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之称的发生学考论

2012-01-26 11:38李崇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4期
关键词:上古方剂方位

李崇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方剂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

“方剂”一词,我们已经很平常的使用,但是为什么我们把方剂称为“方剂”,从背后寻找其命名的发生学原因,也是对中医的思维方式的一种“追踪性”研究。

符号学家卡西尔曾经引用乌西诺的话:“只有……揭示出那些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概念的过程时,我们的认识才能说是具有了真正的基础。”命名不是偶然的,很多事物原始的命名以及其命名背后的精神源泉,往往能够揭示这种事物的本质。“方剂”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是“方”、“剂”两个概念出现的则很早,通过对“方”、“剂”概念的发生学的考察,可以为我们思考中医学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提供一些帮助。

1 “方”字的发生学考论

“方”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字形从“刀”,即使楷化之后的“方”字,其下半部和依然可以看出和“刀”的联系。“方”的最初的意思是用刀将东西分开,有“分”的含义。“按出土文献的有关字形结构,‘方’形从刀,这是一脉相承的。从刀将物象的指示符号判分为二。从语源关联来看,芳字从方孳乳,‘芬芳’为连绵语。”[1]这就指出了“方”最初的含义为“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方”的含义来自于其中的“并”义。《说文解字》曰:“方,两船相并也。”段玉裁注:“下象两舟并为一,上象两船头总于一处。”《说文解字注》曰:“方元引申为凡相并之称。”而指出了方剂的“方”,是将药物并在一起的意思。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祝由方也称为“方”。而将“方”训为“并”,恰恰也证明了“方”为“分”义。叶舒宪指出:“‘方’在古代训释为‘并’,其实这与‘乱’训‘治’的训诂现象为同一类型,属于汉语史‘相反同根’:说‘并’是先含有‘分’,否则亦无所谓‘并’了。”[2]

分开,也就是将事物分成了两个方位放置,因此方位成为“分”的天然尺度,“方”便有了“方向”、“方位”的意思,而且这种含义越来越成为“方”字的主要含义。从文字学上可以看出,带“方”字旁的汉字,大部分有“方位”的含义。如“旗”,为表示方位的标识;“族”,为表示某一方位聚集的人群;“旋”,表示从某方位回到某方位。后来“方”这个字的意义也表示某一方的族群和国家,在古代文献中很常见,如殷代称周围的国家为“土方”、“马方”、“羊方”、“孟方”、“井方”、“苦方”等。从这些字与词可以看出来,“方”的意义从“分”转化为了表示“方位”、“方向”。

那么为什么表示“方位”、“方向”的方字,成为了药方的“方”呢?这就和初民的思维方式有关。

上古时期,法术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人类学认为,法术思维是人类早期最为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人类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它始终作为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发挥着作用。法术思维是一种意愿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初民看待事物的眼光都笼罩在一种原始的宗教认识论之下。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意愿总是和方向密切联系在一起。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通过研究指出了方位在早期人类的思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神圣事物都应有其位置……神圣事务由于占据着分配给他们的位置而有助于维持宇宙的秩序”[3]看一看《五十二病方》中的一个方子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以月晦日日下餔 (晡)时,取凷 (kuai块)大如鸡卵者,男子七,女子二七。先以凷 (块)置室后,令南北列,以晦往之凷 (块)所,禹步三,道南方始,取凷 (块)言曰凷言曰:“今日月晦,靡 (磨)尤 (疣)北。”凷 (块)一靡 (磨)□。已靡 (磨)。置凷 (块)其处,去勿顾。靡 (磨)大者。

从这个方子可以看出,方位在治病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如方子中的“令南北列”、“道南方始”等,咒词中都运用了表示方位的“南”、“北”,这也是上古时期祝由方的常用套式。方位、方向的意义,是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五十二病方》以及其他祝由方中,是随处可见到的。因此,方剂的“方”的命名的得来,就是来源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心理积淀。后世药物逐渐与祝由分开,但是“方”的命名延续了下来。

2 “剂”的发生学考论

方剂的“剂”字,其本字是“齐”,如《周礼·天官》中:“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注药、刮杀之齐。”《韩非子·定法》中:“医者齐药也。”,这里的“齐”就是“剂”的本字,“剂”就是把药物“齐”在一起过程,也指药物组成的整体。正如陆晋笙的《景景医话·剂字解》中说:“古者造字之初,义寓于声,剂从齐声,即有齐义。齐者平也。”《汉书》中也有:“调百药齐,和之所宜。”很显然,齐 (剂)的原初意义就是将各个不同的偏性的药物“和”成一个“平齐”的整体。

再来看“药”字。在训诂学上来讲,字形相近的字往往是同源字。“藥”从“樂”,并不是偶然的,也是有上古医学思想的积淀的。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巫歌和咒语是“乐”的起源,祝由的治疗方法就是早期的祝咒文化的延续,在早期的法术思维下,药物和咒语往往是连用的,也就是药物和祝由是等价的,就像《五十二病方》中药物治疗和祝由治疗是胶合在一起的。《吕氏春秋·古乐》中说:“昔陶唐氏之始,阴多伏滞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而上古时期的“乐”,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舞”也正是“乐”的范围之内。从宣导人体精气的角度上讲,“药”和“乐”的作用是一样的。

早期的“乐”,也是祝咒文化发展来的。而早期的调乐,称为“成均”,如《周礼·大司乐》中说:“掌成均之法……”《五行大义》中也有:“圣王法承天以立五均,五均者,六律调五声之均也。”“均”是后来“韵”的本字。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调和音律称为“均 (韵)”,而调和药物的称为“齐 (剂)”,都是把不同的 (音律、药物)调和成“均 (韵)、齐 (剂)”这样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可以简明的列出这么一个式子:

藥—配伍—齐—剂

樂—调配—均—韵

而“齐”和“均”的意义确实有相通之处,两个字作为同义连用的例子很多,如:“《说文解字》中有:“娩,生子齐均也。”《孔子家语·执辔》有:“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方剂的“剂”这个概念的发生,和上古的“和”、“齐”、“均”的思想密切相关。

3 “方剂”一词的使用

前面分别论述了“方”和“剂”的来源。“方剂”一词连用,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如《梁书·陆襄传》:襄母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忽有老人诣门,量如方剂。《新唐书·甄权传》中许胤宗云:“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后来方剂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词汇。如《汤液本草》中: “古之方剂,锱铢分两,与今不同。”《神农本草经疏》中:“五味之变,不可胜穷。此方剂之本也。”《本草蒙筌》中:“诸药合成方剂,分两各有重轻。”一直到建国后中医教育的院校教育体系建立起来,方剂也成为一门固定的学科。

[1]叶舒宪等.山海经的文化寻踪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99.

[2] 同上.

[3]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4.

猜你喜欢
上古方剂方位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认方位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