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洪涝灾害生活饮用水污染及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2012-01-25 02:26班海群张流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肠菌群痢疾灾区

班海群 张流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

班海群 简介博士研究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消毒与传染病控制、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等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06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尤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因为洪涝灾害都导致大量的财产和经济损失,并由于洪涝灾害的发生,引起饮用水源污染,供水和消毒设施被不同程度破坏,可能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历史上,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本文就我国洪涝灾区生活饮用水污染和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综述如下。

1.洪涝灾害地区生活饮用水源水污染情况及特点

历史上我国发生多次大小洪涝灾害,地表水源和浅层地下水水源均遭到严重污染,且其污染会持续较长时间。1998年我国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佟延功等[1]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对哈尔滨市灾区部分浅层地下水(压水井)水质进行动态监测,灾区浅层地下水部分监测指标各月份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点相对应指标的合格率,主要表现在色度、浑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等污染指标,说明洪涝灾害对浅层地下水水质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灾区的总大肠菌群指标10个月监测的总合格率为82.2%,对照点的总合格率为94.7%,两者有高度显著性,表明灾区水质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点水质的合格率,反映出灾区部分浅层地下水水质存在着粪便污染。方明珍等[2]对佳木斯市被洪水淹没过的井水采样120份,经检验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2.63%,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28%,并检出1例沙门氏菌,明显高于1995年无洪涝灾害发生时上述井水调查的合格率(61.14%、11.85%)。冯忠彬等[3]对白城市洪涝灾害后灾区被水淹和水围的手压井、小口井、洪水发生后新建手压井、集中式给水自来水(包括深井和浅井,深井深70m以下,浅井(手压井、小口井等,井深一般为10m~20m左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大肠菌群、混浊度、细菌总数3项指标,有近1/2和1/3的水样不合格,大肠菌群的超标数最高值达到716个/L,是合格标准的238倍,细菌菌落总数最高值为21000cfu/mL,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项指标也有2%~10%的超标率。水灾发生半月内,大肠菌群的超标率达到89.66%,水灾发生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调查的超标率分别为51.76%、44.62%、21.34%。细菌总数和混浊度的超标率也很严重,从水灾的发生1月后的41.18%和42.35%到3个月后降至32.84%。深井水水质,水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污染,但新建手压井和小口井大肠菌群严重不合格,分别为75%、64.29%,细菌总数分别为50.00%和57.14%,其中小口井超标率较高。1999年湖州市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陈新泉等[4]对重灾区地表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999年氨氮、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等指标明显高于1998年,表明被粪便等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严重。2003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孙玉东等[5]对洪涝灾害地区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水源水的合格率为12.5%,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要量,其次是浊度。

2.洪涝灾害肠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及特点

洪涝灾害导致饮用水源污染,供水和消毒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净化消毒药剂供应不足,燃料来源困难,无法供应安全卫生饮用水,有时候灾民甚至不得不饮用受污染的水。加上洪涝灾害期阴雨连绵,气候骤变,灾区居住环境拥挤,环境卫生条件差,精神抑郁,心理创伤致人群抵抗力下降,易感人群增加,容易导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从历史上看,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1931年长江洪水泛滥,我国先后有9省流行霍乱,发病10万余例,死亡3万余人。1963年,河北省特大洪涝灾害后也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1975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暴雨成灾,8~12月,灾区发生传染病342万,发病率高达57.18%。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救灾防病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普遍提高,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的流行形成新的特点。在洪涝灾害发生后,不同时期疫情的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也不同,由洪涝灾害后疾病的统计资料来看,尽管疾病谱随着时间的延续有所不同,但就其发病的频率和发病病种的多少而论,其发病和病种的高峰主要集中于灾害中期以及灾后恢复期。洪涝灾害初期,一般为数日至十数日,此期水源有时可呈一过性净化,灾害破坏的严重性尚未暴露,因而疾病的发生基本与平时近似。数日或十数日后进入灾害中期,由于洪水积蓄,大面积土地被淹,水体污染,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饮食和饮用水问题严重,再加上人、畜的迁移,居住和生存的卫生条件进一步恶化,这均为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造成暴发与流行的可能。数日后进入灾害后期,即灾害恢复期或灾害末期。此期虽然洪涝已经消退,灾民返回原地开始重建家园,但灾害对灾区环境的破坏和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如上所述地表水源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可持续数月,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扩散流行。

