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研究综述

2012-01-26 04:51全文燕芦建国
中国城市林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高架号线轨道交通

全文燕 芦建国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37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世界上第1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建成,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我国的地铁兴建高潮大约比欧美国家晚20~30年[1]。中国第1条地铁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地铁或轻轨的城市有11个,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而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有23个。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89条[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广州、上海建成的地铁全部为地下线。同样规模的轨道交通线路建在地面、高架和地下的每公里综合投资比例为1∶3∶9,高架工程与地下工程相比还具有施工工期短、技术要求简单等特点[3]。

2 国内外在轨道交通景观方面的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概况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提出了“人车立体交通分流”的天才设想。国外对高架轨道交通的研究多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噪音和震动两方面。D.Schaap通过对公众意见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可能对沿线居民产生的环境影响[4]。C.Pronello认为轨道交通必定对城市噪声有所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运行速度的列车和沿线建筑物形态对交通噪声级别的影响[5]。L.Chillemans探讨了如何评价比利时安德卫普市的高速轨道交通在振动和噪声方面的环境影响以及该条线路对沿线居民所造成的震动和噪声危害[6]。

在景观方面,著名建筑师路易·康把高架建筑作为一种场所来设计,认为城市的高架建筑应与城外的高架建筑有不同的设计概念、标准和景观要求。荷兰wests景观公司应用了“大地艺术”的理念,对荷兰阿姆斯特丹快速路上的斯洛特迪克站进行设计和改造,把建筑物本身当作景观的载体,重构公共空间的生气,消除混凝土柱子对公交线路旁、城市边缘公园景观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架桥对于大地景观的割裂和破坏。

2.2 国内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研究

我国不少学者对轨道交通景观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从规划、空间尺度、美学、景观协调、景观评价、城市文化等方面研究高架轨道交通景观。

2.2.1 空间美学许慧华根据建筑视觉造型理论,通过对广州市现有的高架路景观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处理的对策,并强调高架结构对城市景观的主要影响是对地面用路者的视觉障碍和视觉心理上的空间分割以及对两侧建筑的遮挡[7]。蒋梁鹏认为城市快轨交通高架景观涉及其景观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和周边环境的整体之间能否形成某种协调统一,它不仅仅涉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与整个城市空间相关[8]。吴瑞麟从动态和静态景观两个层面对高架道路沿线的景观进行了分析,认为道路景观规划要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动态景观则要注重高架道路自身的设计,尤其是空间的设计,沿线景观布置宜尽量有明显的变化规律[9]。何贤芬针对高架道路在景观方面存在的尺度问题探索高架道路与城市景观保持和谐统一的适宜性途径,提出高架道路的景观尺度控制体系[10]。唐亚琳从轨道交通高架桥自身的结构体系以及桥梁美化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在美观服从于自身结构功能前提下的景观美学设计[11]。

2.2.2 景观协调

和丕壮等认为,城市快轨交通高架轨道线协调原则要强调的是快轨交通高架轨道线自身尺度的协调和快轨交通高架轨道线与环境的协调,达到宏观构景、中观造势、近观显巧的效果。谢理以广州市地铁2号线为例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环境和景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采用高架线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它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强化,而它的环境影响也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等观点。王丹平分析了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地面及地下车站区间3种不同铺设方式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以广州地铁1、2号线和机场快轨为例着重讨论了风亭的景观,提出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及与周围建筑物整体的连续性是风亭和周围环境融合的基本元素[12]。张音波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从道路规划、高架车站的城市功能定位、高架轨道线的结构设计和色彩设计、高架轨道线沿线的土地利用、敏感地区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快轨交通高架结构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对策[13]。瞿万波通过分析重庆高架轻轨的特点及其对沿线自然景观和人们视觉心理的影响提出了重庆高架轻轨与沿线景观协调发展的策略[14]。祁军立足于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景观特征探索运用现代建筑技术语言诠释和营造具有昆明地域特色并与环境共生的轨道交通高架线景观。陆明认为对城市景观和环境的影响是制约高架线路发展的两大瓶颈,指出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车辆制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克服,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优化。

