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以常用量词用法比较为例

2012-01-26 06:29龚慧枫
克拉玛依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闽南话古汉语量词

龚慧枫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225)

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1]读李新魁先生的《广东的方言》,书中有关广东“闽方言”之一——潮汕方言的论述,我印象犹深。作为广东省重要方言之一的潮汕方言,李先生在谈到其与福建厦、漳、泉等地闽南方言的密切联系时指出:“潮汕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与福建的漳、泉一带接壤,历史上人民的交往很多,历代居民的迁徙,促使粤东一带的居民也使用闽南话。因此,潮汕方言的出现,是历史上闽南话分化的结果。”①(P264)

使用闽南方言的人说普通话时,对有些事物的量词搭配常常不知道在普通话里的准确表达方式,于是只能够习惯性地将方言里的量词作简单的音译,或找其他量词替代。种种误用、滥用,均给普通话交流带来了诸多阻碍与不便。李先生对潮汕话语法中数量词的用法和差异作了较简单的描述。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把闽南话与普通话常见量词的用法作一个较为具体的参照对比,以得出两者在这方面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用语,提高方言区人的普通话水平呢?本文即尝试着对闽南话与普通话中部分常用量词作一番对照与简析。

一、闽南话与普通话同形量词比较

两者量词虽然同形,但各自搭配对象及范围大小不同。

(一)与闽南话对应的普通话量词。以常见量词“块”、“支”、“粒”为例,两者差异在于:闽南话量词常可一词多用,搭配范围较广泛,且具有内部一致性。以下是具体比较:

1.块[te21]

A.闽南话一块猪肉一块桌一块枕巾一块糕子一块碗B.普通话一块猪肉一张桌子一条枕巾一片糕一个碗凡是具有一定厚度和平面的事物,闽南话一般均可称为“块”;而普通话则常用“张”、“个”、“片”、“条”等量词来搭配。

2.支[ki44]

A.闽南话一支牙膏一支齿刷一支菜刀一支雨伞一支扇一支针一支秤B.普通话一支牙膏一把牙刷一把菜刀一把伞一把扇子一根针一杆秤凡物体薄面而有一定面积,或是长形硬物,也有如李先生所指:“可以用手把握”之“器物”,闽南话均可以用“支”与其搭配;而普通话中相应地则有“把”、“根”、“杆”等不同用法。

3.粒[liap41]

A.闽南话B.普通话一粒米一粒米一粒珠仔一颗珠子一颗痣在表示块状或颗粒状物(多圆形物)时,闽南话自身一致性体现在量词“粒”的广泛应用上;而“颗”、“个”等则是普通话相应搭配的量词。一粒痣一粒星一颗星星

(二)与普通话对应的闽南话量词。以常见量词“块”、“只”、“个”为例,可以发现名词对量词选择所体现出的不同文化特色。对事物的认识观与对古汉语的继承性方面,二者同样存在着差异。

1.块[te21]

A.闽南话B.普通话一块木板一块木板一块手巾一块手巾一粒糖仔一块糖果一丘塍一块田地普通话中表示有一定面子、厚度的事物可广泛地与“块”搭配;但在闽南话中,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搭配的量词就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例子中“田地”一词的计量单位:普通话里,田地不论大小都可以称“块”;而闽南话的“田地”,不论大小,则只要四周有田埂隔开的,便与“丘”搭配使用。

2.只[tsia53]

A.闽南话B.普通话一只猫一只猫一脚篮子一只篮子一脚皮箱一只皮箱一尾虾一只虾普通话中量词“只”广泛用于表示某些成双成对东西中一个或计量动物、某些个体器物等;但在闽南话里,如用“脚”表示成双成对中的单一事物,展现了其独具一格的认识特色。以“尾”表示细长条状能游水能爬行的动物,见《辞海》:“鱼的记数词。李觏《寄组秘丞》诗:‘肥鱼斫千斤尾’”。②(P3041)正体现了闽南话对古汉语用法的沿袭。

3.个[ge24]

A.闽南话A.普通话一个枕头一个枕头一粒蛋一个蛋一粒球一个球一间灶脚一个厨房普通话中计量人和事物的描述事理、情状可用“个”表示;闽南话里体现认识特色的“粒”,突出搭配事物的圆形粒状物特征。“间”,见《辞海》:“房间,亦指房间的间数。陶潜《归园田居》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③(P2459)此古汉语虽然在现代北京话中已少用了,但在闽南话里却仍有其独特的生命力。

(三)表示集体单位的同形量词也存在差别。以“双”、“阵”二词为例加以比较:

1.双[siaη44]

A.闽南话B.普通话一双手一双手一双脚一双脚一双箸一双筷子在表示成双成对的物品及人物、动物时,两者的用法大致相符。只是在闽南话中,“双”一般只用于人体的四肢及必须配合成双的用物;“对”则多用于人和动物具有对称位置的器官及用于人类这些器官的用具。

2.阵[tsun33]

A.闽南话B.普通话一阵风一阵风一阵雨一阵雨一阵[tin21]人在描述风雨及时间等词时,闽南话与普通话均可跟“阵”搭配。但表示为数众多且排列成队形的人或动物时,闽南话可用量词“阵”(音[tin21];普通话则须用“群”、“帮”等表示此类概念。一群人

二、闽南话与普通话不同形量词比较

在同形量词中,闽南话与普通话主要存在着搭配对象、范围大小、古汉语继承度方面的差异,而两者各自体系内仍然存在着不少完全不同的量词,对应关系复杂,有待我们仔细加以辨别区分。

(一)物量词方面

A.闽南话B.普通话A.闽南话一领衫一件衣服一泡尿一脬尿一筷子菜一箸物配一葩灯一顶车仔一蕊花一辆车一朵花一柩棺柴一副棺材B.普通话一盏灯一管米一筒米

以上这些虽然应用范围较窄,但却突出闽南话方言特色的量词:

1.有继承古汉语用法的,如:计量“箸”(筷子)。“柩”,《释名·释丧制》:“尸以在光曰柩。”今用与“棺柴”(棺材)搭配。

2.有依循闽南话自身用语习惯的,如“葩”,闽南话把照明用的灯火之类的量词称“葩”。“管”,过去的量米用竹筒,借用为“一管米”的计量方式。

(二)动量词方面

A.闽南话行一遭见一摆拍一闯B.普通话走一趟见一次打一顿A.闽南话踢一下咬一喙相一目B.普通话踢一脚咬一口看一眼

通过上面表格的对比,可见动量词中两者的差异最为明显,几乎自成一派。只是闽南话中的“摆”,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发生频率的量词“次”。“遭”,普通话中可计量遭遇的次数,[2]但与行走方面的动词搭配却很少。普通话用“下”计量动作的次数,此外还可借用人物肢体动作部分名称如“眼”、“脚”等(看一眼、踹一脚)作量词,这在闽南话里则十分少见。

注释:

①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②③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董大年.现代汉语分类词典[Z].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62.

猜你喜欢
闽南话古汉语量词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乡音情浓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闽南话
闽南话文白异读的独特之处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