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诣晨 高晓琴 杨振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南京 21003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校多区的现象较为普遍,办学类型也呈多样化趋势,这都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高校已成为各种思潮、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激烈交锋的地方。现在,在思想政治方面,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以及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观念缺乏等问题[1]。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南京林业大学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不断创先争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2010学年,先后荣获“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称号,以及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在全国高校学生公寓住宿管理制度评比中获1等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水杉剧社、大学生交响乐团被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授予“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称号,学校的大学生自强社被评为“全国优秀自强社”。为此,笔者特对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了简略总结,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身心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智力发展为核心,以具有时代感的工作使命来指导和发展学生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有效性[2]。因此,南京林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首先着力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采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力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坚持“三贴近”原则,针对学生因学习、就业、经济等困难所产生的各种困惑,强调在“实”字上做文章,重点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方面的实际困难。第三,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搭建“课内课外”互动平台。除了“一对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外,学校把发生在高校学生中的30多个典型案例精心编写为学习材料,充分利用每学年6个半天全校停课进行政治学习的时间,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并由班主任进行全程督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此外,学校每学年还组织以“诚信"“反传销”“感恩”等为主题的各类教育活动600多场次,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举行高水平的报告会300多场。例如,“森环第2学堂”成功邀请了“百家讲坛”的纪连海、莫砺锋等一批学术名人开设素质教育讲座,每学年平均开设40个讲座。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既是高校的党建工作,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新党员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举办学生党建工作研讨班、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以及不断优化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方式,使大学生党建工作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平台,使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坚持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学校共青团的基础建设,推动大学生群众性组织的发展。为了增强团员青年的模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创办了水杉英才学校,设立了基层团组织创新项目研究基金,还开展了以“创先争优”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本着“内建外引,筑土成台”的建设思路,一方面,强化“高雅艺术的引领”作用。例如,近年来相继邀请比利时阿波罗交响乐团、瑞士爵士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京剧剧院等一批艺术团体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先后邀请著名历史学家雷颐、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等24位社会名人在学校的“水杉大讲堂”讲学。另一方面,加强“草根文化”的建设和对学生群众性组织的指导。例如,每学年都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月”等系列活动,组织并参与包括全国红十字会青少年夏令营在内的大型活动80余次,举行各种讲座50多场。今后,学校还将把继续加大校园品牌艺术团体的建设力度作为学生工作的着力点。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南京林业大学不仅制定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与考核实施细则,还多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制度建设层面规范考核机制、严格日常管理、落实相关待遇、健全培养规划;同时,每学年组织辅导员参加岗前和各类专业培训100余人次,并鼓励学生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全校辅导员提交了80多篇论文参加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2010年5月,学校举办了首届辅导员论坛,100多名学生工作人员围绕各专项工作进行了为期3天的交流研讨;2010年9月,学校编辑出版了《论大学生教育管理》一书,收录了学校82名学生工作人员的84项研究成果。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学生工作不是要“管住人”,而是要“造就人”。南京林业大学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强力推进优良学风工程、“帮困励志”工程、文明宿舍创建工程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京林业大学坚持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大型“基础课”,对迎新与入学教育进行精心筹划和周密组织。除了举行隆重的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之外,学校还安排新生参观重点实验室,为全体新生组织了7场大型专题报告会以及校纪校规学习与考试。同时,各学院、系也分别召开迎新会、师生交流会,使每名新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学校的历史与办学内涵、熟悉各自的专业及其培养目标、掌握校纪校规的要求、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南京林业大学高度重视学风制度建设的创新,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先进学生评选、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学业警示等10余项规章制度,并重新修订颁布了《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引导各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在学校学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各学院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学生上课考勤管理制度,加大了学生工作人员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的督学力度,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互动。
南京林业大学还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目前针对学生设立的各类奖项达60多个,全年颁发的各类奖学金总额达1000万元,以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尤其是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专项基金,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科技创新。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每学年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2000多人次,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200多人,平均每学年有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南京林业大学在贫困生认定、助学金评定、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近年来,学校争取到的陶欣伯助学金、省福彩爱心助学金、省慈善总会超市助学金等项目每年可提供80多万元的助学资金。同时,学校通过狠抓贷、勤、补、免等助学环节,确保了4000多名特困生安心完成学业。学校全学年发放各类助学金达1360万元;帮助1666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890万元;为地震灾区学生减免学费22万元;设立勤工助学岗位1400多个,全年发放勤工助学工资320万元,满足了特困生的申请需求。
