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梅 杨元娇 刘健仪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
刘丽梅 杨元娇 刘健仪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 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式引流,试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结果 试验组感染率、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比13.1(6/46),χ2=4.457,P<0.05;(3.1±0.7)次比(7.6±2.2)次,t=3.861,P<0.05;(5.3±1.6)分比(8.1±1.4)分,t=4.327,P<0.05;(17.3±3.2)d比(24.5±6.1)d,t=7.631,P<0.05;(23.4±4.7)d比(29.8±7.1)d,t=8.253,P<0.05)。结论 VSD应用于骨科患者创面的愈合,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有效负压环境、无菌环境和VSD的密封性,以保证治疗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骨创伤创面;护理体会
骨创伤创面由于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直是康复护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常无法一期闭合伤口,而且愈合的时间越长,感染出现的几率也就越大[1]。我们对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引流,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VSD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7年6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1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37.4岁;上肢骨折43例,下肢骨折49例;创面时间5~68h,平均13.7h;创面面积3cm×2cm~21cm×18cm。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式引流。试验组给予VSD引流,护理要点具体如下⑴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从创面引出后需妥善固定,合理安排与患肢的位置关系,引流瓶位置应低于创面20~30cm,避免受压、折叠、扭曲、脱出等现象。若出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管道瘪陷、引流液面停滞等情况,应考虑到因创面的组织坏死物、血凝块、渗出液造成引流管道梗阻或医用泡沫通透性减低,可用l0~20mL的生理盐水冲洗和抽吸管道,或适当增加负压。若上述措施无效,应考虑重新更换引流管和医用泡沫[2-3]。⑵规范无菌措施。为防止张力性水泡,粘贴薄膜时要避免反复粘贴和过度牵拉;为防止皮肤出现压伤,引流管与周围皮肤之间可垫无菌纱布。创面周围的皮肤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性状和流量。若引流量为脓性,要考虑伤口感染的可能,并进一步做细菌培养;如引流量大且呈血性,要考虑创口崩裂的可能。更换引流瓶时,要先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后再连接引流管,更换后重新检查系统通畅性和密闭性。要严格无菌操作,而且引流管端不能高于创面,避免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4]。⑶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必须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负压不宜过小,否则液体和坏死物积聚,容易继发感染,起不到引流的效果;也不易过大,否则容易出现管道瘪陷,影响引流通畅性,一般维持在40~60kPa,还要根据组织的血运及致密程度来调整。一般来说,可结合负压瓶显示的负压值和创面触感综合判断,创面填塞的医用泡沫和覆盖的透明薄膜在良好负压下应呈瘪陷状态,有明显的硬实感。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负压过低更为常见,若出现上述情况,应该考虑负压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医用泡沫的通透性以及负压引流瓶内的液面高度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疼痛程度(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感染率、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5;t=3.861,P<0.05;t=4.327,P<0.05;t=7.631,P<0.05;t=8.25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
骨科创面愈合通常可以分为出血、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和组织塑型4个阶段。其康复过程涉及复杂的理化信号和生物学信号的调控机制,白细胞介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均在创面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创面愈合的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5]。局部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灌注不良、局部缺氧、创面感染和过早活动等。全身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年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高脂血症等)等,上述因素均可能导致创面有序的愈合过程遭到破坏。因此,创面愈合的治疗目标,主要是降低局部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身状况,从而保证愈合过程基本按照有序的顺序进展。
VSD技术由于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而且全方位地持续负压引流,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可以使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有效吸出,减少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6-8]。感染和延期愈合的最主要原因是引流不畅,传统的开放式换药由于伤口较深,出现大量渗液,引流效果不佳,而VSD由于利用VSD敷料填充创缘、创面连同其内的引流管,持续封闭负压状态能够更好地引流,彻底清除腔隙或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促进水肿消退,保证创面洁净,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和伤口愈合。
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有效负压和无菌环境。负压的保持,与患者体质、VSD材料和置管时间等因素有关,而持续稳定的负压对于吸出渗出物意义重大。因此,要严密观察,及时解除异常。无菌环境主要是确保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因此,要严格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并且在置管和换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此外,VSD的密封性,对于保持有效负压和无菌环境具有双重意义,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试验组感染率、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VSD应用于骨科患者创面的愈合,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79.
[2] 苏福锦,王卡琳,黄国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诊四肢重度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3):437-438.
[3] 李月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吸附材料在大面积皮肤撕脱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6):33-35.
[4] 黄群英,何丽明.人工皮肤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65-66.
[5] 张敏,王芳,李涛,等.16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自体皮回植联合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2-133.
[6] 熊飞,胡三莲,周玲.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复杂感染创面的疗效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73-74.
[7] 邹泽良,吴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94-95.
[8] 王明程,王宇,毛凤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修复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6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used for treating wound surface of skeletal trauma.Methods Ninety-two cases of skeletal trauma were as study objec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opened drainage,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VSD.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times of changing drugs, pain score,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 ti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χ2=4.457, P<0.05; t=3.861, P<0.05; t=4.327,P<0.05; t=7.631, P<0.05; t=8.253, P<0.05). Conclusion VSD used for treating wound surface of skeletal trauma, can increase clinical effec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life effectively. During nursing process,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vacuum environment, asepsis environment and leak-proofness,to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ound surface of skeletal trauma; Nursing experience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5.083
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骨科二区 (刘丽梅 杨元娇刘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