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与消渴浅析

2012-01-25 19:43方朝晖赵进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新安小便阴虚

方朝晖,赵进东

(1.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学院,合肥 230038)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渊源流长,术精验丰,名医辈出,医著皇皇,专科悉备,建树博深,享誉华夏,蜚声杏林。曾主导全国中医学术发展的潮流,甚有学者称新安医学是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硅谷”[1,2]。可见,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地位,积极挖掘新安医学这一传统理论并应用于指导临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安医家中对消渴病有影响的代表有:汪机、孙一奎、徐春甫、叶天士等。现将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疗调摄方面论述如下。

1 病因

1.1 外感邪毒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中所说:“三消之疾,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甚……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哀虚,阳悍而燥热郁甚”;《医学心悟·卷三·三消》中指出:“上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可见,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化燥伤阴引发消渴。

1.2 饮食不节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中所说:“三消之疾,皆因饮食服饵失节,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因久嗜咸物,恣食炙煿,饮食过度。”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积食停滞、化热伤津、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则可发展为消渴。

1.3 情志失调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中所说:“三消之疾,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临证指南医案》中则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以上说明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郁化火是消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房劳过度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消渴虽有数者之不同,其为病之肇端……或酒色劳伤之过。”《外台秘要·消渴消中》则指出:“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富贵之人,恣情随意,不守禁忌,耗损肾阴,日久发为消渴。”

1.5 药石所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中所说:“年少服助阳金石丸散,积久心热结于下焦,精液肾水不滋于上,水火不相既济,遂成三消。”芳草、石药燥烈伤阴,常常会助热伤阴,加重消渴病情。

2 病机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枯热淫而巳。”《孙文垣医案·三吴治验》亦称肾消“病由下元不足”,指出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虚燥热”、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3 临床表现

《圣济总录》论消渴有三种:“一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鼓片而甜者.消渴病也。二者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有似油而数者,消中病也。三者虽渴,饮水不能多,腿脚瘦小痪弱,小便数,此肾消也。”《医学心悟·卷三·三消》中指出:“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医宗金鉴卷二十一·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亦云:“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水消于上,故名上消也;食谷多而大便坚者,食消于户,故名中消也;饮水多而小便反多者,水消于下,故名下消也。”《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认为:“上焦受病,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中焦受病,渴而饮食多,小便黄。下焦受病,初发小便淋下如膏油之状,小便浊而有脂,甚至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综上所述,消渴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常常伴有便溏、便干等症状。

4 治疗原则

《医学心悟·卷三·三消》中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中所说:“凡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必不能有生矣。”《医学心悟·卷三·三消》中指出:“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消渴病多因五脏柔弱而生,主要累及肺、胃(脾)、肾为主,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以损伤津液多见,阴虚则内热,内热灼阴,治疗当以滋阴为主,兼顾清热。

5 中药治疗

5.1 上消

《丹台玉案·卷之三·三消门》中云:“生津散治上消之病,渴而饮水。”《医学心悟·卷三·三消》指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目,二冬汤主之。”提倡治疗上消当用滋润之品。《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中云:“上焦渴是心火刑炼肺金所致,宜降火清金,以兰香叶、白葵花、黄柏、知母加升麻,引清气上升而渴自止”,认为治疗当从病因出发,祛除病因,其病自止。

5.2 中消

5.2.1 胃热炽盛 《医述·卷七·杂证汇参》指出:“如病在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场,用景岳玉女煎,六味加二冬、龟甲,一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一救心肺之阴而顾真液。”《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治消中,烦热消谷,小便数,茯神丸主之”。《医学心悟·卷三·三消》中指出:“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以上内容指出中消多有胃热导致,当清阳明之热,兼顾滋阴,标本兼治。

5.2.2 气阴亏虚 《医宗金鉴·卷二·删补名医方论》中推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消渴病病机一般认为是阴虚燥热,日久伤津耗气,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些医家提倡从气阴亏虚论治。

5.3 下消

5.3.1 肾阴亏虚 《医学心悟·卷三·三消》中指出:“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下消多责之于肾,子犯母病,治疗两者兼顾。《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补肾地黄丸,降心火,补肾水,治消渴,除骨蒸,壮筋骨,明目。”肾阴亏虚,水火不济,阴虚更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5.3.2 阴阳两虚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脉候》中指出;“紧数相搏,则为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致一斗,肾气丸主之。”《医学心悟·卷三·三消》指出:“饮一溲一,或饮一溲二,病势危急,仲景用八味丸主之,所以安固肾气也。”肾为水火之脏,消渴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予以阴阳双补制剂。

6 调摄

《赤水玄珠·消渴》中云:“消渴病宜慎者有三:一忌酒,二忌房劳,三忌咸食及面。能慎此三者,虽不服药,亦可自愈。”新安医家认为,患者应认识到,疾病的由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疾病会转好或痊愈,这与现代的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7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叶天士提出消渴病病机为“阴亏阳亢,津涸热淫”。糖尿病研究团队采用前瞻性设计和症状信息客观化采集方法,开展糖尿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按气血津液辨证共分成6种证型,以气虚阴亏最为常见,但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瘀血的兼证。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团队提出了“气虚、阴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对叶氏所提出消渴病病机的继承和发展。

本研究团队开展的此项研究结果按脏腑辨证表明,脾脏辨证的比例较大,其次为肾脏,率先提出糖尿病从脾(胰)论治的理论[3]。此理论渊源于祁门人汪机,其提出的固本培元的“本元”主要是后天脾胃之本元,认为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命之运动在于气”,并称消渴为“脾瘅证”,善用甘温助脾、甘寒润燥方,方中多用黄芪、山药,两药配伍,脾之气阴得补,消渴病除。

程国彭提出了润肺、清胃、滋肾的治疗大法,对后世认识消渴病影响甚远。本研究团队在此大法的指导下研制了丹蛭降糖胶囊一直指导着消渴病及其兼证、变证的临床治疗,

作为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研究项目组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新安医学,积极从新安医学中去挖掘和探索解除糖尿病病痛的良策良方,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安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在糖尿病文献研究领域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丰富基地文献研究的内涵,同时让新安医学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1]王键主编.新安医学名医医案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陈雪功主编.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方朝晖,李韬,鲍陶陶,等.脾与糖尿病的关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08):677-679.

猜你喜欢
新安小便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新安滩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张新安教授简介
大便便和小便便
新安滩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找棵树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