南京林业大学在做好特殊学生经济帮扶的同时,还特别关注特殊学生的精神帮扶。各学院和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特殊困难学生解决思想、学业、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学工处的老师坚持“一对一”帮扶灾区学生和孤儿,并且定期召开帮扶工作汇报会,师生一起交流帮扶工作情况;大学生资助中心组织3000多名特困生参加为期2个月的第6届“阳光总在风雨后”大型系列活动。这些帮扶活动不仅使特殊困难学生获得了物质资助,而且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增强了自强意识和感恩意识以及励志成才的信心。
南京林业大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一方面聘请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心理专家来校讲学,举办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另一方面组织心理咨询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工作人员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南京林业大学还狠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等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已经构建起的“班级—学院—学校”3级心理保健网和“测评—筛查—干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为全校新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为学生提供包括双休日在内的24小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全学年接待学生个体咨询2000多人次,对400余名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了咨询干预或治疗;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组织心理健康讲座20余场,为全校学生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材料2万多份;加强大学生心理协会建设,在各学院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连续多年举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全校营造人人关注心灵健康的良好氛围。
南京林业大学通过强化日常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生活服务、行为养成和文化熏陶功能。学校在确保学生宿舍安全、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每学年的第1学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在第2学期开展“宿舍文明建设月活动”。通过创建“达标宿舍”“文明宿舍”“星级宿舍”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南京林业大学在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拓宽实习实践渠道、精心培育就业市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促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坚持就业工作重心不偏离,在狠抓就业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业率和质量稳步提升,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7.65%,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96%,比上年同期高出6个百分点。多年来,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江苏省高校的前列,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荣获省级以上表彰10多项。
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南京林业大学构建和完善了贯穿大学4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措施包括:①于2009年下半年编写出版了实用性较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实务》教材;②选派就业指导课教师参加相关业务培训30余人次;③组织学生评教;④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优秀授课教师评比表彰活动;⑤选聘30多名职业指导专家、市人才中心主任组成“就业指导导师团”,定期为学生开设有关就业的专题讲座。
南京林业大学还非常重视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服务。例如,为2010届116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500元/人经济援助,为报考村官、省委组织部调干生的毕业生举行专题辅导报告,经过多方联系帮助一名身患侏儒症的毕业生在张家港市宏基铝业的统计工作岗位就业。此外,学校的工业学院、轻工学院也与多家企业达成协议,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优先录用搭建了平台。
南京林业大学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结合专业、服务就业”的思路,前移就业端口,广泛开展就业实训活动和认真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促使学生提早与企业接触,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3]。仅2010年暑假,学校就有2万多名学生、198支小分队、260多名指导老师深入城乡基层单位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提前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了就业对接平台,如2010年6月举办了大学生暑期实习双选会,邀请4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了600多个实习岗位,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积极参与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组织的海外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实训服务,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海外实践项目的综合考核评估、面试和岗位匹配,有39名学生于2010年暑假赴美国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此外,学校的各学院也结合各自的专业和行业优势,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培训,如学校的家具学院与中国圣奥集团联合创办了“圣奥班”等,从而使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南京林业大学强调树立超前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主动出击,多方联络用人单位,精心培育就业市场,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广泛收集和发布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断更新和补充学校的用人单位信息库。目前保持经常联系的用人单位有3000多家,仅2009-2010学年学校就向18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毕业生生源信息和专业介绍、发放了校园招聘会邀请函。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内有形就业市场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就业平台。例如,学校为2010届毕业生举办了400多场次大、中、小型“校园招聘会”,接待用人单位14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0多个,进场毕业生达12000多人次,供需比接近1∶4。同时,学校加强了校地合作,促进大学毕业生市场与人才市场的相互贯通。2009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13个市的人才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在13个市的人才中心建立了“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站”,创造性地实现了地方与高校的协作发展、共建双赢。随着校地合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政府组团来校招聘将成为校内就业市场的新生力量。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被公认为是当今大学的3大职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因此,做好学生工作,将学生工作有机地融入高校的各项工作,让学生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与学校同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4]。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广大师生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性不够、吸引力不强、有效性不高的问题;部分同志对做好学生工作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不能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完全落实到位;改善学风除抓好课堂教学与管理外,还需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学生工作队伍欠稳定,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力不从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研究,真正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创先争优。
[1]胡金波.立足新的起点 着力提升水平——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0(1):1-8.
[2]陈德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打造“服务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0(8):3-4.
[3]李荣华.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1-02-07(4).
[4]崔诣晨,高晓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出国与就业,2010(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