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 成 王云琦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水土保持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水土保持人才的重任。1992年,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水土保持学院,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所水土保持学院,现在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水土保持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内外交流合作中心。水土保持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科建设富有成效。目前学院共有11个学科,分属理学、工学、农学3大门类。为了培养合格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全院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水土保持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都与之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土保持专业与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密切,从而对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生物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林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1]。毕业后学生将进入到各个领域,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农业和水利类事业单位、设计研究院等部门都需要水土保持方面的中、高等专业人才[2]。水土保持专业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出能在各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水土保持研究、教学、规划、设计、施工、预防、监测和管理的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作为一个艰苦的行业,水土保持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以及为水土保持事业奉献的精神。
通过对水土保持学院的学生调查得知,80%的大三学生不考虑自身特点和兴趣,而集中在“规划与设计”方向选择指导教师,只因为“规划与设计”更容易就业,能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多数大四学生都忽视最综合的专业课程学习,而忙于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调查还显示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程度不高,既热爱科学又喜欢研究的学生只占研究生的8.5%。就业压力是研究生攻读学位的主要动机,其比例高达48.3%[3]。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水土保持专业的大学生应热爱本专业,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水土保持专业的合格人才。但是目前水土保持专业的大学生缺乏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也就谈不上自主学习、科学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了。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中,职业热情被看作是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诫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现代心理学指出,情绪是人类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态度体验[4]。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笔者根据多年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目前水土保持专业并没有专门设立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只有在新生刚入学时开展一次集体性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定期开展此类教育。由于专业热情很容易在一段时间之后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每学期至少应该为学生开展一次专业思想教育,并将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例如,可聘请水土保持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可以是知名水土保持专家,也可以是普通工作者,从不同视角,为学生讲述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以及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等,诠释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他们的经历对学生将会是一种触动,成为有实质意义的专业热情教育,可以唤起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祖国水土保持事业的热爱,使学生满怀热情地开展学业,树立为祖国的水土保持事业贡献力量的奋斗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创新精神首先要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开始,时时刻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教师上课要突破知识本位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知识、选择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课程教学要改变过去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应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共同进步。教育手段不要仅局限于一种教学形式,可以结合视频、多媒体及一些教学软件展开,最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如每次授课可以留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讲述一个相关命题,这样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探究知识、选择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尝试过此种教学方法的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9%的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小组竞争状态,激发了课程学习的热情,获取了更有效的教学结果。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博客、QQ、电子邮箱等,与学生开展交流,实现终生教育的目的[5]。
水土保持专业大学生在第6学期(大三学年末)开始选择导师,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导师选择程序。这种导师选择制度,往往存在学生和导师之间沟通少,从而无法合理的双向选择的问题。因为任课教师讲授的课程未必与其研究方向一致,学生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就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合适的导师。同时,选择完导师,即进入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更多的学生渴望自己自由安排时间,限制了导师对学生的培养。如有些学生为了避免参加导师课题和实践活动,而更换导师,失去了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水土保持事业的责任感。笔者认为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实行导师负责制,此后每年,可对导师进行一次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和兴趣,更换导师。一方面,学生可以早一点投入到水土保持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中来,体味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乐趣和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导师开展各个方向的研究和实践。灵活的导师选择制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利于培养更适合水土保持事业的人才。
目前考试分数仍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标准,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不顾及自己的兴趣,只选容易拿到高分的课程。因为在每年的研究生免推工作中,只有成绩排在前3名的学生,才有机会被免试推荐研究生。所以,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中,会片面追求课程成绩。而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实行综合选拔制度。应改变只以分数为考核标准的局限性。对学生的考核,不妨借鉴毕业论文的答辩形式,由几位专家共同点评。比如,给定或自由选择一些相关的专业命题,组织学生进行答辩,这样,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能够主动去完成某个命题,学生的兴趣、创新性都得以兼顾,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和选拔有用人才的目的。
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除了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还有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而且需要相辅相成。目前,存在着任课教师不知道所带班级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谁的情况,更谈不上与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交流。同样,辅导员与班主任也没有主动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水土保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学以致用,因此,课程实习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实习中,可能需要学生支付一部分费用,虽然这部分费用数额很小,但是碰到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无法支付实习费用。如果任课教师与辅导员提前了解情况,就可以找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让学生顺利实习的好办法。再如,若是任课教师能了解到学生所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经历开展专业教学,课堂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练的职责不是使自己成为‘冠军’,而是培养和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激发运动员的状态,使之成为‘冠军’。”[6]这一说法同样适用于水土保持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目前,各个高校很少有开展创业培训课程的,水土保持专业同样没有。水土保持必须走创业这条道路。全世界创业体系比较完善的大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这所学校有关创业的课程共有17门,而全校90%的学生至少上过一门创业的课程。印度多所高校很早就提出了“自我创业教育”概念,鼓励学生努力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7]。创新教育的指标体系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内涵要求为依据的,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的成才模式[8]。国外很多高校还十分注意学生知识的更新,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在毕业5年后,会被邀请回哈佛大学参加创业培训班,而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所欠缺的。水土保持专业目前也有很多成功创业的典型,主要集中在“规划和设计”方面,水土保持专业仍有很多方向可以进行创业,吸取成功创业者的宝贵经验,用来鼓舞在读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开辟出更多水土保持方向的创业道路。
现阶段,学生强烈的就业要求,使得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了偏离。高就业率并不代表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我们希望通过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措施的实施,能唤起学生对水土保持专业的热情,唤起学生对水土保持事业的责任感,以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高校教学改革思想,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1]吴发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制定[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237-241.
[2]陈法扬.中国水土保持专业高等教育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1(11):39-40.
[3]信忠保,张雯,关立新.高校研究生科研态度调查与激励措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50-54.
[4]王凡.大学生群体激情及教育诱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4(80):57-60.
[5]王云琦.更新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程教学新发展 谈水土保持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5):69-72.
[6]吴海洋.把教育的舞台、激情和自由还给师生[J].现代教育论丛,2009(5):88-92.
[7]许燕平,孙红风,宋娟.创业型大学培养体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8(4):51-53.
[8]林丽娟,赵建明,周树红.当代农科大学培养与就业新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5(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