2.2.3 景观评价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高架轨道景观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覃烨从交通空间的美学问题出发,选用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两个方面去构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并以重庆轻轨2号线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区段景观对该体系进行验证。张毅将高架轨道交通看作城市空间中一个有机完整的基本元素,分析了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特点和空间组合模式,将景观评价标准总结为外显、关系、内涵3个方面,探索发展高架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环境保护控制之间的适宜性途径[15]。刘婷婷通过对北京市地铁2号线、4号线、5号线和10号线出入口广场空间的调查,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选取相关度较高的雍和宫站与海淀黄庄站,北新桥站和张自忠路站两种类型进行比较,认为应加快建立出入口广场景观评价体系,从历史文化保护以及交通广场环境改善角度指导出入口广场景观总体统筹规划设计。曾智超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和以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公众参与、现场监测等为主的后评价方法体系,并结合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

2.2.4 其他方面

连小燕对日本轨道交通的车站建筑、站前文化、站内服务、站台等的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了阐述,认为轨道交通景观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姚凌峻认为地铁景观大道是微观—宏观—微观的过程,应从宏观上加强对绿化工程和景观设施的合理规划与调控。仲建华对国内第1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的“绿色轻轨”理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绿色轻轨”理念的进一步延伸进行描述,提出“绿色轻轨”将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等重要论点。

3 展望

1)在继续深入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大实践研究的力度。加强对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定量研究,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景观规划于建设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完善理论。如何具体实现景观优化,有赖于实践研究。与成功的建筑作品一样,对高架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同样能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特色和亮点。

2)注重规划。由于轨道交通从地下走上地面,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加大。高架轨道交通也成为人们了解一座城市、领略城市风光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对高架轨道交通进行线路规划时,除考虑组织交通、带动区域经济和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周边景观因素,进行景观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3)加强桥下空间利用的研究力度。由于高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长距离的高架线路下形成了大量的剩余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桥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些较好的案例,如成都的人南立交桥。高架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建筑形式以及与城市道路的位置关系影响着它的利用方式。对以上不同因素组合形成的桥下空间的利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加强高架轨道交通附属绿地景观的研究。我国的高架轨道交通景观优化方式多以绿地为主,但绿地景观在高架轨道交通景观中的应用与评价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因此,应该加强高架轨道交通景观植物造景的研究、攀缘植物种类和应用研究以及高架轨道交通立体绿化的研究,为高架线路披上绿色的外衣,使植物景观与高架建筑景观完美结合,实现其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5)加入文化元素,增加文化内涵。高架轨道交通是人们了解城市的窗口,在沿线中加入文化元素可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城市的内涵,感受城市的特色。如何将传统文化植入景观中,在景观中体现文化特色,应成为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研究的一个重点。

6)加强环境管理。保持优美的环境离不开管理,切实做好环境卫生和维持治安秩序工作也是使轨道交通高架线路改变景观形象的切入点。因此,研究一套合理的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管理制度体系和措施,对维持景观可赏度、提升高架轨道交通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1]周翊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2):1-4.

[2]张国碧,李家稳,郭建波,等.我国地铁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10,11(33):13 -15.

[3]陆明.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9(8):31-34.

[4]D Schaap.Local attitudes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a study of 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s a future high speed rail line in general and towards annoyance in particular[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6,193:411 -415.

[5]C Pronello.The measurement of train noise:a case study in northern Ital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D,2003(8):113 - 128.

[6]L Schillemans.Impact of sound and vibration of the North-South high- speed railway connection through the city of Antwerp Belgium[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3(267):637 -149.

[7]许慧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景观处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4):30-34.

[8]蒋梁鹏.城市道路夜空间和景观数量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9]吴瑞麟.城市高架交通沿线环境景观分析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3(1):9 -13.

[10]何贤芬.城市高架道路的景观尺度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6.

[11]唐亚琳.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的景观美学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9,6(22):48 -52.

[12]王丹平,刘拓瑜.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1):19-24.

[13]张音波,麦志勤,等.城市快轨交通高架结构与城市景观协调性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2):69-72.

[14]瞿万波,李燕.重庆高架轻轨对沿线景观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1):29-32.

[15]张毅.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高架号线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规划中的声环境影响研究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高架立体仓库地下室的吊装方案和实施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