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芳,陈文亮
解放军第180医院 信息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医院病案室与医院各个部门都有着广泛的联系。伤病员住院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提供和服务利用等是病案室工作的主要任务,它虽不是重点科室,但因其性质决定了它必是重要科室,也是医院的医疗信息中心。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发展,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成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1-2],保障EMR的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是病案室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面开展普及结构化EMR的今天,病案室要当先行者,为医院顺利展开结构化EMR保驾护航。
我院目前应用的是老版本的EMR,其编辑是采用医生站调用自由文本编辑器的方式工作[3-4],医生通过调用WORD文本编辑器自由录入病历文本。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病历内容自由描述的要求,可通过建立模板的方式提高录入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复制、剪切、粘贴等手段适应病历中重复内容的克隆[5-6]。这种编辑方法简单、易学、功能性强,解决了记录和再现等信息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但是对病历内容无任何结构化处理,所记录的内容除阅读之外,难以进行深层次利用。同时无法对医生的复制行为加以控制,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克隆病历错误就由此产生。而结构化EMR的特点是:它有效屏蔽外部文件复制,时间和签名系统生成,专用编辑器书写病历,实时监控;资源整合性强,安全性好,提供续打印和整洁打印,结构化存储等质控功能好。我院自2011年6月开始启用结构化EMR,经过半年新老版本交接使用,目前已顺利进入正常运行。
我们首先选择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查找有关EMR的文章,从中学习分析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目前开展EMR出现的利与弊的讨论等。
在学习中重点关注对弊的对策研究,如模版的滥用问题:要采取上岗普训和病案管理人员把关相结合,提高病历书写的严肃性教育;又如EMR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医护人员书写EMR,是对病人的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包含病人的隐私,具有法律效力,是不容许对外泄露的,但往往不同的EMR系统的系统权限管理功能和系统加密功能的强弱不同,导致病历泄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规章制度的制定,打印作废纸张的销毁、EMR“封存”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7-8]。
学习用户手册除可掌握理论、规律、原理等最基本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深层次知识,才能完成工作任务。结构化EMR是我院开展的新业务,它的结构化存储、数字签名、痕迹保留和模板录入的功能,以及统一的EMR集成视图和数据集成浏览视图等都是要在正常开展前学习好的内容。EMR文书用户手册详细介绍了各界面的直观操作,如创建一份新的病历、对病历文档进行编辑、打印、保存、作废等,能为我们进入实际工作导航。
我们邀请病历模板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院授课,学习如何建立模板。计算机工程师对医生进行岗前培训,科室先培养1~2名年轻的接受能力较强技术骨干,由科室的技术骨干来完成科室模板的建立。
(1)ICD-10诊断编码不能同步存盘。在填写病历首页时,ICD-10疾病诊断编码不能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结构化EMR系统出现了无法兼容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请工程师将旧版本工作站中的“首页填写”模块,重新打包生成一个新的程序,嵌入至新版本工作站中,方便了临床使用。
(2)急诊患者转科后,原科室未完成的病历无法继续完成。 解决的方法是:由职能单位出面下文,要求医生在患者转科中,及时将病历完成。确实紧急情况下,先打印一份纸质病历与患者同时转入科室,医生随后完成余下内容并限制提交时间。
(3)手术信息无法搜索。如手术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前台护士信息、手术记录等无法查询。其暂时的解决办法是:由工程师将旧版本医生工作站中的“手术信息查询功能”提取出来,嵌入EMRS中。
(4)传染病报告卡无法使用。原因是新版本系统中对传染病病种未确定。此问题只能及时提交给开发公司解决。
(5) 胸水检查、彩超检查项目没有。该问题只要在检查项目列表中添加缺失的项目内容即可解决。
(6)DNA检查结果看不到;无费用累计汇总查询。这个问题目前仍未解决。需要与开发公司联系解决。
结构化EMR工作带来了新发现、新思考,病案管理工作者要适应新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就要提前学习好新知识,同时要做好对新项目优越性的积极宣传,使具体操作人员使用前产生兴趣,为全面普及打下良好基础。我院通过半年来结构化EMR的应用,充分体会到:结构化EMR开始使用时由于医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在磨合期会感觉到工作量增加。因此,推广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先试点后铺开,试点要在忧患意识强、医护计算机知识水平较好、有前瞻性的学科带头人的科室进行。病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指导和协助临床科室应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它不但节省了病历书写的时间,并且能够为后台的统一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对病历的质量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9-10],同时也为未来的区域医疗,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何小菁,李洪兵,胡杰.电子病历管理模式下病案科组织结构设计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60-62.
[2]徐春华.关于当前电子病历发展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2):12-13.
[3]周奕,吴宇浩.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12-14.
[4]陈丽欣,张荣霞,刘燕超.电子病历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2285-2286.
[5]吴晓澄,龚海,张宇霞,等.浅析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260-261.
[6]须晋,赵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分析[J].华西医学,2009,(4):962-965.
[7]卢樱,朱旭玮,刘晓东.浅谈电子病历的发展和在我院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83-84.
[8]粟泉.电子病历系统规划和实施的着力点[J].中医药导报,2010,(4):120-121.
[9]金峰.电子病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71-72.
[10]夏洪斌,蔡剑飞,陈金雄,等.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应用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9,(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