根据我国1991年洪涝灾害后主要疾病谱的调查,以及我国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多年抗洪防疫的资料表明,在灾后无大疫(与前五年或前三年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和各重点传染病的平均发病水平相比,无异常的波峰)的条件下,洪涝灾害疾病谱的构成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以腹泻、上感、皮炎、红眼病、痢疾5类疾病为主,约占灾后总发病人数的70%~80%以上,而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等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总数通常不足10%;其二,从灾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统计来看,则是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约占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70%以上[6]。据安徽省1991年洪涝灾害后疫情分析[7]:发病率居前五位病种为痢疾、病毒性肝炎、疟疾、麻疹、出血热。另据湖北1991年洪涝灾害后疾病分析报告[8]:1991年全省报告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4.99%,而其死亡数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36.07%。

1998年长江流域、嫩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但由于各项防病措施迅速落实到位,总体来看灾区疫情态势平稳,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但是洪涝灾害对部分灾区传染病的流行仍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洪涝灾害期间,主要以消化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上升为主。曾光等[9]针对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湖北省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与往年纵向比较和与当年非受灾县横向比较,发现因洪涝灾害影响,1998年、1999年传染病总发病率均高于1993年~1997年的平均水平,发病率上升的有霍乱和伤寒,1998年和1999年霍乱的发病率分别为0.35/10万和0.05/10万,伤寒的发病率分别为6.73/10万和3.76/10万;1998年受灾县与非受灾县、全省、全国比较,消化道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上升均较明显,1998年受灾县霍乱、痢疾、伤寒的发病率分别为0.68/10万、57.32/10万、10.49/10万。1999年受灾县与非受灾县、全省和全国比较,除了消化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继续上升外,呼吸道传染病的上升也较明显。1999年受灾县霍乱、痢疾、伤寒的发病率分别为0.03/10万、5.87/10万、34.98/10万。戴奇波等[10]对九江市肠道传染病进行调查,发现1998年6~10月与1997年同期比较,全市伤寒发病数上升了46.8%,痢疾发病数上升了63.0%,全市菌痢发病人数1998年8月比7月上升132%,9月比8月上升61.7%,10月比9月下降27.58%。据统计[11]1998年黑龙江省21个重灾区县甲肝、痢疾、伤寒3种介水传染病1998年与1997年发病比较,发病率上升分别为62.56%、51.03%和41.38%,而齐齐哈尔市泰来县、龙江县、甘南县3个县其上升的程度更高,分别为92.61%、83.74%和100%。

从上述洪涝灾害后疾病谱系的分布构成和疾病发病率升高可知,洪涝灾害后发病率上升的病种主要是与水密切相关的各种常见疾病和肠道传染病,如腹泻、痢疾、霍乱、伤寒等,洪涝灾害后人群发病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饮用水受污染。洪涝灾害后,由于种种因素,不可能所有群众均被转移至安全用水区,因此,在灾害中期和灾后恢复期,保护饮用水源和及时正确的饮用水消毒处理措施,是控制灾区人群传染病流行,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1]佟延功,吕玉芹,杨超. 哈尔滨市洪涝灾害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39~540.

[2]方明珍,付作杰,周冶. 洪涝灾后压把井水的污染调查与消毒效果观察 .职业与健康,2002,18(5):104~105.

[3]冯忠彬,徐茂林,梁晓平,等. 白城市洪涝灾害后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监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16(5):103~105.

[4]陈新泉,谈国强. 湖州市区洪水期水源水质特征与卫生管理.浙江预防医学,2000,12(7):40~41.

[5]孙玉东,马小燕,杨志平,等. 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地区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干预效果研究. 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15~418.

[6]马珊珊等. 洪涝灾害的疫情监测.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救灾防病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10~13.

[7]马珊珊等.大灾之后无大疫—1991年安徽省疫情分析.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救灾防病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153~155.

[8]黄显浩. 水灾对传染病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救灾防病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156~159.

[9]曾光,陈伟,张险峰. 1998年洪涝灾害对湖北省传染病流行的影响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249~252.

[10]戴奇波,余英琴,刘军. 九江市1998年汛期饮用水消毒与肠道传染病情况调查. 九江医学,1999,14(3):154.

[11]孟虹,万丽葵,夏滨生. 齐齐哈尔农村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情况调查与解决对策.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1):53~54.

猜你喜欢
大肠菌群痢疾灾区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保山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中的大肠杆菌分析
生物滞留池处理污水厂尾水中粪大肠菌群的试验研究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大肠菌群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泄泻与痢疾鉴别源流探析
景观河道病原微生物污染来源与分布特征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