate SocialCapital:Toward Modelsand Measures,Boston:Kluwer,1999.

[34]ImpavidoG..CreditRationing,Group Lending and OptimalGroup Size,Annalsof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2002.

[35]Landry,R.,Amara,N.,etal..Does Social Capital Determines Innovation,Towhatext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02.

[36]Laurence Lock Lee,JamesGuthrie,NatalieGallery,Corporate SocialCapitaland Firm Performance,http://papers.ssrn.com.2009.

[37]Leenders,R.and S.Gabbay,Eds..Corporate SocialCapitaland Liability.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

孙万欣(1974-),男,河南平顶山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金龙(1965-),男,福建龙海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企业投融资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2YJA63001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 梁 恒)

猜你喜欢
资本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资本策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